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2022-11-20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张红梅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张红梅
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约束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自觉性提高,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责任观,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与统筹,以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造成相应的浪费,强化学高中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构建班级的自主管理的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脱离了班主任约束后,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由于高中生相较于初小阶段的学生,其课业压力相对更大,班主任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需关注的点比较多,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学生需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系统的规划,以在明确自身优缺点的状况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内,学生的世界观还不够完整,极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如果在管理上出现疏忽,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形成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并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中班级的具体管理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通常对学生的培养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第一,增强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目前,高中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在课堂的教学中,不仅需将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还需对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通过对学生的自主管理力进行培养,则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教学环境,积极促进学生自身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第二,促进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力提高。对学生的自主管理力进行培养,并非让学生自由发展,而是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以促使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引导与帮助,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管理,避免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误入歧途。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则能使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有助于学生创造力提升。高中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需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自主管理空间,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具体发展中形成足够的发展空间,还能使学生在思维与行为上形成相应的自主性,通过该环境,就能使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促使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二、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
第一,班主任自身管理理念陈旧。依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逐渐走入了两个极端。第一,部分班主任过于注重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意义,将班级全部都交给学生进行管理,而自己则成为班级管理的旁观者。第二,班主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管理,习惯性地将自己置于管理的主导地位,即使在班级中开展了自主管理,但因为不放心等原因,在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时,还是进行了相应的干涉。而出现两种极端的主要源头就是班主任对自主管理的观念相对陈旧,致使高中班级无法实现自主管理。
第二,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缺乏。部分班主任与家长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使学生自身的思想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只是关注其成绩提高,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对班级开展的自主管理实施调查后显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参与班级制度制定的机会,且大部分学生缺乏参与自主管理的意识,对高中生实施调查显示:高一的学生中,大约60%都对班级中谁当班干部漠不关心,高二则有70%的学生都不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高三的学生通常都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由此可知,高中生对自主管理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
第三,学生的自主管理制度欠缺。自主管理的班级制度健全,通常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重要保障。但是,部分高中班级没有制定健全的自主管理制度,就会使学生缺乏遵循的规章制度。同时,班主任更注重自身多年管理班级的经验,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对高中班级进行自主管理,而没有制定相应的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的制度,这种状况下,就会使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无章可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即便是将管理问题都推给班主任进行解决,也无法避免在管理中出现有失公允的现象。
三、建立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要素和条件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为了促进自主管理模式的落实,加强对和谐民主班级氛围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在班级中的角色是平等、民主的,而且班主任也要在班级管理中和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明白虽然班主任的知识经验比自己要高,但在班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并且参与班级管理,确保班级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才能让班级的凝聚力变得更强。同时班主任还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要将个人观点强加于学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真诚对待,只有给予学生思考和选择的权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融入班集体。班主任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集体人员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班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代表着整个集体,以此提高自己、促进自己,让自己能为集体的荣誉而进步。
(二)带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想要提高班级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班主任就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并且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想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班级管理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能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针对学习优秀但班级管理热情不足的同学,班主任要加强思想引导,并且利用合理的小组分配建立班级互助小组,帮助学生建立起集体意识;而对成绩相对不突出甚至落后且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加强对他们的鼓励,让这些学生能提高自信心,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进而帮助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
四、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班主任观念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当前的教学对班主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需充分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内容,还需了解性格学、人力资源学等相关内容。与传统化教学不同,班主任需注重维持班级的纪律,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在班级管理中,关注学生自身的性格与心理,将学生自身的差异作为班级管理参照,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避开学生的短处,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现自身管理意识增强,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力及责任意识得到显著强化的同时,实现班级管理效果提升。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一般,却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力。此时,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对班级进行管理,如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等。部分学生不注重交际沟通,但学习成绩优异,班主任就能引导其担任课代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统筹,以降低班主任在课堂的教学负担,并将学生的心理及性格情况融入班级管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班级的凝聚力形成基础上,班主任需立足于班级的实际,从学习成绩、班级荣誉、文体活动等相关方面,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激励作用的新目标以及新任务,以促使集体活动实现顺利开展。在班级管理中,制定的目标需呈现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决策,班主任只需在学生进行目标层制定时加以干预,而其他方面则需主动放手。学生自主制定与实践目标,既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还能使班级的管理目标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以促进自主管理的班级形成。根据相关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能促进良好的班风形成和发展,以促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班主任在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时,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的意识,使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对班级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积极制止和纠正,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第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热情,能深入研究问题的表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思辨性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
(三)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
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意识提高,通常是高中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的主要举措。想要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都具备相应的自主管理力及自主管理意识,班主任需从下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第一,体验法:高中班级的管理中,教育场景通常是多样的,班主任需依据相关教育场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当学生违反了校规的时候,就需引导学生立足于学校、教师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让学生从管理者、受害者、参与者、亲历者等方面体验班级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不同角色在对待同一问题时候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主管理力提高。第二,民主讨论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就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召集学生进行讨论,如是否实施班干部轮换活动的决定,让学生积极参与,如有的学生认为班干部轮换有利于增强大家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有的学生认为轮换不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等,如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实施班干部轮换有利于班级管理,就定期开展班干部的选举活动,如果大部分学生反对,就不实施班干部轮换活动。班主任通过民主的形式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在讨论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班级管理的制度完善
高中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想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自身弱点的克服,班主任要完善班级的制度,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高中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需多动脑筋,大胆制定与班级特点相符合的制度,立足于实际,将鼓励与正面引导为主,以做到赏罚分明。因此,在高中班级的自主管理中,班主任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文明行为与文明习惯,如班级的《财产承担责任书》《班级公约》《值班记录》《考勤细则》《德育评分条例》等。为了更好地落实班级管理制度,避免制度的形式化,班主任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满足学生自主管理的需求,涉及班级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方面,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现状。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让班干部依据自己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工作日志》,对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进行考评,每周进行小结,对德育评分进行记录,每两周开展一次评比,以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管理者与班级主人。
五、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思考
高中班级的自主管理开展中,班主任需做出以下转变:第一,理性地看待学生的兴趣及其自愿原则。在高中班级的自主管理中,虽然要以兴趣为原则指导学生进行班级的自主管理,但并非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随意做任何事情。而开展班级活动时,并非把学生引入无人监管的状况,而需指导学生经过自我管理,实现班级相关资源的整合,以促使高中生实现个性化、健康发展。在具体管理中,部分无法提起学生兴致学习的教育资源,通常是学生发展所需的。鉴于此,班主任需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行为加以引导,以促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服务于相关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构建开放型班级,提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广阔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人和人的距离也得到有效缩短,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的有效融合,通常对高中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若通过封闭形式进行班级管理,必然会影响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效果,而开放型班级的构建,则能提供给学生更加广阔的自我管理空间,以促使高中生认识到外面世界,并了解到市场经济秩序,明白自我约束的原则。通过开放型班级的构建,不仅能促进学生责任心的增强,还能使学生形成风险意识,通过理性态度面对未来发展,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切实提高。第三,将学生的自主管理与社会教育有效结合。班级作为小型的社会,既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演练室,又是学生看世界的窗口。而学校是社会发展的组成单位,通常是不能与社会脱离而存在的,因此,在培养人才时,需经过社会化实现。鉴于此,需将学生的自主管理合社会阶段的教育有效结合,强化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关联,以社会规则进行班级管理,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属于新时期重要的教学目标,鉴于此,班主任需立足于多方面,促进学生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对自主管理的认识,从而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