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面对丧失*
——高一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组词情绪心理

王 鹤

【设计理念】

生命历程中总是伴随着丧失。丧失可以归纳为3个层面:丧失亲人、丧失各种可能性、丧失生理的某些部分。本节课讨论的层面主要是“丧失各种可能性”。丧失会破坏我们基本的生活信念,破坏安全感、信任感、掌控感和自尊,这些都是我们的重要心理需求。因此,丧失会带来情绪、认知及行为的相关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丧失,则可能发展为危机;如果在丧失中能够完成一定的心理任务,将被破坏的信念、关系和自我等重新修复和建立起来,则是一次转机。

本节课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看到丧失引起的基本心理过程,觉察情绪背后的信念和想法,降低认知易感性;通过认知解离提高学生解释应激与压力的能力;通过自助和求助他人提升学生应对丧失及重新建立联结的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组词游戏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组词游戏,请每位同学以“丧失”为开头进行组词。

学生:丧失工作、理智、财富、机会、名誉、生命、梦想、亲人……

教师:大家列举了非常多与“丧失”有关的词语。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总是伴随着丧失。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容,当下我们可能会面临哪些丧失呢?

学生:丧失学习动力、朋友、好成绩等。

教师:这些丧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活动引出本节课主题,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丧失的含义及范畴。

二、团体转换阶段:创设情境

1.故事演绎。

教师:学校的心理信箱收到一封小A的来信,经当事人同意修改后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小A遇到了哪些挑战,并一起为他出谋划策。

PPT展示小A的来信:老师您好!我叫小A,是一名高一学生。我最近遇到了很多困扰,希望您能帮助我。我中考时没有发挥好,没能被第一志愿录取才来到这里,我的几个好朋友都去了名气更高的L中。我想结果已经这样了,来到这里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是,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中,我考得很糟糕,只排到年级中等水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初中的成绩在年级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想打一个翻身仗的希望也破灭了。来到高中后,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带着憧憬投入高中的学习生活,希望可以找到像初中那样的好朋友,可是我感觉身边的同学都很忙,很难说上几句心里话。初中的时候是走读,有些话平时回到家还可以跟父母说,可现在住校,与原来的好友也难得见面,心里话不知道该向谁说。

学生: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教师:看来有不少同学感同身受。接下来请各小组以教育戏剧的“定格画面”技术完成下列任务——故事中小A遇到的丧失有哪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表演,并表示小A的丧失可能包括:失去上更好学校的机会、失去初中时的学习优势、失去与好朋友的密切联系、与父母分离。可能出现的情绪有崩溃、绝望、悲伤、孤独、无助、迷茫、焦虑等。

教师:通过各组的表演,我们看到了小A的丧失及可能引发的情绪。丧失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如此影响呢?因为丧失往往会破坏我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掌控感和自尊,而这些都是我们的重要心理需求。因此,丧失会带来情绪、认知及行为的相关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并理解丧失的内容及带来的情绪;通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丧失对个体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达成部分认知目标和情绪情感目标。

2.书写想法。

教师:在事件和情绪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想法。它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假设我们在排队的时候被人踩了一脚,可能会很愤怒,觉得这个人怎么不长眼睛;也可能觉得无奈,谁让自己这么倒霉;也可能会无所谓,认为对方只是不小心而已。对于刚才定格画面里呈现的小A的各种情绪,你觉得这些情绪背后的想法有哪些?请你用老师给出的句式写一写。

PPT展示“书写想法”句式:

为什么我____________;

我怎么______________;

我无法______________;

我觉得自己__________;

我的生活____________;

我的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并分享。

学生:为什么我这么失败;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无法重新开始;我觉得自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的生活充满绝望;我的未来看不到希望;我好想逃离这个世界。

教师:如果这些想法一直伴随着小A,一年后他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躺平、无所事事、更没有动力去学习、更加孤僻。

教师:是的,消极想法会阻碍我们的有效行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与想法相处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想法”环节,澄清情绪背后的想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头脑中的很多想法有时会阻碍我们的有效行动,达成部分认知目标,降低认知易感性,突破重点。

三、团体工作阶段:认知解离

教师:我们来做个体验练习,评估自己在不同状态下对想法的相信程度。上述的哪些想法是你在面对丧失的时候曾有过的呢?请你先标记一下。然后,请你回想,在你最郁闷、伤心、难过的时候,你会多相信这个想法?请在0~10分之间打分。再回想自己一点也不感到郁闷的时刻,那些时刻你对这些想法的相信程度又如何?

学生1:我曾有的想法是“我为什么不能像朋友一样考到L中”。在我心情比较糟糕的时候,我对它的相信程度有8分;心情好的时候,相信程度只有2~3分。

学生2:我曾有的想法是“我的未来一片迷茫”。在我心情比较糟糕的时候,我对它的相信程度有10分;心情好的时候,相信程度有2分。

教师:对于这样的评估,大家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学生1:同样一个想法,有时候好像很真实,有时又并非如此。

学生2:想法并不一定是客观的。

教师:是的,想法不等于事实。但我们经常会陷入想法之中并允许想法支配我们的行为,就好像被这些想法套住了一样。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个技术给想法“解套”。

PPT展示活动要求:(1)请把对你影响最大的想法用第一人称写下来,然后看着这个想法10秒钟,完全相信它,感觉如何?(2)在这句话前面加上“我有这样一个想法”,看着它,感觉如何?(3)再在这句话前面加上“××年××月××日××点××分,在××(地点),我注意到我有这样一个想法”,看着它,感觉如何?

学生活动并分享。

学生1:一开始感觉特别压抑,后面越来越觉得其实并没有什么,就只是个想法而已。

学生2:一开始感觉想法就是我,我就是想法,后面觉得我从想法里面出来了,豁然开朗。

教师:当你体验到和想法分离后,你想对小A说些什么?

学生1:其实遭遇这些丧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学生2:不能只停留在想法上,要行动起来。

学生3:面对这么多变化,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

教师:看来大家对小A的丧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当我们面对丧失时,很容易陷入一些消极想法中,无法投入当下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要学会与想法分离。

设计意图:通过认知解离,帮助学生理解想法会随着心境不同而有所变化,当想法影响到自己时,要学会与想法分离,达成部分行为目标。认知调整后重新理解和看待丧失,增强解释应激与压力的能力。

四、团体结束阶段:促进有效行动

教师:当小A与自己的想法分离后,他决定采取一些行动应对当下的挑战,请大家针对小A的情况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学生1:重新定位自己,设置合理的目标。

学生2: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弥补自己的弱势科目;向同学、老师多多请教。

学生3: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孤独的时候可以找老朋友聊聊天,尝试突破舒适圈,建立新的朋友圈。

学生4:可以经常与父母聊天,毕竟长辈的生活经验更丰富;还可以找心理老师聊聊,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教师:积极发掘身边的资源,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是一种能力。希望大家可以与新环境、新伙伴、新自我建立联结。假设小A采纳了大家的建议,那么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以后,分别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一个月之后,他可能会有新朋友、新目标;三个月之后,他能逐渐融入新的环境;一年之后,他会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教师:我们应该拉长时间线、跳出当下的困境来看待丧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有能力去行动,行动就可以带来改变。丧失与成长共存,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重新适应环境、建立关系,也重新看见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让经验落地,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助和寻求他人帮助的方法提升应对丧失的能力,达成行为目标,提升学生的信念感和希望感。

【教学反思】

学生进入高中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学业压力增大,面临的丧失也随之增多,存在潜在的发展性心理危机。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带入,让学生体验到丧失引发相关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从而降低认知易感性;通过体验和练习“与想法分离”,增强学生解释应激与压力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策,提升应对能力,从而降低危机风险。由于高一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对自我认知、情绪、感受和行为均具备相应的经验和觉察力,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体验和练习理解本课的相关概念、掌握相关技能。但是,在课堂时间把握上还需要改善;对于课堂中所学技术也需追踪反馈学生的应用情况。

【点评】

本课聚焦高一学生面临的丧失问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应对丧失及重新建立联结的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本课有以下亮点。

1.教学主题直接,呈现人生常态。本文主题为“学会接纳丧失”,主题直接不避讳,呈现出接纳人生常苦的态度,引导学生直面丧失。

2.教学设计流畅,逻辑清晰。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由组词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丧失,并介绍丧失的含义及范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丧失的内容及带来的情绪反应;通过“书写想法”澄清情绪背后的想法,并用认知解离将想法与人分离;通过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让经验落地,提升学生应对丧失的能力。

3.辅导技术扎实,落地有深度。本节课以词语暴露、个案剖析和认知解离的方式,从技术层面将丧失作为一个客观事物来认识,避免了学生情绪上的过度卷入,为学生确立了面对丧失的基本框架。团体结束阶段通过拉长时间线,帮助学生跳出当下的困境来思考如何应对丧失,从而转危为机,将本节课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组词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会组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想一想,填一填
乌云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