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22-11-20文/李霞
文/李 霞
引 言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琐碎复杂,其既要充当教育者,又要扮演引导者,是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启明灯。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家庭等问题逐渐复杂,小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只是给小学生口头讲述心理健康的知识,并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活动,导致小学生从内心忽视心理健康。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必须设计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含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劳动教育等,为小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社会大舞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双减”政策结合起来,更好地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新形势下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且霸凌呈现出低龄化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数霸凌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没有矫正自己的思想,喜欢通过暴力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小学班主任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营造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生能够筑牢心理防线和行为防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二)德育改革的需要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增进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倾听小学生的内心想法,为做好德育建设工作做好铺垫,促进小学生的人格独立、阳光成长[1]。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挫折教育”“自我调节情绪”“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辅导和教育,使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才能够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终身学习意识。
(三)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持续健康发展,让小学生具备心理接受基础,面对事情沉着冷静,提升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小学班主任多举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教育的需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潜力,使其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横向拓展和纵向贯通[2]。
二、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掌握学生心理需求,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班主任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做好观察与沟通工作,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主任要不断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观念和习惯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客观地评价学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支持与帮助,使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班主任,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了解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查看学生成长档案。在每个学期初,笔者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尤其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家庭发生的变化、学生的需求等,还要在成长档案上写好评语,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第二,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等都各不相同,任课教师每天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多,能够从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班主任要多和任课教师交流,共同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制订出更多有价值的心理教育措施。第三,进行个别谈话。当发现某个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小学生性情大变、脱离集体时,班主任要找到学生,与其进行一对一谈话,考虑学生的感受,为他们提供自我调节的方法。第四,家访。小学班主任要定期进行家访,听取家长对学生的反馈,并且向家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通过亲子教育来帮助小学生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
(二)心理教育融入日常,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有些小学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如果班会上有剩余时间,就会向学生讲讲心理健康知识,如果没有时间就干脆不讲。还有的班主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师的工作,与班主任无关,这种错误的思想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工作中,营造适合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班主任应时刻关注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因材施教,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预警预防,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多话、厌学是非常常见的,这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很可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来到小学校园,还没有完全适应校园生活,他们会感到陌生和孤独,甚至有些小学生会偷偷哭泣。班主任要像小学生的父母一样,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设身处地地为小学生考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在笔者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有一名新入学的学生非常胆小,不敢与其他学生交流。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决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帮助他,平时多组织集体活动,每次有活动都要求他参加,让他真正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使其逐渐放平心态,融入集体中。平时在班会的时候,笔者还会给学生分享相关的人物励志故事,形成一种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把班级装扮成温馨的家庭,让小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平时保持教室卫生,桌面整齐,贴上学生亲手制作的窗花,在学习园地展示书法作品等。在自习课时间给小学生播放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影片,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净化小学生的心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牢基础。
(三)提供榜样正面典型,做好心理健康干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效应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树立学习的榜样,坚持“贴近学生、全员参与”的原则,引导小学生向榜样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班主任选择的榜样应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物,也可以是教材中的人物,还可以是历史人物,要深入浅出地为小学生讲解,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让小学生懂得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班主任也可以让小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阅读过的有关正能量的故事,从小学生的视角去呈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发现,尽快矫治。
很多班主任习惯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没有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小学生的参与度很低,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低效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元化的形式,向小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起到高效渗透的作用[3]。同时,小学班主任还可以将学校的三好学生作为榜样,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人生态度,这样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其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自信自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学班主任要强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自身为榜样,注重为人师表,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四)建立自主管理模式,及时关注特殊学生
要想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实效,小学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管理模式,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强化班级建设,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些小学生过于依赖班主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对此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竞选,邀请学生加入班委会、担任班干部,与班主任一起为学生服务。在竞选时,小学生要到讲台上演讲,谈谈自己如果担任班干部会怎样做,给同学带来哪些帮助,最终得票最多的学生才能成功当选班干部。对于已经被选拔为班干部的学生,班主任要加强管理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能力、知识、素质等多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班干部要实行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其自主解决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可能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可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可能是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形成了一些障碍,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可能产生孤僻、自私、懦弱、敏感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其学习和生活。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平时多给予这些学生表扬和赞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在笔者的班里,曾经有一名转学过来的学生,他是有名的调皮学生。当对他的情况进行了解后,笔者采取了循序渐进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首先开展手拉手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帮助学生回归到课堂,使其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其次,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避免向学生渗透错误的观念。再次,坚持常抓不懈,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带动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综合利用多种资源,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小学生渴望多姿多彩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因此,班主任要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打造系统的心理教育模式,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态度和终身学习习惯,以健康快乐的方式度过小学时光。班主任要教会小学生科学地看待心理问题,正视自身的心理变化,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在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建立以班主任和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通过心理训练、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游戏渗透、心理讲座等方式,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将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详细记录下来,也可以将小学生参与过的心理健康活动记录进去,实现“育人育心”的目标。在每个学期结束后,班主任都要将电子档案上传到学校的数据库中,确保心理健康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为学校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班主任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节假日带领小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者博物馆等,听取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让小学生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当参观结束后,班主任可以要求小学生制作相关的手抄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对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此外,小学班主任还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及时解除心理困扰,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