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2-11-20■王蓓
■王 蓓
主题教学是基于新课标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也是新教改下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特征的教学探寻。主题引领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自主探究为教学方式,在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形成与其认知发展相贴合的知识体系与框架,以全新阅读实践探究行为,获取自由自主的学习体验。笔者从大语文角度出发,对阅读内容进行重新构设,从整体角度精选教学内容,以多文本聚合替代单文本阅读,提纲挈领,以多角度文本解读来拓宽学生视野,解放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对语文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等教学的促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的教学特征
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前提,在于对群文阅读概念进行清晰认知。群文阅读,也常被称之为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通常围绕某个中心议题,选择与之关联的多文本(文本片段)进行阅读教学。议题可以是某个中心话题,或者是某一主题、相关问题或某种现象,也可以是某个概念或命题等,甚至还可以是某类方法或某种观念,也可以是针对某类人物的专题研究。
在“中心主题”指引下,聚焦阅读行为,透过阅读来实现教学计划或教学目的,是群文阅读教学核心所在。主题引领下的群文阅读具有基于深度阅读、超越文本限制、形式灵活多元、重视思维发展的教学特征。
二、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的组元策略
文本组元是群文阅读的关键,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的教学核心在于基于主题引导下的高效文本组元。这既是对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理念的贯彻,也是基于对语文教材行使归纳梳理,进一步统整文本,架构新型阅读行为的重要举措。可以说,以主题整合文本、构设群文组元是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前置条件和必需过程。加大对该问题的研究,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基于实践探索,就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教学主题整合途径,我认为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进。
1.横向组元:破除单篇壁垒,并设阅读主题。
根植单元课文,依托人文主题,以单元文本为内容组元,是群文阅读主题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人文组元结构特征,每个单元选编范文,在单元人文主题统领下进行统一架构。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主题教学中,可着眼单元文本,构设相关话题,由单元课文辐辏为主题阅读文本,以实现单元组元策略。
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有四篇文章入编,除了《孙权劝学》之外,其他三篇《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都是歌颂当代杰出人物非凡气质的优秀范文。单元导语中强调“历史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醒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反映了本单元人文主题,即“感受杰出人物非凡气质”。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单元写作教学主题“写出人物精神”,设计了“细节中的人物精神”群文阅读主题,将单元选文《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列入群文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阅读探究。除了单元组合之外,将群文组元视角进一步放大,扩展至将同册教材中不同单元课文进行组合阅读,这也是群文阅读文本组合常用策略。仍以“细节中的人物精神”为探究主题,除了将第一单元中《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等课文纳入选文外,还可将本册第四单元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纳入群文阅读,充分体现同册同主题跨单元群文组元策略。
2.纵向组元:梳理各册教材,串设阅读主题。
除了单元组元、跨单元组元方式外,将初中语文教材全面贯通,打破年级学段文本隔阂,以纵向组元方式,使阅读选文真正为主题教学服务,亦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必由之路。
如在名家名作主题研究过程中,某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通常会被收录在不同学段各个分册语文教材当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尝试进行主题整合,以某一作家各类作品为主题整合切入点,通过跨学段方式对其作品进行纵向串联,组合群文范本,引导学生走入名家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对名家名作的深刻理解。李白是唐朝伟大诗人,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有多篇李白精美诗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其一)》等。为引导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李白及其作品,在教学《行路难(其一)》时,我以李白的内心世界为切入点,整合出“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主题,引发学生展开阅读探究。除了借助以上古诗篇章,我在教学中还增设李白其他作品如《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及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节选)、王瑶《李白》(节选)等。学生们在对这些诗歌、传记进行阅读、品鉴、探究、交流时,穿越时空限制,近距离与这位唐代伟大诗人展开内在对话,深刻感知李白心胸博大、浪漫潇洒的处事态度,由此感悟做人求学的真谛,从李白身上学到豁达对待世界、以不屈精神迎接各类挑战等人文情怀。
3.内外组元:链接课本内外,聚设阅读主题。
基于主题引领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不可避免要将阅读内容从课内引向课外,从选文精读向课外泛读方向过渡,因此,以语文教材选文勾连课外文本、实施群文组元阅读教学策略,当成为我们在主题阅读建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选择。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入编的四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均是科学类说明文,其以不同角度(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不同方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偏逻辑的科技类文体,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理解较难等学习特点。为此,我以“我们的大地”为探究主题,将单元四篇课文与课外文本《大自然的智慧(节选)》(严春友)、《大地记(节选)》(法布尔)、《时间简史(节选)》(斯蒂芬·威廉·霍金)等主题阅读文本灵活组合,让学生通过课内外文本嫁接,游历于科学趣味与严肃探究的阅读体验当中,并在文本思想的梳理中,细细品读科学哲理,由此激发学生真正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了解大地母亲的阅读热情。
三、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的教学实施策略
在横向组元、纵向组元、内外组元等主题整合基础之上,群文阅读教学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具体而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展开实践:
1.以生为本,构设学习氛围。
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教学应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在主题阅读中去发现问题,透过问题生成,激发探究热情,进而为阅读教学构设良好条件。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以主题引领为导向,启发学生自发投身阅读,自主展开学习。其次,群文阅读以多文本为素材,新旧知识交叠,教学时要强调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梳理出其中的知识结构,画出其中的阅读线索,圈出其中的学习重难点,促使主题阅读在教学伊始便有良好的执行力,以便顺利贯穿教学各环节。最后,鼓励学生在主题阅读中勇于发现,努力发掘文本背后隐含的知识点或疑问点,通过阅读生成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深度学习。
2.聚焦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在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主题,善于提问,长于引导,以问促教,以问促学,在启发学生探究中,实现对阅读资源的整合,为高效课堂提供教学保障。比如以诗经文本《关雎》《鸳鸯》《鹊巢》等为组元、以“诗经中的意象”为主题的阅读探究中,教师可借助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群文阅读,努力探究其中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1)上述三篇诗作从何种角度描写飞鸟?(2)《关雎》表达求偶之情,《鹊巢》表达女性遭弃后悲痛责备之情,《鸳鸯》表达什么情感?(3)《鸳鸯》《鹊巢》在情感表达上体现一种什么叙述方式?
3.重视反馈,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学生了解自我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主题引领下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评价体系的构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展开教学反馈,激励学生全情投入,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质量。首先是问题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恰当评价,协助学生分析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质量。其次是结构反馈。对阅读主题和阅读结构进行全面评价,通过信息反馈,调整教学,优化主题阅读教学架构。最后是过程反馈。对学生阅读过程施行跟踪性质的动态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改善阅读探究状态。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围绕中心话题,以多文本组元方式展开教学,其本身特有的深度阅读、灵活多元、知识建构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教学特质,构成初中语文主题引领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主题引领中建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