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2022-11-20刘歆月

现代英语 2022年10期
关键词:翻译者西风英美

刘歆月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学作品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做好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搭建跨文化沟通桥梁、促进文化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与英美国家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对英美文学翻译工作十分重视。对英美文学翻译而言,翻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巧,还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展示双方国家的文化特点,保证整体翻译的效果,为文化交流和沟通搭建桥梁。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翻译

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做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十分重要。语言是社会形态与文化发展的结晶,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集中体现了社会文化的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专业技能展现出原文的内容,更要立足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内涵[1]。任何文化之间的交流都要建立在良好理解的基础上,良好的理解可以帮助翻译者完整准确地诠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帮助目标读者更好地体会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突破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提高读者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度。译者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很可能影响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出现翻译效果不佳的问题。

随着跨文化交流进程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并且与当地的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译者想要呈现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则需要深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特点,多角度研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利用语言艺术展现差异,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

(一)立足文化差异进行文学翻译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是语言活动开展的背景环境,而语言则是反映和传递文化的主要工具。在跨文化环境下,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将其中蕴藏的文化因素呈现出来,并与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化意识相互作用,进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但是,如果语言脱离了原有的文化环境,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就可能会中断,而基于语言所形成的交流也会困难重重。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做好翻译工作并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进行恰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对译者而言,其工作内容不仅是将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转换,更是在时空范围内将语言背后的文化环境构建出来,例如在文学作品翻译中采取归化策略,向译入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倾向靠拢,有助于读者理解与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进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经典的英美文学体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特征,是我国了解西方社会的一面镜子。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与西方文化交流中都十分重视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重视通过文学作品展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希望由此为契机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推动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从社会风俗来讲,英美国家与中国在传统风尚、礼节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餐桌礼仪、节日风俗、日常问候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当英美文学作品中涉及这方面内容时,译者需要认真分析,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翻译,让目标读者能够准确接收信息、了解西方文化,体会到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风俗习惯的差异。

例如,在简·奥斯汀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中,面对达西的舞会邀请,伊丽莎白拒绝道:“I heard you before, butIcould notimmediately determine what to say in reply.You wanted me,I know, to say‘yes’, that you might have the pleasure of despising my taste;but I always delight in overthrowing those kind of schemes,and cheating a person of their premeditated contempt.I have, therefore, made up my mind to tell you,that I do not want to dance a reel at all—and now despise me if you dare.”

对这段话孙致礼翻译如下:“我早就听见了,只是一下子拿不准怎么回答你。我知道,你是想让我说一声‘想跳’,然后你就可以洋洋得意地蔑视我的低级趣味。但是,我一向就喜欢戳穿这种把戏,捉弄一下蓄意蔑视我的人。因此,我决定跟你说:‘我压根儿不想跳苏格兰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

在这一段对话中,男女主人公就“跳舞”这话题进行了“第一次交锋”。跳舞是英国重要的社交活动,青年男女通过跳舞了解彼此,甚至建立恋爱关系,一位出身平凡的女士拒绝一位出身高贵的绅士的跳舞邀约是十分可惜的。这段文字展现了东西方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礼仪习俗。这里的翻译生动表现出伊丽莎白的冷嘲热讽,如讽刺达西会“洋洋得意”,喜欢“捉弄一下蓄意蔑视我的人”等。译文既让读者理解在这种独具英国特色的社交环境下伊丽莎白在礼仪上的“缺失”,同时也表现出伊丽莎白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形象。

再如Pride and Prejudice中作者这样介绍了班内特一家的社交圈:Within a short walk of Longbour lived a family with whom the Bennets were particularly intimate.Sir William Lucas had been formerly in trade in Meryton,where he had made a tolerable fortune and risen to the honour of knighthood by an address to the King, during hismayoralty.The distinction had perhaps been felt too strongly.It had given him a disgust to his business and to his residence in a small market town; and quitting them both, he had removed with his family to a house about a mile from Meryton,denominated from that period Lucas Lodge.“距离浪搏恩不远的地方,住着一家人家,这就是威廉·卢卡斯爵士府上。班纳特府上跟他们特别知己。爵士从前是在麦里屯做生意发迹的,曾在当市长的任内上书皇上,获得了一个爵士头衔。这个重要的身份使他觉得太荣幸,从此他就讨厌做生意,讨厌住在一个小市镇上,于是歇了生意,告别小镇,带着家属迁到那离开麦里屯大约一英里路的一幢房子里去住,从那时起就把那地方叫作卢家庄。”(王科一,2010)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科一先生在翻译中尽量用汉语的习惯来表达英国乡绅的生活状态,例如将“he had made a tolerable fortune”翻译为“做生意发迹”,“quitting”翻译为“歇了(生意)”,“Lucas Lodge”翻译为“卢家庄”等,这些词语让读者能够迅速调动汉语语感,并对英国乡村生活、乡绅的形象形成一定的理解,从而打破文化之间的隔阂,了解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生活[2]。

总之,在跨文化环境下英美文学翻译应该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从细节展现文化的特点,尊重文化的差异,为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二)根据思维模式差异进行文学翻译

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东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有着较大差别。东方人中比较典型的是中国人。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对事物的完整性更加重视,因此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惯采用综合性思维。例如,在汉语中表示某一地点的时,中国人通常会按照从大的地点到小的地点的顺序进行呈现,这种思维方式也传递出了一种注重整体、关注大局的思想观念。在西方文化中英美人也比较典型。他们对个体的价值比较推崇,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加重视个性化的观点。例如在表达时间、地点的相关信息时,中国人通常会从整体的、大的方面进行表达,然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形成精准的表达;英美人的表达顺序恰好相反,他们会从细节上、小的方面进行描述,最终扩展到大的时间或者空间。正是由于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跨文化环境的翻译工作中,翻译者需要对不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而打通文化沟通中的阻碍,促进文化交流。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理念,也展现出了作者的逻辑思维,作者只有在严密的逻辑中才能构建作品的整体框架,让人物的性格塑造更加饱满,故事的推进更加合理。译者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学作品的再造者,他们通过另一种全新的语言赋予文学作品新的生命力,让他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扩大传播影响。但是不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模式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差异会表现在语言的细节上。如果不进行思维逻辑的梳理,文学作品的翻译会变得机械、枯燥,进而会影响作品的魅力。因此,在跨文化视角下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注意思维模式的分析,把握不同文化语境下作者的思维逻辑,并理顺故事内容、展现人物形象,传递作品的思想内核。

例如Jane Eyre中有这样一段描写:“I struck straight into the heath.I touched the heath,it was dry,and yet warm with the heat of the summer day...I saw ripe bilberries gleaming here and there,like jet beads in the heath...”有翻译者翻译如下:“我径直走进石楠丛中……我抚摸石楠树,很干燥,还留着夏日炎热的余温……我看见,四周遍布成熟的越橘,越橘闪闪发光,像黑玉珠子般镶嵌在石楠丛中……”在这段文字中,原作者用生动的文字描写了简·爱所观察到的庄园外的自然风光,通过景色的描写展现简·爱雀跃舒缓的心情。译者根据原文内容对自然景观也进行了精准的描述,并转述其中的比喻等修辞手法,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顺应文本中的逻辑,对文字进行修饰,以增加翻译的美感,提高翻译效果。

(三)结合地理环境差异进行文学翻译

社会文化的形成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英国是岛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因而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冬季温暖,日照时间短。英国的雨已不是令人烦恼的小事,也不是“季节的客人”,而是家常便饭,湿冷的气候让英国人在文学创作中也抒发了相应的情感;当然,正是因为常年湿冷,温暖宜人的夏天显得更加可贵,因此,夏天在英国作家的笔下通常是可爱而炽热的;此外,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渔业发达。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包含海洋元素的单词、俗语和俚语。我国地处内陆,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而文人墨客在不同的季节环境中会抒发出独特的情感,例如最典型的就是“伤春悲秋”,“春”“秋”两个特殊的季节通常会引发文人无限的感慨和叹惋;此外,中国地域广阔,农业发达,语言的形成也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特征。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体现出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者应重视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从细节上展示文化差异,提高翻译的准确性,保证目标读者理解顺畅。

例如在翻译雪莱的《西风颂》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对东西方文化中关于“西风”的寓意进行分析。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西风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通常带给人的都是比较压抑的情绪,例如“古道西风瘦马”“昨夜西风凋碧树”等;而在英国,海洋季风的影响让西风的力道更加强劲。因此,雪莱在一个大雨将至的天气里把主观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面对西风摧枯拉朽一般的气势对当时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产生了共鸣,并借助歌颂西风来赞美革命那种排山倒海之势和雷霆万钧之力。诗歌的开头作者就直接抒发了对西风的赞美:“O wild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Thou,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在这段开头查良铮在翻译“西风”这一意象的过程中极力展现出一种摧枯拉朽、击破黑暗的气势,并与汉语中“秋风扫落叶”的意境相融合,从而让诗歌思想内涵的传递更加准确[3]。

四、结语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渐频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媒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是传播英美文化的重要载体,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不仅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国文学作品创作与发展。在跨文化背景下,翻译工作者应该主动承担起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任,秉持对作家与文学作品尊重负责的态度,采取适当而有效的翻译策略,向目标语读者传递原语文化特质,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

猜你喜欢

翻译者西风英美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西风辞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