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调研 聚焦劳动教育评价
2022-11-20李健新沈小伟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
李健新 沈小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
2020年教育部联合各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我国拟建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劳动的各个方面,学生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录在案,并作为学生后期升学、评优的参考依据。
劳动教育须与学生自身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劳动教育更迫切需要实用的劳动评价,助力开展适宜的劳动教育。最新版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劳动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规定要按要求开展评价,其中对劳动评价的内容、类型、方式、主体等做了简要说明,并分年龄段开展不同年级层次的劳动技能教学,且制定了明确的年级阶段目标。
一、审视劳动教育评价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连续下发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培智学生的劳动教育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劳动评价是劳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劳动评价能反映学生经过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及劳动能力发展状况,为选择后续教学内容以及制定教学目标提供客观的依据。劳动评价的过程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劳动的主动性,提高劳动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同时通过评价使教师发现劳动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成效。但在学校劳动教学中劳动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劳动教育重实施轻评价
现阶段各学校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明显提升。但相对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而言,劳动评价是一个被忽视的环节。在学校的劳动教育中教师认真准备、组织、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但普遍存在重视劳动教育,却忽视劳动评价的现象。以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七年级为例,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用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学生的劳动技能获得提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明确到个人错误行为成因的评价,无法从根本上纠正错误。劳动教学结束后的评价较为肤浅,缺乏目的性,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后期的巩固教学。
(二)劳动教育评价的维度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的劳动评价集中表现为期末的教师评语,主要为形成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教师的评价集中于劳动能力、劳动成果的评价,没有深入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评价。评价还存在过于重视结果评价而轻视过程评价、只有定性评价而缺乏定量评价的现象。劳动评价过于片面、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劳动技能学习的状态和水平。在培智劳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常针对最后的个人综合表现,而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深入探究劳动动机、意识、观念,缺乏与个人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难以获得真实全面的评价。
(三)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单一
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主体常常局限于教师个人层面,观察的角度、范围、着重点因个人习惯而具有局限性,使得到的评价过于片面,无法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得到更全面的劳动评价。在学习中培智学生不会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之间缺乏了解或了解不全面,无法进行客观的劳动评价。教师和教辅人员(保育员、生活老师)缺乏沟通,不能及时采集、综合教辅人员对于学生的劳动评价,无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由于以上客观原因,无法综合各方意见,使获取的评价片面、局限,不利于持续开展劳动教学。
二、劳动教育评价现状的产生原因
在学校的劳动教育中劳动评价处于边缘地带,被窄化、弱化、异化、物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心理认识不足
培智学生由于认知、理解能力发展缓慢,对教师发出的指令、教授的知识理解不准确、不及时,学生学习进度缓慢。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做出评价时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对劳动评价的认识不足,也是学校劳动评价难以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学校虽然把劳动教育课程(或“劳动技术”,简称“劳技”)列入课表,并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置课时,但潜意识里轻视劳动教育课程,认为只是副课、小学科,没有认真执行课表,没有准备教具,更无法奢谈劳动评价。部分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还秉持智育至上的原则,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不支持甚至阻挠开展劳动教育。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文化知识,是否掌握劳动技能不重要,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
(二)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尚未形成合力
培智学生的劳动评价不但需要教师的付出,还需要学校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学生的参与。学校培智班学生因个人残疾程度不同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同,劳动评价参与度有较大的差异。占少数的轻度残疾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根据教师的评价修正错误行为,较快掌握劳动技能。而占多数的中重度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对施教者的评价不能完全理解,更难以正确面对,无法形成系统的意识,因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四者常处于各行其道的状态,四方缺乏有效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劳动教育难以形成合力,反馈的劳动评价没有认真理解、执行,纠偏纠错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目的。
(三)缺乏系统的劳动评价模式
学校的语文、数学等科目已经形成成熟的评价模式,而培智劳动教育课程因各种原因,劳动评价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的劳动评价以及期末的教师评语。培智劳动评价的内容片面,评价形式缺乏灵活性,评价维度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模式。从而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无法积极地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因此更迫切地需要建立劳动素养评价结果的长期记录机制,建立有别于智育的劳育特有的评价模式。
三、实施劳动教育评价的策略
2016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通过制定劳动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劳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劳动评价体系。这也使劳动评价由以往浅显的单一评价向深入的多元评价发展。
(一)劳动教育评价的维度
结合培智学生实际情况、评价指标可操作性、后续教学需要等综合角度分析,劳动教育的评价应体现为以下四个维度:
1.劳动意识的评价
培智学生虽然发展速度落后于普通学生,但是在适龄阶段仍和普通学生一样具备思考、理解、综合等各项能力,他们的意识发展也经历无意到有意的转变。对于培智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是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这又体现为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劳动动机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追求的目的,起到引发劳动行为的作用。劳动态度是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体现为对劳动的思想认知,外化为劳动行为。在培智劳动教育中各方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劳动动机、端正劳动态度,进而加强培智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劳动教育中施教者要根据情况开展劳动动机的评价、劳动态度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意识。
2.劳动观念的评价
劳动观念是人们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培智学生劳动观念要在《意见》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化:热爱并积极参与劳动,具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优秀品质和为他人、为集体、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质量、环保、安全意识,强化个人、集体意识。劳动观念的评价要抓住以上关键要点,以评价促培养、促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3.劳动能力的评价
劳动能力是人们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培智学生中学习能力与劳动能力是正相关关系,学习能力强的培智学生劳动能力也强,反之亦然。而培智学生由于其身体、心理、智力的特殊性,其学习能力落后于正常学生,因而劳动能力也落后于正常学生。培智学生的劳动能力评价要根据培智学生的残疾程度设置不同的标准,从而真实全面地反映培智学生的劳动能力发展状况,有效指导劳动教学,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4.劳动成果的评价
劳动成果即劳动的结果,通过劳动评价探讨劳动教育使培智学生达到何种状态,探讨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劳动教育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个人自理能力、与人交往、培养健康的劳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塑造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劳动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里的评价标准要根据培智学生的学习项目做出细致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多做积极正面的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劳动评价要点建构
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其能够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智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要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标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智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家务劳动技能、简单生产劳动技能、公益劳动技能、职业准备(高年级段特有)、自我服务劳动技能。从学生劳动的评价指标要点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指标。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点建构。
劳动意识的评价着重探究学生的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参与劳动的准备状况;对本次劳动的认识;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同学之间的配合程度;遇到困难是否求助。
在劳动观念上可以分为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指标:是否认真参与劳动,是否积极参与劳动,是否具备质量意识,是否具备安全意识,是否具有环保意识,是否具有审美意识,是否具备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否帮助他人。
在劳动能力上可以分为劳动技能、劳动创造。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劳动技能掌握程度;是否能利用技能解决常见的问题;劳动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参与劳动的时间长短;劳动的强度(即个人劳累程度);劳动环境是否适宜;劳动的难易程度。
劳动的成果包括学生个人的物质劳动结果和学生身心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劳动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否提升;个人完成既定劳动任务的时间长短;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只是为建立培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个参照。在实践评估监测中进一步研究每个指标的权重,且每个权重需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与劳动教育任务确定、补充、完善。
(三)评价实施的注意事项
劳动评价目标注重个性与共性有机结合。本课程的评价应以每名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出全体学生要达成的班级学习目标。双管齐下,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目标,也要关注集体目标,做到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评价主体既要有发展性评价也要有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要关注学习成效。通过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与成效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客观生活与劳动课程的学习状态与水平。
评价主体与标准注重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以及其他相关的教辅人员,甚至是本人、同班级同学。评价从多个维度出发,采用多种类型相互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标准多元化,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评价标准也因人而异,采取多元化评价标准,关注每一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纵向发展,尊重学生差异性。
评价注重客观性和指导性。客观的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仔细分析学生的发展优势以及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状况的个人目标,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学习体验,掌握劳动技能。
综上所述,建立基于真实现状的培智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系统,能够促进培智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从而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深入认识劳动教育的效能,提升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有利于扩大劳动教育的横向多学科覆盖面,提高劳动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培智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