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探讨

2022-11-20袁青霞赵洪宇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袁青霞 赵洪宇

(中科锐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在当代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之下,“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时常被混淆,虽然二者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公民隐私保护以及信息安全来说,有必要对“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进行明确区分,对于“个人信息”来说,其隐私性相对不够强烈,虽然同样需要进行保护,但是只要经过合法程序仍然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合理应用,但是对于“个人隐私”来说,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对个人隐私进行应用。由此可以认为,在当代社会之中,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或是其他不愿被他人知晓的信息,此类信息即可被视为个人隐私,包括身份信息、轨迹信息、位置信息,以及不愿公开的各项敏感信息等,并且,私人的空间活动以及信息均属于个人隐私[1]。

1 大数据时代发展特征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重点:(1)规模性:受到大数据发展的影响,网络数据越来越庞大:且复杂,当前世界总信息量早已突破10 ZB;(2)多样性:若采用传统的形式进行数据存储,则主要应用文本的形式,需要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但是当代进行数据存储,因为时代发展需要数据载体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当前大数据已经可以针对音频、图片、视频等各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处理;(3)价值性:用户可以在海量信息之中,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统计,以提升网络信息的应用价值。

2 个人隐私保护的含义

1980年,“隐私权”这一概念由波士顿律师路易斯·布兰戴斯以及塞缪尔·沃伦共同提出和倡导,其将《隐私权》这一作品在《哈法法律评论》上发表,而促进其对隐私权进行研究的主要动力,在于地方报刊针对沃伦宴会进行的恶意报道。因为其不具有对威胁进行合理处理的能力,导致隐私受到侵犯,而所谓隐私受到侵犯,也就是在未经个人允许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他人擅自应用。

3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现状

3.1 隐私保护

从实际上来看,这对网络化数据进行获取的过程中,收集、储存和管理,各项工作均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规范性,且相关的监督制度管理制度也应该持续得到完善,以促使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的企业自律性得到提升,所以当前有必要针对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以及隐私保护进行更加细致、更加全面的研究,从而提出可行性良好的隐私保护运用措施。

3.2 可信性

随着当代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相应的隐私保护效果,在可信性方面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并且这一情况主要可以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1)相关的影响因素可以被完全制造或是部分伪造,从而呈现出一系列虚假的数据,并在此引导下得出错误结论,如果确实将虚假数据应用于实际场景之中,其中提供的各项信息必然导致信息分析人员的思维受到误导,并使最终的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巨大差异;(2)在开展数据传输工作时,存在数据发生失真情况的可能,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一般为获取信息时受到偏差信息影响,使数据分析结果失真,也就导致信息内容的应用价值严重降低甚至完全消失[2]。

3.3 访问控制

受到大数据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开展访问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信息安全以及隐私保护予以充分的重视,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对各项相关的保护措施进行构建和应用时,能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在对信息进行构建时,角色预设难度较大,原因在于:(1)大数据应用范围较大,需要相应的信息服务部门对相关角色进行构建和设置;(2)角色构建时,因为基本权限能够受到较大的限制,所以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来说,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在获取数据资源以及进行访问时,以受到空间不足的限制;(3)进行信息分析的过程中,有部分信息分析人员不能对信息资源获取系统进行合理应用。

4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策略

4.1 网络安全控制对策

当代大数据得到了高速发展,开展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必须充分探究网络系统之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并合理应用先进的措施进行网络安全控制。

(1)访问控制

对网络用户的访问进行合理控制,以保障用户在访问各项网络资源时,均能可保障自身具有合法的身份,且不法的访问行为能够被有效规避,从而有效保护网络资源。

(2)数据加密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控制工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有必要针对海量的数据全部实施加密处理,使数据均能够以“密文”的形式出现,经过加密的数据则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护,由此,即使出现数据被窃的现象,也不会被轻易查看,并且,为了保障数据存储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充分掌握不同数据的类型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加密措施,以能够保障网络信息数据在传播过程中的安全[3]。

(3)网络安全隔离控制

为了切实保障网络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人员有必要合理应用不同的网络隔离技术,例如,将网络防火墙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之中,还可以对网络进行合理划分,使其成为“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同时采用授权的方式开放数据通道,并合理限制或隔离网络访问权限。

(4)病毒预防及控制

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安装于计算机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计算机中的各项文件进行扫描,同时实施杀毒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补或更新。与此同时,针对计算机本身,有必要落实常规安全维护措施,以促使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持续得到提升。

4.2 隐私保护对策

(1)开发隐私保护技术

在隐私保护方面,有必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以提升信息的保护效果。但是,先进的技术必然需要研究人员通过持续开发所获得,例如数据发布相关的匿名保护技术数据、水印技术以及网络匿名保护技术等,以上各项技术均在当代的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均能够对用户的个人隐私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4]。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当前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之下,隐私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需要应用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技术为其提供支持,也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隐私保护提供保障,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够合理限定隐私保护的工作的强度和范围,并为用户提供合理的、有效的权威和依据,使用户的个人隐私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当前我国有关于网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应用于实际当中,但是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能够起到警示和限制的作用,而相关的综合性基本法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构成和健全,同时还需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以促使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以实现相关法律法规的持续有效发展[5]。

(3)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因为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利益关系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所以可能会出现通过应用商业化手段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进行利用的情况,也就必然导致用户个人隐私发生泄漏。对于这一情况来说,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法律法规,还需要企业部门能够强化自身的监管工作,在行业内设置合理的监管措施,以提升行业自律性,并且,还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制定行业公约,并随社会发展进行不断的完善,例如在内部监管工作方面,应该提升其中的可控制性,用户能够自主决定自身信息是否可以对外发布。并且从行业自律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不能仅在于提升经济效益,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责任义务,合理保护用户隐私,同时提升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提升个人保护意识

在隐私保护工作之中,用户属于隐私的主体,所以需要用户强化自身有关于隐私保护的意识,否则一旦出现隐私信息被不法分子滥用的情况,将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损失,例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虚假的无线Wi-Fi,即有可能将手机号以及邮箱账号等个人信息向外泄露,所以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用户必须不断强化个人对于隐私信息的保护,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隐私保护意识,不仅需要对无线网络进行慎重使用,还应注意及时清理网络中自身的浏览记录。与此同时,还应警惕陌生网民介入到自身的网络应用行为当中,不可随意对外泄露个人信息,在接到陌生来电时,也必须仔细核实相关信息,并合理应用应对措施[6]。

5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的影响

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人为因素可能引起个人隐私的泄露,例如存在“自愿泄露”的情况,或是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滥用。以上情况主要反映出了当代个人隐私保护中的“自律问题”以及“他律问题”,其中“自律”主要针对个体用户自身,因为当代互联网用户仍以年轻人为主,其好奇心相对较强,更倾向于分享想法和经历,同时在互联网中寻求发展机遇,并且也热衷于对不同的事件进行沟通。由此,诸多不法分子即能够通过以上途径盗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滥用。例如在微信平台或者QQ平台,诸多用户会实时分享自身的想法、动态,虽然分享欲和存在感得到了满足,但是个人隐私也在无意之间发生暴露,不法分子也就通过此窃取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使用。而在“他律”方面,虽然大部分数据处于无价值、无意识的状态,但是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受到威胁,因为即使数据处于无害状态,但如果数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用户的个人身份也就有可能被暴露,同时,因为在互联网中进行浏览必然存在历史痕迹,所以用户个人隐私的暴露情况就会更加严重,例如淘宝、京东一类的电商平台,人们在对商品信息进行查看、咨询、购买的过程中,其购物习惯或是喜好能够被记录,之后通过数据进行分析,电商平台能够进一步预测用户的购物习惯和喜好,并具有针对性的推荐不同的产品。另外,部分营销工作为了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也会选择对顾客的消费信息进行记录,因为该方式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所以应用范围较大、应用频率较高,但是在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被滥用,甚至对用户个人的安全造成威胁,而因为未能够打扰到用户个人的生活,所以即使隐私信息被盗用,用户本人也难以及时察觉,且部分甚至多数用户认为不具有与营销商“计较”的必要[7]。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已经意识到强化个人隐私保护以及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手段也处于持续的完善之中。但是从实际上来看,为了对用户隐私起到更加有效的安全保护作用,还需要开展深入的分析工作,不断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制定策略,以促使大数据网络环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也就更加有利于用户合理应用个人数据信息。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船舶信息安全预测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民法典应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人信息责任规定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民间网络反腐热”冷思考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