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2022-11-20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寄宿制小学张文娟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寄宿制小学 张文娟
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可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入手,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过程中,对美术艺术进行深刻的认知与理解,甚至制作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优化当前教师采用的美术教学策略,以期让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在美术课程中,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进行有效的感知与理解,使其学会从中发现美,对美术作品的美进行自主鉴赏,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为学生创造美术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创作能力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因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美的感知、理解与创造。教师需在美术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想象,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背景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强调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要求美术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引领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懂得通过创新的美术创作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小学生的可塑性最强,他们的身心发展均正在从单纯逐渐走向成熟,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应有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基本的创新能力,还需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激发学生应有的想象力,使其在联想、畅想的基础上,对美术的“美”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目前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在联想与畅想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形式的美,欣赏不一样的美,学会表达不同的美,甚至懂得创造个性化的美。在美术教师着重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学会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入能培养学生这些素质能力的教学方法,推进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创新改革。
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生普遍都爱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想象,还能从想象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如今美术教师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这项教学工作提上了议程,它代表了美术教学在当下的新发展方向。
(一)这是尊重学生个性的重要表现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这是保护小学生独特个性的重要表现。每一个小学生在展开想象时,想到的内容都不一致,有利于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小学生不断地向教师、向同学提出不一样的见解时,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创新思维将会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上,将增强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美术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激情
教师注重在美术课堂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出创新想法,无疑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乐于自主搜集美术创作素材,自觉地捕捉美术创作灵感,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这无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突显了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美术教学相比,学生带着学习激情走入美术课堂,可以激活美术教学的发展活力,让学生能从这一教学氛围中感到美术学习蓬勃的生机,能感染其学习情绪,使其获得更佳的美术学习体验。
(三)能开拓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
学生能学习的内容并非局限于教材知识,在他们展开丰富联想的学习过程中,会挖掘到隐性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美术感知与认知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会扩大,只有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范围内,突破已有的极限,朝着更大更远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的教学任务,推进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游戏导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依托趣味的游戏,将新课的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普遍将游戏作为日常的娱乐活动,因此对游戏的热情始终有增无减。教师将游戏元素融入新课导入法,能增强新课导入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新课导入的游戏内容承载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导入的游戏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自主想象的过程中,学好本节课的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想象力。
例如,在湘美2011 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手形添画”这节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小游戏中:“注意看老师弄出来的手形,它们分别像什么?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最快答出它像什么东西,可以吗?”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每做一个手形,学生都可以快速地将这一手形与某种事物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抢答的方式,给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学生根据教师摆弄的手形,联想到兔子的脑袋、打电话的手势,等等。在这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更加丰富的联想:“你们能根据老师摆弄的手形,将它们画在白纸上吗?能不能在这个手形上添加其他东西,让它变得更美观,或者更独特呢?”此时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创作出个性化的手形添画作品。针对相同的手形,学生在展开丰富的想象后,可以通过无数种添画的方式,让这个手形变得与众不同。有的学生会给这个手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有的学生会在这个手形周围添上其他的事物。毫无疑问的是,学生在这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自主观察,启发学生展开创新想象
在传统美术课堂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通常是倾听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一学习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空间很小。而自主观察是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基础工作,学生要发现某种事物的特征,就需要通过自主观察的方式,用自己的眼睛来确认事物的原来模样及其发展过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的学习环节,启发他们展开个性化的想象,使其在想象中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湘美2011 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蚂蚁搬家”这节课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蚂蚁的形象特征,并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之后,教师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蚂蚁是什么模样的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蚂蚁?”学生在想象和创新思考的过程中,会选择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有的学生直接运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蚂蚁,也有的学生运用剪贴法来表现蚂蚁,还有的学生运用压印法来表现蚂蚁。这反映了学生展开了个性化的想象与创新思考,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融入其他的元素,让自己绘制的蚂蚁搬家图更加个性化。比如,有的学生从蚂蚁的数量这个方面来体现自己的美术作品的不同,也有的学生从蚂蚁搬运的食物这方面来体现美术作品的差异性,如有的蚂蚁搬运的是水果,有的蚂蚁搬运的是米粒,还有的蚂蚁搬运的是青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与创新能力。此外,不少学生从蚂蚁身上的颜色入手,制作了不同的美术作品。比如,有的学生画出了黑白条纹的蚂蚁,有的学生给蚂蚁涂上了褐色,还有的学生将蚂蚁的全身都涂上了黑色,只有眼白部分是白色的。甚至有的学生给蚂蚁画上了衣服,给蚂蚁增添了动漫的元素,又或者在蚂蚁搬家的周围添加了不同的景物。正因为学生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才更能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从这些方向入手,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激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每位教师在讲课、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都需要采取互动教学行为。课堂互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互动形式,教师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较佳的教育引导作用,激活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潜力。目前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向性的师生互动层面上,这与新课改提出的双向互动交流这一要求不相符合,需要教师朝着这个方向改进师生互动方式。而且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应有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就需要建立在双向性的师生互动基础上。教师应突破传统师生互动的教学束缚,在双向性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创造性想象力。例如,在湘美2011 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这个地方有点怪”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怪”乐园的图片,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怪”现象:“当你走进了这个怪乐园,你会发现这个乐园的什么东西很怪呢?”有的学生说胡萝卜大得像一棵树,有的学生则说大蒜变成了白色的帐篷,还有的学生说玉米变成了可以燃烧的蜡。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发现了“怪”乐园的独特之处。教师可抓住机会,促使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想象:“如果让你继续游走在这个怪乐园里,那么你想象一下,自己可能会遇到哪些奇怪的东西呢?”教师的这一问题,能让学生陷入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想象出来的怪现象、怪东西都会与自己在生活中实际认知的事物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怪现象和怪东西,然后将它们画出来,绘画出蕴涵各种怪乐园场景的美术作品。在这一美术创作中,教师显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突破常规认知,将一些与众不同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可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四)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美术课程知识的操作性较强,学生单纯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则很难满足美术创作教学提出的要求,也限制了学生在自主操作、自主创作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依托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性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尽情地展开想象,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创新的美术创作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将这样的美术作品创造出来,变成一个美术创作艺术品。例如,在湘美2011 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废物新用”这节课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搜集各种废物材料,如毛线、可乐瓶子、易拉罐、纸箱、报纸,等等。在学生自主搜集废弃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可以用这些材料制作什么样的作品呢?”学生一般会根据废弃材料的外形、功能等特点展开想象,巧妙地进行美术设计,然后创造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到“废物新用”的美术创作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负责给废弃材料涂刷不同的颜色,有的学生负责将废弃材料一步步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作品;有的学生负责制作其他的装饰材料。学生在合作分工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均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同伴讨论一下是否可以添加某种元素,让作品更美观、更实用。通过这一美术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促进自身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五)根据有效问题,在探究中展开创新想象
教师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应该突显出问题性、探究性等特点,让学生围绕一系列的有效问题展开探究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无疑为小学美术教师落实问题探究教学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思维活力四射的前提下,促进自身美术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例如,在湘美2011 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画册”一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堂问题:“折剪画册的步骤有哪些呢?为了制作一个神奇的小画册,那么我们可以在小画册上添加哪些人物角色或者动漫角色?在添加这些角色时,如何设计具体形象,让小画册主人公的形象与众不同?”这些问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探究,自主设计新颖的小画册。制作完成后,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都能获得一定幅度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当前小学美术教师引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是培养其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可通过游戏导入、自主观察、师生互动、动手操作、问题探究教学等不同途径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发挥创新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在未来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更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