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教学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有效应用

2022-11-20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潘崇翀

亚太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田径跑步趣味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潘崇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坚持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是学生促进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从田径教学现况来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意识还不够强,尚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浓厚,而且体育锻炼方式也缺乏科学性。对此,教师可从兴趣教学入手,对田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愿意主动坚持展开田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田径运动水平,并提升自己的体育健康素养。

一、小学田径训练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的运动兴趣低,影响运动体验性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不少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在训练田径运动技术时,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敷衍,认为完成了课堂上的训练任务即可,机械地跟着教师的训练流程走。长期下来,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动作会比较僵硬,而且不够规范,容易影响学生的运动体验,使学生感受不到田径运动带来的生命力。上述问题的存在,会影响田径训练的健康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运动意识,限制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实际上田径运动能够给人体带来许多好处,如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内脏器官机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等。

(二)田径训练单一重复,影响运动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田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具有单一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不仅暴露了田径训练内容单薄的问题,还体现了田径训练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在单一重复的田径训练中,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主动参与田径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水平。比如有些体育教师在中长跑训练中,单纯地让学生重复跑步训练,不仅会让学生对跑步这一运动项目产生疲惫感、畏惧感,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对此,教师应改进田径训练方式,提高田径训练的科学水平。

(三)过多注重训练流程,影响运动自主性

有些小学体育教师过于重视田径运动的训练流程,为学生做出了各种训练安排,反而没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这反映了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依旧不高的问题,也反映了学生的田径运动潜能得不到有效激发的教学问题。学生在教师安排的规范训练中,只是循规蹈矩地训练自己的田径运动技能,却没能挑战自我极限,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也就不会有努力超越自己现有极限的意识。

此外,有些教师过于注重田径训练的流程,反而会让学生在前期训练成果不佳的情况下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出现了根基不稳的情况,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下一阶段的田径训练任务。比如跳远这一田径运动项目包括助跑、跳跃、腾空以及落地等步骤,教师采取流程化的训练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自己在跳远运动中的综合运动能力。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的问题,要突显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自主性,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田径训练的现代化教育效果。

二、兴趣教学在小学田径训练的运用优势

(一)打破田径训练的多种限制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展开田径训练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包括训练场地、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兴趣教学法的提出,为教师突破这些限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首先,教师依托兴趣教学法展开田径训练时,可借助各种体育器材,不再只是单纯在田径场上展开田径训练。不管是室内的体育器材,还是室外的体育器材,都可支持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趣味的田径训练。其次,兴趣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教师能够随时根据兴趣教学理念,灵活地调整田径训练的具体内容,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其对田径训练项目产生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也丰富了田径训练的内容。最后,教师可借助多种科学的训练方法来突显田径训练的趣味性,让田径训练方法体系更丰富,也让田径训练的氛围发生极大的变化,便于教师创设适合学生展开愉快的田径训练的学习环境。

(二)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一直是体育教师的重难点教育内容,其难点在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很低,学生缺乏自主锻炼的毅力、兴趣、耐心。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显然可以弥补这些教学缺陷,让学生在怀着兴趣的前提下不断坚持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田径训练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体育训练项目,教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势在必行的举措。为了达到有效的田径训练效果,教师有必要将兴趣教学法融入田径训练之中。

(三)可有效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田径训练模式下,师生关系并不紧密,前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愈发受到教师的关注,它关系课堂上双向互动的有效性,也关系生本育人理念的落实效果。兴趣教学法的运用,能拉近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便于教师通过多种方法,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喜欢上田径运动项目,积极参与田径训练。

三、兴趣教学用于小学田径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内容趣味性,编制趣味训练内容

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善当前田径训练的教学问题,应重点关注田径训练内容单一、重复、枯燥等方面的问题,从优化田径训练内容这方面入手,对田径训练进行创新改革。教师可引入趣味教学原则,编制趣味的田径训练内容,激起小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将体育游戏与田径训练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田径训练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田径训练体验,又可使其提高田径训练水平,减少学生对田径训练的排斥、厌烦感,然后让学生逐步改变学习态度,主动投入田径训练之中。

例如在短跑这一田径项目的训练活动中,教师可根据趣味教学原则,将体育游戏融入进来,编制各种不同的游戏化训练内容,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短跑运动技能。教师在训练前,就可以设计一个准备运动的体育游戏——“叫号追人”。这一体育游戏注重激发学生的跑步兴趣,锻炼学生的跑步技能,因此“叫号追人”游戏在田径训练的热身阶段有着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游戏开始时,学生都站在起跑线上,认真聆听教师念出的学号,被念到学号的学生则立即向前奔跑,第二名学生奔跑时,要努力向前一名学生追去,若是抵达终点时两者的跑步时间差小于1 秒,则前者接受小惩罚。教师念学号时,一般是随机念的,学生需要集中自己的精神,随时听教师的“指令”,向前奔跑,努力追逐前面的同学。这一热身游戏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奔跑速度。

在50 米短跑的正式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以50 米为半径,以教师为圆心,让学生面向教师站成一个圆,站在圆上的学生需要在听到教师的指令之后,立即向教师跑去,在规定的时间内接住教师丢下的一颗球。若是学生接不住,则接受小惩罚,成功接住的学生可自愿接受更大的挑战,即在更短的规定时间内接住教师丢下的球。这样的游戏既可激发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兴趣,又可激发学生体能的发展潜能,提高学生的短跑运动能力。

(二)注重形式多样性,拓展趣味训练形式

小学体育教师应打破固有的、单一的田径训练形式,拓展田径训练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形式多样化的田径训练中产生较强的训练兴趣,发挥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完成田径训练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将现代教育形式与田径训练形式结合起来,在突显田径训练科学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长期的田径训练兴趣,也让学生充分重视田径训练的重要性,从田径训练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教师可引入多媒体教学形式,不再一味地通过自身的示范操作来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技能要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放映田径运动技术动作的示范视频,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当有学生没有看清楚视频中的示范动作时,则可立即重复播放这段视频内容,让学生反复观察田径运动技术动作的要点,直到掌握了这一要点为止。例如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地推铅球”的示范视频,掌握好握球技术、持球技术、预备站位姿势技术、推铅球的用力顺序等方面的知识点。在正式训练中,教师同样可以丰富原地推铅球的训练形式,如原地前后开立推铅球训练、对墙正面推实心球、快速向下推实心球、原地徒手模仿训练、右手握橡皮筋推球练习等。在丰富的训练活动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训练需要。

教师也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形式,让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完成不同的训练内容。教师要保证训练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增强学生的训练信心,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三角形跑”小组、“蛇形跑”小组、“星型跑”小组等,参与到相应的趣味训练中,让学生沿着教师勾勒的图形路线向前奔跑。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跑步路线上,反而忽略了身体的疲惫。

教师还可引入竞赛性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良性竞争机制下展开趣味的对抗性比赛。例如在中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在跑道上设置不同的标志物,学生在跑步时若遇到标志物,可以将它放到对手的跑道上,为对手设置障碍,然后继续跑步。这种竞赛活动带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开展接力比赛活动,在跑道上设置一些接力点,每个接力点都有接力的同伴,每个队伍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跑到终点,并比一比哪个队伍用的时间最短。

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趣味的故事元素融入田径训练中,创设趣味的田径训练情境。比如:“森林王国的少年田径运动会终于来临啦!小狼对自己的跑步速度很自豪,报名了跑步项目。小老虎也非常自信,认为没有动物可以跑过自己。小狮子更不甘落后,势要在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面前跑出一个好成绩。而同样报了跑步项目的小猫、小兔等小动物有些惴惴不安,但是仍然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在这一情境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参加到这个小动物田径运动会中。扮演小狼、小狮子、小老虎的学生可以先让扮演小兔、小猫的学生起跑一段距离,再追上去,让这一田径训练更具趣味性。

(三)注重器械丰富性,辅助开展兴趣训练

教师应在学校有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田径运动的训练器械,辅助学生展开趣味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跨栏架这一器械,辅助学生开展跨栏跑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跑步的途中为其设置一些跨栏架,并且随时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调整跨栏架的数量、距离和高度。在具体的训练中,教师可设计“起跨腿栏侧过栏”“摆动腿栏侧过栏”“跨栏步训练”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教师在开展跳高训练活动时,也可以引入跳高架、跳高横杆、跳高控杆器、起跳板等辅助性的训练器材。例如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跳高横杆中间外侧30cm 左右的地方寻找起跳点,并确定助跑路线,再在起跳时将自己的背部朝向跳高横杆,让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顺利过杆,最后落到地面上。

此外,有些学生在起跑阶段难以把握好自己的蹬地角度,教师则可引入起跑器,让学生在这一器械的辅助下调整自己的起跑蹬地角度,让学生顺利起跑。教师在开展接力活动时,也可引入接力棒这样的器械,增强训练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田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田径技术动作水平。

总之,兴趣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在学生的田径训练中,编制不同的趣味训练内容,丰富田径训练形式,并引入各种器械,辅助学生展开田径训练。这些举措迎合了兴趣教学理念提出的教学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落实这些教学措施,并在未来的田径训练中不断创新田径训练方式,提高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田径跑步趣味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午睡的趣味
带表跑步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