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习题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2022-11-20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林勤红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 林勤红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专项与系统的习题练习,能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智力发育。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非常重视习题教学,精心设计以及安排数学练习,布置习题练习任务,做好各方面的检查,讲解习题中的典型题目与易错点,辅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但是过去的习题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有效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设置由易到难、分层提升、重点突出的习题,还要注意各种题型的科学搭配,以及注意习题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发挥习题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小学数学习题教学的趣味性
(一)引入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质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是激发培养学生对待数学的兴趣,需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要让数学教学丰富、有趣,数学学习过程生动、积极。对习题教学也是如此,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先引发学生产生质疑,形成悬念,使之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四年级下的“运算定律”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先导入一些有规律的加法计算题,如“180+160=___+180,374+___+518=___+(482+___)”。然后与学生一起运算,学生会发现教师很快完成计算,而自己却算得很慢,由此可以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试着找出能快速运算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情况,引入加法的交换律基础内容,从而导入新课程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效果。在一些数学知识结束后,为扩展教学,教授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趣味性题目,引发学生质疑与思考。比如,对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的课程,在教授学生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回想自己去超市是否会遇到有小数标价的商品,然后展示生活中去购物的趣味情景:小马去社区的超市买东西,分别购买了3 包方便面、2 袋面包、5 包沙琪玛,它们的单价分别是2.5 元、5.5 元、2.4 元,那么你能帮助小马算一算总共花费多少元吗?通过展现这样生活化的具体问题,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进而可以更快地导入本节课程的教学。总之,在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思考,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其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成绩。
(二)引入趣味性问题,诱发学生好奇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喜欢追问和研究新鲜的事物、新奇的信息等,这些内容能推动他们观察、思考和探讨。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中的一些课程内容,借助生活化的图文资源以及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引入趣味性问题。通过设置一些针对性的、能诱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或者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探讨,进而更好地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落实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习题教学更加多样、更为高效,更好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本章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数,明确小数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做好准备。为起到巩固训练基础知识的效果,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估算相结合,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图片与价格方面的资料,将小数价格抹去前面的整数,让学生根据商品估算价格,不仅诱发学生好奇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数字敏感度,更加熟悉小数。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体育用品、玩具、书籍的图片和抹掉整数的标价,比如,乒乓球□.99元/个,羽毛球□.49 元/个,网球1□.69 元/个,排球3□.39 元/个,足球6□.88 元/个。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需要学生填入大约的数字即可。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来填入一些数字,或者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只要学生作答合理,都要进行表扬,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的自信心,从而为今后深入学习小数的计算打好基础。
(三)引入趣味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过去的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机械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灵活多样的习题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在相关数学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结合课程的知识与算理,引入多种类型的题目,重点是引入生活化的趣味应用题,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促进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有针对性评价和讲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在五年级上的“小数乘法”的章节教学结束后,根据小数乘法的基础概念与运算法则,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生活化应用题,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和分析题干,运用所学知识列式解答。比如,三个班级参与知识竞答比赛,一班的平均分是9.88 分,二班的平均分是一班的一半多5 分,三个班级总的平均分是29.35 分,那么三班的平均分是多少?根据这道题目的主要内容,在让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真分析题干,并运用已经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教师通过科学点拨与指导,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解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和讲解。在评价中,通常先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下一步继续努力,然后再说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应该如何纠正错误和优化学习,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自信心,更好提高课程教学的成效。
(四)引入趣味性问题,促进学生探讨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借助新型教学工具与生动的图文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引入趣味性的问题,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参与积极探讨,解决相关问题,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位置”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样方法,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或事物的相对位置等,进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图文资料与大屏幕,创设这样的趣味情景:小王与小刘一起约定周末去看电影,它们分别买了5 排8 座、5 排9 座,小王先到了电影院提前检票入场,小刘是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入场时电影院基本坐无缺席,小刘在电影院转了一圈才找到自己的座位。引入趣味性问题:你能帮助小刘快速找到座位吗?说说你是如何找到的。以此促进学生分组参与探讨,之后在大屏幕上点出座位。
二、注重小学数学习题教学的开放性
(一)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进行开放性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更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练习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还要指导学生练习开放性题目,并做好习题讲解。首先是基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组织开展开放性练习。教师可选择教材与练习册上的习题,让学生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数学知识自编自创开放性练习题,都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例如,五年级上的“多边形面积”章节,在让学生明确多边形的概念、多边形面积计算等概念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创新性、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参与思考与解答。比如,出示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规定总面积是100 平方厘米,要求学生在方框内自由填入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使这些组合图形的总面积也是100 平方厘米。在出示这个题目后,教师先为学生留下部分时间思考与探讨,或者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之后根据学生的展现情况进行讲解,可以通过亲自动手示范或者借助动画视频,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对这类开放性的题目,教师要根据教学所需,引入更多类似题目,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能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平面空间思维。
(二)在数学应用题中进行开放性练习
在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入开放性的练习题,以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一般可以设置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条件和问题都开放的应用题,让学生参与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与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例如,五年级上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开放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已学方法解答。比如,在一条南北长廊上,绿色队和造林队一同植树,绿色队从南向北植树,每天行进75 米,造林队从北向南植树,每天比绿色队多行进5 米,两支队伍合作8 天时间植完树,思考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设置问题并解答,比如,绿色和造林队每天植树多长?这条长廊总长度是多少?分别行进多少米?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讨,然后借助多媒体软件,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指导学生解答植树问题的方法,比如,根据线段图,这些问题可以围绕“75×8”和“(75+5)×8”这些式子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出示稍微增加难度的植物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出线段图解答。最后,教师要根据五年级的“植树问题”总结两端要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类情况,其中第一类情况的算式: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间隔数+1,间隔数=棵树-1,然后让学生探究其他两类的算式。
(三)在数学拓展题中进行开放性练习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更好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习题练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思维拓展题,实施开放性练习。教师先展示相关的题目,然后进行思维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协作,完成剩余部分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的教学后,为启发与培养学生数据统计的思想,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思维拓展题,更好地训练学生。比如,超市要将一包2 千克重的白糖分装成每包0.1 千克与每包0.25 千克的两种,要求每包都必须完整可以怎么分装?每种各是几包?请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方案。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示范,比如,方案一是分成0.1 千克的10 包和0.25 千克的四包,此时正好完成分装。在这样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研究与探讨,最后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予以点评与总结,说明其他的方案,并讲解关于数据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在数学实践题中进行开放性练习
基于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要求中小学教师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不给学生留下额外的作业负担。根据新时期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数学书面作业,而是要多布置数学实践作业,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参与测量和计算等实践,更好运用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让学生直接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实践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开放性练习。例如,五年级上学期的“多边形的面积”一章中,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课程,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多样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经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而理解算理,灵活多样解答相关的几何计算题。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完成“组合图形的面积”推导。为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基础练习题之外,还要设计实践题,即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校园中测量草坪、花坛、教学楼的长和宽等数据,画出示意图,思考应该将其组合成何种图形,共同探究划分方案与计算流程,从而计算得出校园中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要让各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和计算,并根据各组的展现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以及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让学生更好认识数学的重要价值,这样的数学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凸显习题教学趣味性和开放性,根据过去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熟悉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或者创设丰富有趣习题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数学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讲解,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在具体实施这项策略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比如,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不一、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等,教师应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与优化,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训练,更好地达成数学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