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研究
2022-11-20林强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林强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一、新课程理念概述
新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理念:第一,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贯穿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上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形成,同时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强调教师提升。根据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以满足教师的提升需求。第三,重视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并以学生的课堂状态来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第四,制定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切为了孩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和发展观,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轻松愉悦的教学课程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劳育的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对初中体育教育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对初中体育教育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的课程理念设计更注重的是关注学生发展。初中是人生的特殊发展阶段,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速发展期,加上面临升学压力,而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面对挑战的基础。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到对其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得学生在愉悦的课程中增强身体上的锻炼,也通过在新体育课程中增设各种协作游戏或闯关等竞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新的课程理念设计更注重的是强调教师“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新体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情绪状态确定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得到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发展共性的同时尊重个性。教师在新课程中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如将冬奥知识与冬奥运动技能相结合,注重每一个技能的实际获得过程和获取的准确方法,在娱乐中增强学生对新课程的认同感。
第三,在新课程中要加强德育、美育、劳育、智育“四美”的教育。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改变学生的惰性状态,提升学生智力的多元化发展水平,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总之,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升学率上,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集中于文化课教育,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甚至经常用文化课替代体育课,剥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落后的理念,导致初中体育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极易形成“插科打诨”式的教学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设施不完善
受到地域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初中缺乏体育课的专业场地及训练设施,无法满足初中生体育课的需求,尤其缺乏相关球类的室内训练场地,导致体育课的开展极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影响体育锻炼的运动时长。同时,针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而言,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后期维护工作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体育器材管理不够完善,因此体育课程的相关管理工作亟需加强。
(三)教育人员生倦怠
部分初中学校仍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专业运动心理学知识,再加上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导致体育教学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体育教育的最终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模式单一
由于学校对课程的不重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备课不够充分,只安排基础或者少量的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单一、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加上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简单的讲解示范为主,采用命令、灌输、模仿、检测的教学流程,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更值得注意的是,旧的课程体系只注重身体素质的检测和竞技类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集中在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类项目,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部分学生无法体会体育所带来的的乐趣,影响“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强化教育理念的革新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认真落实促进体育教学的相关政策,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的理念,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体育教育深入推广落实的政策基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是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改变社会大众对体育教育观念的重要环节,政策导向有助于提高体育教育社会地位。
其次,学校必须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行,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意识到其重要作用,改变其以往尴尬的处境,在课程安排上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课时,真正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
最后,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观念的教育,改变学生紧盯文化课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激发学生运动的内驱力,为学生“终身体育”理念打下基础。
体育教育创新离不开先进的政策导向,在学校、学生的观念得以改变的前提下,体育教育才能得以真正的创新。新课程理念下,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将学生的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初中篮球教学为例,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引入正念训练即“正念——接受——觉悟——投入”的理念,将其运用于罚球技术的教学中,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流畅性,增加自我唤醒水平,提升运动愉悦感,降低运动者的心理惰性。并运用五维度量表、运动焦虑问卷、布鲁塞尔心静问卷、训练比赛满意感等问卷对初中篮球训练人员进行正念水平的测定,使初中篮球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二)完善教学设施的维护
第一,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沟通,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学校的体育器材设备,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引入多种体育项目设施,建设体育馆、游泳馆等室内体育锻炼场所,丰富学校的体育器材,同时可将部分体育设施开放给公众,不仅可向大众宣传体育锻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创收,为旧设施的维护和新设施的建设提供经济保障。第三,加强对体育教育设施的后期维护,比如操场跑道的维修,体育器材的保养清点等,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单一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首先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再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局限于传统枯燥的运动锻炼,而是引入各种球类、田径类等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拓展训练,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特色体育运动,比如北方冬季可开展冰雪运动,夏季可开展游泳运动,少数民族体育开设与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相关的体育教学课程,既是体育锻炼又是传承文化,还能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的需求。其次,将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根据教师的不同特长配备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调动体育教学者的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发挥教师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发挥特长的同时创造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加强与学生互动。再次,加强初中生快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劳育以及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教育,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要求。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锻炼,提高学生的逆商,培养学生面对压力的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纠正错误动作——竞技类检测为主,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发展需求。新课程理念提出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互动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探讨体育教育,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1.在新课程理念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兼顾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2.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改变以往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教学,包括体育教学线下教学以及课后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体育项目的看法和观点,并对创新性观点积极采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采用“低起点、多归纳、多练习、多反馈”的策略,降低体育教学锻炼的起点,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归纳总结并及时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科技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积极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改变体育教学枯燥的模式,使体育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以电视、网络、VR、AR等方式更逼真地呈现,不仅可以将体育高难度动作加以分解以便熟练掌握,还能提高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例如在初中篮球运动中,运用正念训练加强运动者的注意力训练,运用VR技术设置复愈性自然场景,呈现更为逼真的情景场面,提升运动者的观察力和不反应维度,使运动者的注意力得以改善,对外界的刺激输入反映更加敏捷。除此之外,通过此类技术,可以呈现更多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体育项目,改变体育理论课的乏味枯燥。比如南方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内陆学生可以看到帆船等海上体育项目,国内的学生可以了解国外的体育运动项目等等,对于拓宽学生们的眼界有极大帮助。
4.体育游戏的运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普及性、教育性、综合性的特点,可贯穿于准备活动、技术教学、放松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准备活动中,体育游戏可成功激发学生的状态,帮助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进入体育学习,可采用踢毽子、蛇形跑等体育游戏唤醒初中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技术教授过程中,教师在把握体育游戏运用时机和运用程度的基础上,可采用与所学项目相关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联系相关体育动作,或者将体育动作编排进体育游戏活动中,二者融合。在体育教学最后的放松活动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可缓解学生体育运动后的兴奋状态,以平缓、愉悦的状态进入其他课程的学习,比如让学生分组搬运体育器材,不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启示学生爱护体育器材。体育游戏的运用,不仅展现学生真实的体育状态,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德育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十分有意义。
除此之外,面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学,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和家庭开展合作。社会层面,学校通过与社会相关组织的合作,在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与社会体育组织加强交流,比如共同组织体育比赛、开展体育培训、组织体育交流会议等,通过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扩大体育运动的影响力,进而培养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家庭层面,开展“家校合作”,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因此在初中体育活动的运动心理上需要家庭的配合,尤其是运动后的心理调适方面。同时,家庭的体育氛围也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
(五)提升教育者素质水平
新课程理念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育教师不仅要拥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要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学水平,从以往单一的检测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同时具备心理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帮助初中生的身心得到有效地锻炼发展。
(六)构建体育教学评价系统
根据初中体育教育的各项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加强对体育教育价值的重视,在记录真实的体育教学数据下评估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并以此改进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育,要从理念、场地设施、内容、模式、人才储备、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提升,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