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紫砂壶《平盖合欢》中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韵味

2022-11-2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蜀山器型文脉

韩 煜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近千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游历阳羡之后,被这里的秀美山川和风土人情所深深的折服了,于是选择在宜兴丁蜀独山南麓买田置地,而且他看到这座独山和家乡的蜀地有些相似之处,于是脱口而出:“此山似蜀”,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坡公,于是这座山也更名为“蜀山”。正是在蜀山的古南街,东坡先生千年文脉浩荡,一直延续至今,使这不起眼的蜀山古南街,成为了紫砂的发源地,也是许多紫砂大师的故里。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们从这里传承紫砂的历史和渊源,让紫砂闻名全国,誉满海外。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合欢壶》正是在继承传统经典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作者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理解,使其具有一种明式和现代完美融合的感觉,不仅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同时也符合传统艺术的审美。此壶壶身非常明显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均匀对称,刚柔并济,棱线分明,下面的圈足设计把其中的层次感完美地呈现出来,壶嘴胥出壶身,微微上挺,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设计,端握舒适,壶颈部的处理也是非常的具有匠心,和肩部的过渡无可挑剔,彰显出作者精湛的技艺水准。此壶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个著名的特点,那就是平盖的设计,一般情况合欢的壶盖都是微微向上凸起,而此壶却是平整的设计,和明式小品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上面点缀的壶钮设计也是非常精妙,简直就是壶身的缩小版,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元素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历史传承和人文内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合欢壶》,作者在延续了经典器型的同时,更多地融合了明式小品的特征,使其看上去更加的简洁明快,实用性、艺术性呈现出另一种的风格和气度,这样的一件作品用来喝茶,既有趣又实用,在长期的茶水浇淋之下,能够形成良好的包浆,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古铜色,带给我们视觉的愉悦之感和精神的内在享受。

合欢壶,作为传世经典“曼生十八式”之中并不是最惹人注意的一种,却在当时受到了陈曼生本人的极力推崇,因为此壶是在新茶到来,众人饮茶,十分的高兴,于是席间有乐手拿大镲对舞,气氛十分的热烈,于是曼生情到兴处,亲自下来演出,感慨于大镲的形态,欣然做出草图,然后杨彭年制壶,取名合欢,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合欢壶的演绎浑然天成,把情和境完美地统一,所以当我们使用这样的紫砂壶,其中的美好祝福也能够感受得到。合欢,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意境之中,具有很好的祝福意味,看到此壶,就能够想起鼓乐之声,想到高兴的事情,可以把美好的事物带到大家身边,所以在后来的演绎之中,合欢器型非常的多变,融合了许多的陶刻装饰,具有浓郁的金石味道和人文雅韵,成为我们文人雅士案桌之上的心头所好。明式小品,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顶级之美和视觉盛宴,尽管看起来很简洁明了,但是却从其中我们能够读懂江南文脉的来源和走向。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合欢壶》正是从传统合欢的器型之中汲取灵感,然后融合了明式小品的创意,二者的结合从曼生的创作初衷开始,再回到了复古的味道,同时又兼具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比较典型的传承之道,蕴藏着我们千年的智慧和发展脉络,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好地去品读其中的滋味。

结 语

在紫砂艺术之中,造型的设计往往能够看到一位陶手的风格特征,有的专注于临摹古壶,有的擅长创新,有的则是二者兼具。正是在百家争鸣、百花怒放的环境之中,我们广大的壶友才能够在琳琅满目的紫砂世界之中尽情遨游,寻觅到自己喜欢的称心之物。

猜你喜欢

蜀山器型文脉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川游记之蜀山传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美丽的大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