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

2022-11-20刘博文

西部皮革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文创传统设计

刘博文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6827)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产生之初,千百年来在历经不同的朝代和地域的沉淀与演变之后,凝聚成如今呈现在公众视野的文化的精髓。这些久经历史演变、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源于人们的生活需要、生产活动、文化交流、祭拜信仰等群体性活动。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包含直观可见的原始图腾、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传统手工艺、各式书画作品、流传器物、建筑园林形式以及石刻壁画等,还包含精神、文明、礼仪与风俗活动等。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投入可更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创造性转化之后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但是当庞大基数的传统文化元素面对繁多的当代设计语言的同时,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没有找到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契机。基于此,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势在必行,通过“再设计”的设计思维重新定义那些优秀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现代设计语言中重要的创作思路。

1 再设计的概念

再设计原则——“RE—DESIGN”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为解决过去和未来的矛盾问题而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指的是对现存的产品与设计重审并分析,从产品深层的理念出发,将产品重新设计以此发现差异,追寻其产品和设计本身的意义所在[1]。再设计原则不仅仅是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它更是一种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的一种手段,它从设计本身出发对设计进行设计,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的限制,突破陈旧的设计思维的牢笼,透过浅层次的表象,去挖掘设计的本质特征,以此清晰明了地表达了事物的基本出发点。从设计的原点出发去考虑问题,并用全局的眼光去分析身边的设计,用细致谨慎的态度去探寻设计的本质与内在,通过以人为本的态度去为设计本身服务,这就是再设计原则的理念。

2 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潮流中的现状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反映出的是中华儿女在行为举止、思维理念、生活情感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表达,民族文化元素在设计风格与设计语言的表达,传递出民族情感与文化的星光[2],对于我国设计领域的发展也极具现实意义。

2.1 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与优势

从现代的设计思维的角度去分析传统文化元素,不难看出其内在蕴含的丰富的中国美学思想。在各式的纹样、图形、书画作品与流传器物中,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的组合,或形成简洁明了且极具韵味的图案与图腾,或形成复杂多变的器物与工艺。这些美学原则有相互照应、整齐谨慎的对称之美;有错落有致、形态有别的对比之美;有动静结合、循环往复的韵律之美;更有整齐规律、雄厚震撼的重复之美。这些美学原则皆是在传统文化元素的演变进程中直观的体现。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文化成果展现的载体,千百年来的风霜演变使它凝聚了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欣赏性以及寓意情感表达等多种文化价值属性[3]。人们也将一些传统纹样与图案赋予一定的精神寄托与情感寓意,例如“狮子滚绣球”来寓意祛灾祈福,“龙凤呈祥”来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鱼跃龙门”来寓意飞黄腾达等等,这些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祈祷。博物馆展示的流传器物与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成了为公众普及知识的媒介,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的文化价值属性不言而喻。

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支撑创作出的文创产品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有重要意义,各式文创产品的传播与发展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我国特有文化元素的关注,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的增加也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市场的扩大也息息相关。

对于那些传播与普及传统文化元素的个人、设计艺术团体、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而言,传统文化元素也附带着经济价值。设计师与设计团体在现代产品、包装、海报、插画、品牌的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使用使得这些工业化的产品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与内涵,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我国在2008 年实行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意在带动公众对于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注以及提高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失去门票收入的博物馆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开发线上阅览藏品的平台、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以及与各类品牌产业或视觉形象的联名创作等,这一系列的自救措施不仅推动博物馆对于馆藏资源的开发与整理工作,也使得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道路更加开阔且具活力。

2.2 传统文化元素当今发展的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的道路上,因其庞大的设计元素的基数使得它的再设计往往能够轻易地展现文化内在的情感表达,但也因为其庞大的基数使更多的文化元素没能通过现代媒介手段出现在大众视野。在许多有历史文化基础的古村落、古镇、古城通过再设计创作出一系列的具有其地域文化特色与标识的品牌标识、视觉形象、文创衍生品等,但是更多的文化元素的传承者没有再设计的概念去引导自身突破旧有的形式与色彩,走向主流文化的圈层,甚至都没有冲出地域限制的理念,他们只是机械地去传承固有形式,然而早已失去了将文化元素创新发展的热情和勇气。

设计创意将会伴随文化元素创新的全过程,一个优秀的创新点将会是这个符号元素再设计的精神内核。从现在的文化创新的案例总结来看,更多的文化传承点从来都不缺乏可进行再设计的创新点,而是缺乏真正专业的再设计理念与设计表达,没有正确把握文化的精髓所在。在许多博物馆和历史古镇对于其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后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往往是停留在单一的视觉表现或是产品形式的单一,这就是文创开发设计团队或设计师没能深挖文化元素背后的精神内核与情感理念。能够吸引大众视野的优秀文创设计更应该从在剖析文化元素本身出发,无论是从视觉表现还是衍生产品的观赏性、可用性、销售属性、形式的多样性上都有着超出简单设计的体现。

现存的文化元素再设计的案例来看,许多博物馆、古镇和文化传承点都只是将他们再设计后的文化创意产品定位为旅游纪念品,这是产品定位受众面略窄的一个体现,他们没能突破广识度、用户传播途径以及地域范围的限制,没能达到真正传播当地文化的责任。想要让这些文化元素与文化创意产品真正的出圈,让它们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上来,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经济水平的受众都接受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 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的新思路

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活动是个复杂的创新过程,是新兴设计思维与方法寻求与传统文化元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技术革新带来机遇

新兴技术的革新对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元素在公众面前的推广普及与其自身的创新性再设计发展带来了机遇。技术的革新在传统文化元素的推广媒介上也丰富了传播途径,除了原有的纸质图书、印刷品等基础传播渠道以外,许多文化传承点都运用网站、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线上新媒体传播渠道为文化的推广做助力[4]。除去以上传播媒介以外,更多的新兴技术也在文化的传播上大放异彩,如VR 虚拟现实技术和AR 增强现实技术都可以对文化传播的陈述性与互动性体验上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5]。VR 数字化技术赋予博物馆、非遗传承点等文化传播单位在文化信息共享过程中更多可能性,AR 技术在博物馆、非遗传承点等文化传承点中常用于增强与公众互动性、交互体验。数字化的文化库使得人们可以突破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与地域限制,从而可以通过数字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了大众与文化元素之间的距离,拓宽受众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

3.2 把握潮流文化的动态

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过程也要把握社会热点话题与时下的潮流文化,保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的动态化发展。我国现存的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支撑的文创产业有一很大部分面临着陈旧老套、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推动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活动适应当代社会的动态发展势在必行。现代的潮流文化充斥在人们生活各个方面,有衣着服饰、潮流玩具、影视作品、综艺节目说唱、街舞、滑板等,传统文化元素与这些潮流文化的融合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现代潮流的服饰鞋品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后,这些元素的出现唤起民众内心对于产品搭配元素的情感认同,如近年来国产运动品牌李宁就在服饰设计中运用了许多传统纹样与吉祥图案作为装饰,这些举措不仅使得品牌获得了经济效应,同时也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2020 年敦煌博物馆就与国内热门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3》进行联名设计项目,将敦煌壁画笔画的飞天形象与街舞文化中的潮流元素相结合,并运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进行表现,最后将所呈现的视觉图形应用到与街舞文化息息相关的滑板元素上。这种项目的联名创作把握了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的出发点,不仅让敦煌文化以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同时也展现了敦煌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元素的包容性。

3.3 提高开发投入,征集新鲜思想

现在的文化传承点和博物馆的负责人对于文化的再设计项目是保持支持态度的,不仅投入广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也进行线上征集设计思路,例如就有许多文化传承点、城市文旅单位与宣传部门通过举办设计竞赛,将文化传承点的典型文化符号与能代表城市底蕴的文化元素作为设计竞赛选题,借广大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在校生之力来为他们的文化传承活动做推动力[6]。在一系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选题的设计竞赛中,更多的是各个高校的设计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积极参与。在这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过程中,这些优秀的设计创作者以其更具有年轻活力的设计思维与认知为推动力,通过一种全新的认知,去尽情大胆地突破那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原本的传承和发展活动中存在的思维、材料、装饰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禁锢。在与传统文化的元素的精神内涵和视觉呈现的碰撞中,以紧随时代特征的设计思想与设计风格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往往会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极具创造力的设计作品。

例如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政府参加了NCDA Awards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的选题征集,以“科右中旗”为特色,围绕着科右中旗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农作产品、“印象中旗”的几个主题进行设计。在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广大设计者首先对科右中旗的文化进行了解,在再确立设计出发点,设计活动结束后所呈现的优秀设计作品对科右中旗来说更是一种宣传,体现出科右中旗文化的开放性。

3.4 提高品牌效应,构建IP 策略

目前大多数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仅仅是停留在一个地域性的特色元素,对其很少有品牌形象的概念,设计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只是表面的贴图和文案,没有整体性的品牌理念。如果将这些文化进行再设计,树立品牌形象,设计配套系列衍生品,例如故宫文创和敦煌文创的成功,文创开发团队的目的是设计真正可以让人们使用的产品,不只是外表绚丽辉煌却只能充当装饰的把玩物件。就故宫文创而言,故宫在设计文创系列产品时牢牢地把握了社会的需求和民众的需要,设计了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外形、色彩、装饰、情感理念都传达出故宫文创注重需求的设计理念。

同样故宫作为一个超级IP,对于提升故宫的旅游发展、文化传播、文创衍生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效果。在开展传统文化元素的IP 设计时,从开发、孵化到运营,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出发,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前提下持续对外输出与时俱进的文化内容。

4 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活动传达的是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情感性的表达,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设计语言的传达形式增加了许多表现途径,也为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线。各个文化传承单位和传承点在继承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为“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传递新的能量。

猜你喜欢

文创传统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BUBA台灯设计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清明节的传统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