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一步跨千年”历史巨变
2022-11-21赵伟光中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主任
文 赵伟光 中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主任
席永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文化研究院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近年来,独龙江乡干部群众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于2018年底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前谋划精准到位。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全乡之力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乡党委、政府统筹协调领导,明确、量化、细化责任清单,乡、村、挂联单位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将扶贫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并及时制定出全乡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全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退出规划,按照规划层层落实责任。二是聚焦识别抓精准。全面摸排非建档立卡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新增或减少的贫困人口予以登记、系统标注。三是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监管机制。按照“户户清、村村实”要求,入户调查、复核信息,摸排评议六类边缘户,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围绕“五个一批”,逐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严格落实工作任务,努力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发展目标,统筹抓好稳增长、惠民生,巩固脱贫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全力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二是聚焦“志智”抓双扶,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开展群众技能培训、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开展“一周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是聚焦环境抓整治,切实在宣传动员群众、压实卫生责任、完善村规民约、美化绿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村容村貌改观。四是聚焦旅游抓规划,实施独龙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程,提升旅游深度和厚度。五是聚焦项目抓落实,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六是聚焦党建抓巩固,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全面夯实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七是聚焦民生抓保障,狠抓教育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医疗保障,严格落实社会兜底政策,全面落实安全住房保障。八是聚焦作风抓锤炼。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发挥干部过硬作风,解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深入村组、深入农户,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成效
通过帮扶,独龙江乡特色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夯实、人居环境大改善、社会事业大改观、素质能力大提升、绿水青山大显现。截至2018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85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2元,同比增长23.5%。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611户2297人全部脱贫。一是安全住房得到全面保障。建成2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安居房、幸福公寓1000多套,实现全乡群众安全住房100%保障。二是人民群众稳定增收。截至2018年底,仅草果、羊肚菌、蜂蜜产值就达923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发生历史性改变。以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特长隧道贯通为标志,结束了独龙族聚居区千百年来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6个行政村、28个安置点、41个小组全部实现通车、通电、通电话、通4G网络、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四是贫困代际传递全面阻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切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建档立卡户实用技能培训全覆盖;开展“走出火塘”到广场的文化活动、“小手拉大手”的家校合作活动和“感党恩和文明志愿服务走村入户”活动,切实让群众的身子动起来、心里热起来。五是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坚持长期环境整治,群众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逐步改变,人居环境得到了切实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六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全乡25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开展“以电代柴”和“柴改电”项目;建立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乡村环境保洁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巡边护边员“五大员”聘用制度,开展植树造林行动。
主要经验
精准扶贫脱贫政策是整族整乡脱贫的主要引导。“六个精准”明确了扶贫的政策与方法,“五个一批”脱贫政策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了破题药方。“扶持谁”就是明确扶贫对象,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谁来扶”就是发挥合力,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责任和明确行业部门的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发挥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怎么扶”就是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通过发展生产、外出务工、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保兜底等方式解决贫困问题。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整族整乡脱贫的关键。生活在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人民,受地形、气候环境制约,交通、电力、通信等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有人无路”是导致独龙族世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独龙江乡的群众“出门爬天梯、过江靠篾溜”,来回一趟县城往往需要半个月。1964年,独龙江乡人工开凿了一米多宽的人马驿道,这是独龙江乡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1999年,交通运输部投资修建的独龙江简易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但独龙江简易公路承载能力低,抗灾能力极弱,特别是高黎贡山黑普坡罗隧道两端各约12公里处在雪线以上,每年有半年的大雪封山期。2014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建成后,从独龙江乡到贡山县城行车时间缩短到3个小时。隧道即将贯通之际,贡山干部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喜,从中可见独龙族人民对“路”的真切渴望。交通、电力、通信、广电、饮水、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独龙江乡与外界紧密相连,助推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是整族整乡脱贫的法宝。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基础薄弱,制约着独龙江的整体脱贫。独龙江乡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多方因素,因地制宜地创造了林、农、牧、游“复合”特色经营模式,形成了以草果种植为主,以羊肚菌等蔬菜种植、以重楼等中药材种植、以独龙牛和独龙蜂等养殖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通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独龙文化保护和传承工程,利用中央扶持项目提升旅游文化亮点,挖掘本地特色菜品提升旅游文化“滋味”,挖掘旅游体验项目提升旅游文化“感受”,推广使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旅游文化“智能”。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到独龙江乡党委班子报告独龙族整族脱贫的喜讯后,回信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下,独龙族、独龙江再接再厉,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种植、旅游产业。截至2021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与2018年相比,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5%;乡信用社存款达5528万元,户均存款超过4万元;6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4.01万元,村均达5万元以上。全乡打造674户最美庭院,完成马库村美丽乡村创建,6个行政村荣获州级文明村,独龙江乡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独龙江乡202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被授予建党100周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全国森林文化小镇称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称号。独龙江乡成为怒江绿色发展、生态旅游观光的秘境名片,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