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吨位索缆吊技术在大跨度斜索桥施工中的应用

2022-11-20徐仲文

交通世界 2022年26期
关键词:桁梁线形高强

徐仲文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0 引言

索缆吊系统是一种可兼顾水平和垂直移位的工程起吊装备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桥面起重机整体吊装和悬臂拼装技术,较大程度上规避了两种单一技术的局限,通过有效的系统组合,较好地解决了狭窄场地条件下,大跨度预制梁悬臂吊装工程需要,在山区拱桥或悬索桥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某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受桥址区场地条件的限制,采取梁段预制、现场吊装的施工方法。由于跨径长,梁段重量大,故工程采用了大吨位索缆吊系统,较好完成了大跨度钢桁梁节段的悬臂吊装施工。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的控制性桥梁工程,系大跨钢桁梁混凝土复合结构斜拉桥,全长1466.50m,主桥采用双索面双塔斜拉索结构设计,主跨800m。主跨为钢桁梁,边跨为PC箱体梁,边中跨比为0.275。中跨钢桁梁选用“N”形桁构,梁高为8m,梁宽为28m,标准梁段长为16m。

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该工程对其主跨钢桁梁采取梁段预制、现场吊装的施工方法,最大梁段起重量为2800kN。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工程采用大型索缆起吊系统,开展预制梁现场吊装施工操作。

2 索缆吊系统配置

2.1 大吨位索缆吊系统简介

本文所探讨的索缆吊系统,是大型预制梁施工所应用的索缆起吊系统,一般由承载系统、牵引系统、起重系统、保障系统、机电控制系统等功能部分组合构成。其中承载系统由承载索、锚体、索鞍等子系统构成,牵引系统由绞车、滑车组、滑轮组等子系统构成,起重系统由绞车、滑轮组、跑马等子系统构成,保障系统由前后背索等子系统构成。既有承力系统,又有动力系统,既需要自身机械和机电系统协调运行,又需要与桥系协调统配开展工程操作,其体系相对复杂。

索缆吊系统采取匹配悬索结构,承载索鞍直接装配在特大型斜索桥的主塔上,两端均有锚碇固定主索。依据实际地质情况,两端的锚碇多设计成岩锚预应力结构,跨度可达800m,最大载荷工况下的跨中最大悬垂可达61.53m,仅承载绳自身重量的空索工况下,矢跨比为1/19,最大设计矢跨比为1/13。

2.2 索缆吊系统布置

案例大桥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主跨钢桁梁采取梁段预制,索缆吊现场吊装施工方法。其主梁顶面标高为1272.51m,上横梁顶面标高为1359.01m,高差86.5m,上横梁向主塔外悬挑了3.50m。索缆起重系统应用中,索鞍直接装配在悬臂梁的外伸悬臂位置,由滑道梁、预埋件、支承梁、索鞍、滑轮组等构成,每组承载索上有2台起吊小车,起吊小车间采用钢索连接。两台单边起吊小车的吊点中心距离是8m。两侧设有起升绞车和牵引绞车,从而牵引起吊小车在承载索上走行和吊升钢桁梁段。

案例工程应用中,索缆吊系统沿桥跨左右设置2组承载索,每组承载索采用12根f60钢缆构成,2组承载索的两岸锚固点的中心距为40.0m,跨中心距为35.50m。A岸和B岸两侧各配置2个锚碇系,均为岩石锚碇结构,锚碇与桥梁纵方向中心距为20.0m。A岸侧跨左右幅锚固,分别是230m与209m,B岸侧跨左右幅锚固均是230m,并且为了降低起吊系统对主塔横向移动的影响,设置了专用的背索,以调节主塔横向移动。

3 索缆吊技术状态试运行检测

索缆吊系统的索鞍系统,多直接装配在工程主塔上,工程结构与临时机械结构的耦合作用,会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应力和形变控制变得相对复杂。为保证桥梁安全及施工质量,对于技术环节多、控制系统相对复杂、成段载重跨空操作的索缆吊系统,在正式投入吊装应用操作前,应对其进行技术状态试运行检测。

3.1 试吊载荷参数

在承台前开展索缆吊试运行检测,在试吊之前,首先在承台前放样索缆挂架的正投影线,将挂架中心置于投影线下方距离塔中心20m区域,接连吊架与索缆下挂架,调整下挂架液压缸,确保索缆挂架水平。

载荷试验检测分为静载试验检测和动载试验检测2种,先进行静载试验检测,后进行动载试验检测。静载试验检测加荷分为五种工况:空载荷、50%载荷、75%载荷、100%载荷和120%载荷,其中50%载荷分为背索拉张和不拉张2种工况,75%载荷、100%载荷和120%载荷都采取背索拉张。动载试验检测分为4种工况:30%载荷、50%载荷、100%载荷和110%载荷。

混凝土预制砌块作为试吊载荷,试吊总载荷为250t×1.2=300t,将试吊载荷放在索缆挂架上,并通过吊索,与索缆吊机的下挂架连接,试吊挂架左右各配一组,中间用f28钢缆接连;每个挂架承载力为1500kN,采用两组桁构片作为承重梁,挂架重量24t。

3.2 试吊过程

试吊加载程序如下:

(1)静载:空载→50%载荷不拉张背索→50%载荷拉张背索→75%载荷拉张背索→100%载荷张拉背索→120%载荷拉张背索。

(2)动载:30%载荷拉张背索→50%载荷拉张背索→100%载荷拉张背索→110%载荷拉张背索。

试吊过程如下:

(1)检查索缆吊,准备好试吊事项。

(2)开展空载试验检测,对有关数据进行观测。

(3)空载试验检测实现后,将索缆吊逐级装配在主塔承台的前方,开展静载试验检测。

(4)每级加荷后,启动吊升系统,将混凝土预制块吊升到离地10cm高度,然后静止60min,对各个受力部位进行检查,观测记录有关数据。

(5)静载试验检测后,开展动载试验检测,将载荷减到100%,然后启动牵引系统,使移动车运行至距离索鞍中心线20m位置,观测记录有关数据。

(6)启动吊升系统,吊升30m,静止60min,观测记录有关数据。

(7)移动车运行到跨中时,静止60min,观测记录有关数据,启动吊升系统,将混凝土预制块吊升到桥面标高,然后静止60min,观测记录有关数据。

(8)移动车运行到距离索鞍中心线的20m区域,静止60min,观测记录有关数据。

(9)吊升系统运行,在另一岸侧开展1次吊升试验检测,检查吊升绞车是否符合吊升技术需求,返回初始岸侧。

(10)在另一侧岸上,加荷至110%,开展动载试验检测,试验检测中移动车走行至跨中部,完成数据采集,再返岸卸荷,整理分析所获得数据。

3.3 试吊数据采集

试吊过程中,以百分表获得地锚移位数据,借助应变片获得平衡轮应变数据,通过激光测量仪获得塔偏和承重绳垂度数据,通过百分表和应变片获得上横梁悬臂段应变数据。

试验检测中,垂度误差在5%之内时,对于结构影响相对较小,对钢桁梁吊装没有影响。

案例索缆吊的静载和动载试验检测,从锚碇、上横梁、吊索、牵引等各技术点,采集获得了试验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检测数据符合工程施工所需起吊功效,显示该索缆吊系统满足安全施工要求,可用于钢桁梁的节段吊装施工。

4 斜索桥钢桁梁节段吊装操作要点

4.1 吊装前准备

将梁段运至吊下,吊装对位并清理栓接面,同时将安全网挂好。在吊梁前,将吊具下落至距桁构梁一定距离,安排12人同时在4个点装配吊具,并用链块调整吊耳与吊具,给予对位销接。吊具装配约在2h内完成。装配吊具时,同时用木楔子撑开弦杆接头拼接板,呈现喇叭形态以作为导向。

对缆吊、吊耳、吊具进行系统检查,在确定一切正常后,同时缓慢启动上下游200kN的起重绞车。吊装过程中,应注意4个吊点保持水平,当吊装距离支撑面约10cm时,吊装暂停,保持吊段静止10min左右。检测组进行误差测量,并再次对缆吊、吊耳、吊具进行系统检查。在确定一切正常以后,继续吊装。在吊到一定高度以后,从已经装配的梁段底部,采用牵引绞车,慢慢调节使得梁段就位。当梁段就位以后,垂直吊起主梁,开始对接主桁架,索缆吊的最大纵向移动距离约为750m。

4.2 栓固与索缆吊脱钩

(1)冲钉和临时栓具装配。节段梁对位以后,检测组应立刻对轴线和标高进行检测,同时安排作业组,冲钉和装配临时栓具。上弦杆一个接头,大约需要286个螺栓,下弦杆一个接头,大约需要384个螺栓,各弦杆的单侧腹板,共设计有96个螺栓、18个冲钉和8个临时栓具,它们均匀排列成梅花形,每个接头共需装配64个冲钉和32个临时栓具,完成装配以后,检测组给予线性复测。

(2)高强螺栓操作。完成复测,在线形符合技术要求后,实施高强螺栓操作。先将腹板上的高强螺栓全部插入,再将冲钉及临时栓具,一一换穿,将整个接连板上的高强螺栓全部换穿以后,再对高强螺栓从中心向两侧对称初拧,然后将腹板另一侧的高强螺栓全部换穿。最后,对弦杆顶、底面的高位螺栓,按初拧、复拧至终拧的顺序,全部给予拧紧。同时开展斜腹杆及下平联的高强螺栓操作。为了消除高强螺栓操作过程中温度应力的影响,注意采取多点同时操作措施,拧紧4根弦杆的腹板与斜腹杆,以尽可能降低栓固操作时间。

(3)焊接上弦杆顶板接缝。在操作弦杆高强螺栓的同时,焊接上弦杆顶板接缝板,装配陶瓷垫片。完成高强螺栓操作,在缆吊松开挂钩后焊接接头板。接头板厚4cm,长1.5m,接头板焊接同时,将本节段余下的桥面板转移到梁段附近,并装配基准索和PE护套。继而进行吊装对位,开展桥面板装配平台的牵拉操作,技术人员开展高强螺栓质量抽检。

(4)松钩拆吊。完成梁段高强栓终拧,完成上弦杆顶板焊接后,松开吊钩,拆去吊具。

4.3 装配节段面板

本工程的1个梁段,共设计有18个桥面板,其中4个与梁段同期吊装,其余14个在松开吊钩后,经汽车吊给予装配。首先将节段面板由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装配,再装配内桥面板。铺板后,采取先段间,再段内的顺序,先固定次横梁冲钉和临时螺栓,再固定次纵梁冲钉和临时螺栓。在定位了次横、纵梁的接板后,立即开展螺栓初拧与复拧作业,并对桥面板进行码板加垫和焊接。完成上述操作以后,立即焊接桥面板的对接码板,同时开展U肋高强螺栓操作。

4.4 线形控制与背索力调整

4.4.1 桁梁线形控制

线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离不开施工过程的线形监测与控制。线形控制过程,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搜集已操作完成结构部分的线形状态,并对照设计标准,形成线形调节或控制参数的过程。大跨度斜索桥的结构线形,其设计多比较理论化。为确保线形达到设计需求,线形施工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工程技术环节。为了确保桁梁轴线直顺和拱度满足设计标准,在装配操作过程中,应适时注意检测如下方面:

(1)主桁架的挠度值检测,每组装一节需检测一次,记录信息,需注明当时的缆吊所处位置。

(2)检测桁梁中心线,每组装一节需检测一次。为了降低强光线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应选择在夜间恒温段开展检测,检测时,缆吊暂停作业。

(3)主桁架横截面检测,每个孔跨截面均要测量;每段钢桁梁完工后,桁梁所有各节点的拱度,均需测量核准。

(4)注意两岸水准点的闭合测量,注意岸上测点与观测墩的闭合测量。

(5)绝对高程检测,应在温度更为稳定的凌晨时分进行。

(6)每次梁节段对位时,其标高、左右高差,应确保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

(7)强化桁梁的装配精度控制,每节段的装配精度控制测点至少不能低于8个。

4.4.2 调整背索力

(1)吊梁时,先将背索拉张至同吊梁工况相对应的索力值。

(2)脱钩以后,将背索的索力调节到空载条件下相应的索力值,并及时测量背索拉张前后主塔顶的偏位。

(3)钢桁梁装配过程中,两岸应根据相应工况实现背索力的调节,尤其是吊梁前、解钩后、斜索拉张前等工序,主塔顶部偏移量,应通过调整背索力给予调节修正。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大吨位索缆吊系统的主要构成;介绍了案例工程所应用的索缆吊系统的布置、索缆吊试吊及数据采集分析过程;梳理了斜索桥钢桁梁节段吊装操作技术要点,包括吊装前准备、节段对接与调整、栓固与索缆吊脱钩、装配节段面板、线形控制与背索力调整等,对大跨度斜索桥的梁段吊装施工应用,有技术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桁梁线形高强
高强
基于无应力状态起拱法的钢桁梁桥预拱度研究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卸载程度对铆接钢桁梁桥加固效果的影响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看谁法力更高强
钢桁梁拼吊装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羊曲水电站钢桁梁桥承载能力状况分析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基于CONWEP的爆炸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