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微系列作品助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0赵颖梅
赵颖梅
一、心理微系列作品在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优势
(一)制作便利,人人可参与
心理微系列作品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发展形式。并且,心理微系列作品制作便利,人人可参与。心理健康教师不需要掌握太复杂的信息技术,只要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就可以通过课件制作、录屏、视频编辑等技术在短时间内制作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微系列作品。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
一线教师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平时难有大量完整的时间参与系统的专业学习与培训。新冠肺炎疫情后,网络学习与直播课堂成为教师学习与研讨的重要形式,只要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教师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不受时空、场合与人员限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
(三)可反复观看,实现深度学习
与以往传统的专业提升方式相比,心理微系列作品具有可反复观看、学习的特点,心理健康教师在浏览心理微系列作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还可以随时暂停以便仔细推敲、摘抄有价值的内容,在学习中充分思考。这样既能够让教师充分实现学习自由,又实现深度学习。
(四)易于传播,交流研讨范围广
心理微系列作品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交流、学习和研讨,让教研不再受年级组、教研组、学校以及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这种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将使得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富有成效。
二、心理微系列作品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
从2014 年起,南宁市开展了许多心理微系列作品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研训结合,拓宽教研形式与内涵
从2014 年起,南宁市关注到心理微系列作品的应用价值,组织全市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微系列作品开发培训,系统讲授心理微系列作品的内涵、理论背景、设计与制作、评价等。培训之后,全市掀起了一股“微”教研的热潮。将心理微系列作品应用于教研活动中,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博采众长。这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又在实践中深化对心理微系列作品内涵的理解。
(二)积极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在开发心理微系列作品的实践中,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革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的革新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在开发心理微系列作品的实践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能有效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需要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心理微系列作品背后的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标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根据教育的本质及学生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从而谋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教学技能。
心理微系列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过程。心理微系列作品需要在不到10 分钟的时间内完整、清晰、生动地阐述和讲解一个重难点,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这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选择要精准,内容设计要合理,教学逻辑要清晰,知识讲解要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在开发和研究心理微系列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会反复钻研教学内容,吃透专业知识,更深入和细致地去考虑每个教学环节,这对心理健康教师学科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的革新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与技能的创新。如何将心理微系列作品运用于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是每位心理健康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创新的实践探索,例如:制作心理微课,在课前供学生自学基础知识,课堂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思辨、解疑、评价和应用等深度学习;组织社团学生拍摄心理微电影、心理微广告,从学生视角指导学生觉察心理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校内展演;录制家教微讲堂视频,构建校本家长学校云课堂。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教师不断通过心理微系列作品创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思路。
4.促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心理微系列作品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纪录,又是教学反思的载体。心理微系列作品清晰、直观地呈现了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学行为具体化,教师可以跳出自我视角,从观众视角去觉察、发现自己的不足,剖析问题,调整与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这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和成就感,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以赛促教,凝练成果
自2015 年起,南宁市在全市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赛中加入心理微系列作品的评比内容,全面推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水平的提升。各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教师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成长。
1.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与专业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赛中加入心理微系列作品的评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进行全面考查,同时强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能力。例如,在2019 年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赛中,心理微课《走出拖延的怪圈》不仅呈现了参赛教师对学生拖延心理的共情与分析能力,还考查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语言、教学情境设置和归纳总结等多项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这方便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2.树立优秀典范,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对于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心理微系列作品,南宁市组织全市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展播和观摩活动,并将获奖作品刻录成光盘下发给各学校。这让青年教师可以一览优秀的教学成果,从优秀教师身上汲取养分,明晰学科体系与专业发展方向;还可以聆听专家的点评,将优秀经验内化迁移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3.有助于骨干教师锤炼个人教学风格。
骨干教师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技能赛的备赛过程中,反复地研磨心理微系列作品有助于他们规范和细化教学形式,将学科体系与教育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例如,南宁市一些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时常将心理剧技术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他们已经基本熟练掌握心理剧技术,有完整的教学思路,但平时未注重打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剧教学策略。在心理微电影的制作和备赛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剧技术融入心理微电影的制作中,进而加深对心理剧辅导技术的理解,关注教学风格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有意识地提炼个人教学风格与特色。
(四)建构资源共享平台,平衡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差异
自2015 年起,南宁市举办的6 届心理健康教师技能赛一共收集到心理微系列作品约2500 余部,共评出优秀心理微系列作品约1000 多部,主题涉及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生命教育、青春期辅导、心理科普等,形成一批优秀的心理微系列作品成果资源。每年,这些优秀资源都上传到“南宁教育云平台”网站上,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可以自由浏览,还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与交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欠发达、资源匮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平衡城乡差异;另一方面,可以推广优秀的心理微系列作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并提供平台供教师随时观摩、学习、研讨,相互借鉴教学方法与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碎片化学习存在一定弊端
碎片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普遍特征之一,虽然有着学习时间短、方式灵活、学习内容易吸收、学习兴趣易维持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碎片化知识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教师形成教学体系。其次,大量短小、频繁、快速且图文并茂的碎片化信息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和选择难度,导致被动接受、缺乏深度思考、注意力分散、认知偏差等问题。最后,碎片化学习会对系统化学习造成干扰。当师生依赖于图文并茂的碎片化学习后,容易对传统课堂与长时间的学习失去耐心,也使得课堂讲授失去以往的吸引力。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培训和教研中,应该以系统化培训、常规课堂为主,心理微系列作品为辅,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
(二)心理微系列作品开发不均衡
心理健康教师技能赛通常是让教师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微系列作品主题。在实践中发现,有些主题很少涉及,心理微系列作品开发不均衡,无法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完全满足教育环境的需求。因此,未来应有规划地进行心理微系列作品资源开发。可以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组织心理健康教研员和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框架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调控的心理微系列作品资源开发机制。对于个别作品较少的主题,可以通过指定主题的方式进行作品征集,完善心理微系列作品的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