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棋类游戏设计与实施

2022-11-20吉林师范大学管梦

家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棋类游戏幼儿

□吉林师范大学 管梦

下棋作为我国传统的益智活动,具有很高的价值。其鲜艳的色彩,好玩的玩法以及包含的竞争性都适合幼儿操作。有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对棋类活动感兴趣程度超过中小班幼儿。同时,数学对大班幼儿来说也是一个薄弱学科。因此,可以把数学知识与棋类游戏相融合,通过棋类游戏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3~6岁是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其中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在幼儿园开展棋类游戏正符合此阶段幼儿学习特点。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西格勒(Robert Siegler)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数字棋类游戏对提升孩子“感知数量大小的能力”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玩数字棋类游戏的孩子在数轴评估、数数、数字识别、数量对比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这种提升甚至在孩子两个月后还能检测到。由此可见,把数学知识与棋类游戏相融合能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笔者将数学知识融入棋类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此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提升抗挫能力。

一、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概述

游戏对幼儿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其中下棋作为我国传统的游戏活动更加适合幼儿体验操作。目前幼儿园里以棋类玩具为依托进行的游戏总称为棋类游戏。幼儿园里的棋类游戏分为两类,分别为传统棋和游戏棋。传统棋包括围棋、象棋等,游戏棋包括跳棋、飞行棋等。通过观察发现游戏棋以其鲜明的色彩、好玩的规则深受幼儿喜爱,能深深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棋类游戏不仅能吸引幼儿兴趣,还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首先能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下棋时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需要幼儿有很强的逻辑能力思考怎样出棋才能取得胜利。其次有助于幼儿专注力的发展,下棋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对弈,需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关注棋盘上棋子的摆放以及走向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走。最后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下棋是一种规则意识很强的游戏,同时胜负在游戏中体现得也很明显,因此能使幼儿正确看待输赢,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由此可见,棋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

二、数学棋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一)数学棋类游戏的设计

1.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其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棋类活动时,首先要创设数学棋类活动的环境,让幼儿提前感受棋类活动的氛围。在设计活动前,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着节约环保的原则,按照自制、安全、创新、实用的要求进行环创制作。例如,对班级及走廊的环境进行打造,墙壁上粘贴自制的棋盘棋子、便于幼儿理解的下棋游戏规则和对棋的介绍,吸引幼儿眼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棋的熏陶;还可以在班级创设一个区域让幼儿进行棋类游戏,并在区域中投放白板、画笔、各种形状的几何图片等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己制作棋子棋盘,体验棋类活动的有趣。这样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让幼儿感受到棋类游戏的氛围,为开展棋类游戏打下基础。同时,这些环创发挥了教师的想象力,其中的规则可以作为棋类游戏中的提示,棋桌可以满足幼儿使用空间,很受幼儿的欢迎。

2.多领域结合,丰富棋类活动。幼儿园五大领域指的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离不开这五大领域,在设计棋类活动时也是需要融合于五大领域。

当开展棋类活动时,出现幼儿兴趣不高或下棋时注意力被别的事物吸引从而中断活动的现象,就可以将其他领域的内容融入棋类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例如,将棋类活动与社会领域相结合,设计出“参观海洋馆”的情境,让幼儿在情景中进行下棋活动,并在情景中设置关卡,只有在下棋中取得胜利才能通过关卡,幼儿通过层层关卡后就可以“参观海洋馆”了,以此提高幼儿在下棋时的专注力;还可以设置“找朋友”的情境,让幼儿简单佩戴动物饰品扮演小动物,只有在一盘棋中取得胜利了才能获得奖励,找到隐藏的另一名好朋友,通过奖励激发幼儿下棋的兴趣。经过观察幼儿在下棋中的表现,发现他们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活动,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且下棋时的专注度提高了许多,使棋类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提高。

3.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宜。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游戏化原则、发展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综合化原则。在设计棋类游戏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受遗传、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幼儿发展的水平较高一些,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有的幼儿发展的水平比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弱一些。因此,要因材施教,让每名幼儿都得到发展,由现有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同时,设计的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呈螺旋状上升,让幼儿一点点地接受,不能一蹴而就,忽视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

在遵循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数学棋类活动时要注意内容不要太难,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设计游戏内容。比如,大班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据此教师把数学中的排列规律融入跳棋中,设计棋类活动“数字对对碰”,让幼儿发现跳棋中的排列规律,并进行延伸让幼儿尝试创造新规律。5~6 岁的幼儿在此阶段还能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 以内的加减运算,教师把其融入飞行棋中,设计棋类活动“返回原点的棋子”,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计算把骰子掷到几可以把别人的棋子赶回原点,以此锻炼幼儿的计算能力。

(二)数学棋类游戏的实施策略

1.发挥幼儿主动性理解游戏规则。幼儿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一个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生活包括保育和教育,因此不仅要在教学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且在常规活动中也要以幼儿为主体。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只有让幼儿主动去参与、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棋类游戏的作用。而且要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实施,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幼儿发挥主体性,激发各方面兴趣。同时,实施棋类游戏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理解游戏规则,让幼儿充分理解游戏规则是进行好游戏的前提。因此,教师不仅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还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理解游戏规则。在讲解规则时可以采用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过渡,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探索逐渐理解游戏规则,而不是一下就给幼儿灌输全部的规则。

2.关注幼儿及时给予指导。朱家雄教授曾经说过:“游戏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幼儿游戏中给予指导。”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的旁观者,相信幼儿的能力,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旁观者,可以更真实地、深入地观察到幼儿游戏的各种现象。例如,幼儿在下棋时的专注力怎样,是集中注意力下棋还是东张西望和其他幼儿聊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违反了规则是如何处理的;在棋类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是如何发展的;幼儿下棋时失败的表现以及如何面对失败的,等等。其次要认真观察,抓住细节适时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可以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介入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指导。例如,对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最后要适时地进行评价。当幼儿在进行游戏或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举例具体表扬某名幼儿或某个好的行为,根据幼儿易模仿的心理特征,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使良性循环反复进行,这样更能提高游戏的质量。而在棋类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实际的活动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指导,能更好地让棋类活动发挥其作用,而不是只浮于表面。对大班幼儿适宜采用启发式或同伴互动式指导方法,大班幼儿很容易出现因为争夺游戏的输赢而违反规则的现象。因此,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让其遵守规则。这时就可采用同伴互动式指导方法,在幼儿进行数学棋类游戏时,选派有经验的幼儿担当监督员,发现有违反规则的同伴时,及时制止并告知正确做法,帮助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

3.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将幼儿的游戏水平从低水平引向高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游戏前,需提供合理的空间、弹性的时间、丰富的材料、事先的计划;在游戏中,教师应持续性观察、开放性提问、留白式激励、梯度性引导;游戏后,需做反思式记录、正式性分享、仪式化展览。在棋类活动中,幼儿参与游戏有三种不同的水平。在刚刚接触数学棋类游戏时,吸引他们的是游戏的动作而不是游戏的结果,他们满足于下棋时的动作,而不管游戏的规则,还不明白游戏输赢的意义。再进一步学习数学棋类游戏后,幼儿开始对其结果感兴趣,能遵守游戏的规则,理解输赢的意义。当幼儿完全掌握这项棋类游戏的游戏规则时,他们就会争夺游戏的输赢。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引导幼儿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加强棋类活动的练习,幼儿才会熟能生巧,提高棋类游戏的水平。

三、开展数学棋类游戏的成效与思考

(一)提高数学认知能力

幼儿在参与游戏中通过教师设计的棋类活动可以提高数学方面的认知能力。在移动棋子的过程中,幼儿需思考如何进行上下左右移动棋子获取胜利,锻炼了幼儿对于上下左右的方位感知能力,幼儿的方位感知能力明显有了很大提升。同时,棋类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掷骰子,幼儿的点数能力不是很好,在掷骰子的过程中通过掷骰子提高了点数的能力。

(二)提高幼儿运用数字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一生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但是家长和教师还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期。只有抓住了这些敏感期,才能发展孩子相应的能力。因此,抓住幼儿的数字敏感期,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大班幼儿正处于数字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开展棋类游戏正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在玩棋类游戏时把复杂的数字运算转化为游戏中的经验,比如,幼儿在玩飞行棋时,为了夺取胜利会用加减法计算怎样才会追赶上对手的棋子,把所学的加减法充分运用到活动中,在下棋中巩固所学。幼儿在玩飞行棋时还会运用到数字计算步数等,这些都提高了幼儿运用数字的能力。

(三)提高幼儿分类的能力

分类是幼儿计数的前提,也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分类活动中幼儿要把物体一个个加以区分,再一个个归并在一起,这样,区分和归并的过程就促进了幼儿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大班有一些幼儿分类能力不是很好,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无法判断哪些是相同类别的,总是无法快速地找齐同类物体。幼儿在玩飞行棋的过程中,通过飞行棋的颜色以及特征寻找相同的棋子,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区分。同时,在下其他棋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分类方法,最终能又快又准确地进行分类。

综上所述,棋类游戏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数学比较抽象,幼儿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把幼儿感兴趣的棋类游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巩固数学知识。教师通过设计棋类活动,先让幼儿理解棋类活动的规则,然后在活动实施时关注幼儿及时给予指导,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观察能力,同时辐射到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不断提升幼儿抗挫能力,促进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融合到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学习以及提高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升空间思维、分类等综合能力。因此,以棋类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总之,棋类游戏是最能促进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游戏之一。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更多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棋类游戏,发展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棋类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幼儿画刊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