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家训 融资源 善治理 优服务

2022-11-19张鸿雁

百花 2022年9期
关键词:汉阴县沈氏家训

张鸿雁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因汉水而得名,崇德尚文,诗书兴盛。近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以筑牢精神高地、开放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活力、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传家训、融资源、善治理、优服务”,梯次构建“四链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由文化行业“小循环”向社会“大循环”转变,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满足群众文化新需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汉阴县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中国家训文化之乡、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傳播家训,引领文明新风价值链

汉阴县坚持用传播优秀的地域文化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训文化推进新民风价值链在汉阴落地生根。2014年,汉阴在全县范围内挖掘、征集了近百家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汇编整理、结集出版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22家家训家规,并挖掘和推广沈氏家训、吴氏家训、储氏家训、冯氏家训等。2015年,沈氏家训被中纪委网站推广后,汉阴以沈氏祠堂原址为核心区域,投入1500万元修建沈氏家训展览馆。随着人民网刊发《修身齐家,中纪委推荐的这些地方你值得一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汉阴学习、参观、旅游。2019年,汉阴在全县范围内开设了“家训文化大讲堂”特色文化项目,将每年4月设定为“家训家风宣传推广月”,组织各类家训主题系列活动,把家训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开展“写家训、立家训、挂厅堂”活动,让优秀家训发扬光大。城关镇三元村对优良家风、家训、家规进行了搜集提炼,整理制作成册,发放到家家户户传承推广,从此,“兴家规”“立家规”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道德信仰。涧池镇枞岭村是汉阴沈氏家训的发源地,“沈氏宗亲会”连续14年在沈氏祠堂开展读家训、祭先祖活动。以沈氏家训20条为标准进行家风家训评选活动,20条沈氏家训对应20颗星,星星越多,代表家风越好,10颗星以上农户才能得到荣誉牌匾。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逐渐流行,落实了新时代文明价值观。

(二)整合资源,做实文化服务内容链

突破公共文化资源界限,延伸服务范畴,实现文教资源共建共享是汉阴延伸服务内容链的重要抓手。整合文教人才资源,建立全县文化人才师资库,鼓励各学校老师担任本镇、村文化艺术顾问,指导辖区文化社团建设和承担乡村文化艺术培训工作,以此解决乡村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大力推进三沈文化、家训文化、非遗文化、书法艺术等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汉阴“书法千人课堂”掀起书法艺术普及热潮;三沈纪念馆创新的“三沈国学开笔礼”深受师生喜爱;“沈尹默执笔五字法研习”成为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该课程入选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县图书馆、涧池镇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成为馆校合作特色文化实践项目。汉阴注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探索特色文化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出版发行7万册本土书法字帖和家训传承教材,建立了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教育活动品牌,推动了文化实践活动和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三)优化治理,激活乡村文化动力链

依托汉阴县“321(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全国示范样板,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路径,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治“三位一体”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各村在党支部引领下,通过广征民意、走访群众、问智贤达,把讲奉献、有威信、热情高的文化能人贤士组织起来,成立乡村文化理事会和各类文化协会组织,完善乡村文化理事会章程和管理考评机制,提升乡村文化治理成效。同时通过培育建立“十百千”公共文化人才体系,招募乡贤、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5529名。各村采取群众自主选举,选出“三线”文化能人担任各村网格长,发挥网格长人近地熟、自身文化素养高的优势,及时传达相关政策、镇村重大事项,组织村民学习。网格划分覆盖率达100%,实现了“人从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充分发挥“321”网格长乡贤文化能人自身优势,大力推行“爱我三元、文化三元、健康三元、文明三元”四大乡村文化品牌活动,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推动形成良好民风民俗,在引导村民形成心理认同与达成价值共识中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全面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建设。该村还创新运行“道德银行+积分超市”,通过存美德、攒积分、取实惠的方式,引领村民主动参与信访维稳、治安巡逻、网格化服务等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实现了基层治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全村民风不断向上向好发展,达到乡村文化治理新高度。

(四)分众供需,优化文化服务供给链

汉阴用好用活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按照不同人群文化需求,加强供给改革和服务创新,引导社会参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丰富优质发展。创办于2006年的“中国油菜花旅游季”文旅系列活动和创办于2008年的中秋诗会,每年举办一次,已形成两大文化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展示汉阴文化的重要窗口。2019年以来打造“百姓舞台、乡村文化、民俗文化”三大平台,开展“主题文艺下乡巡演”“特色文化进万家”“优秀地方戏曲展演”三大活动,实施“文化点亮家园”惠民服务工程,满足了辖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线上推出民歌、国画、书法、戏曲等艺术交流活动,线下推出三级联动的“锦绣汉阴读书会”,实现各级、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城关镇三元村连续五年举办“乡贤茶话会”和“农民趣味运动会”,形成“一老一青”的基层文化服务特色项目,为老年人、青年人细分出了活动服务内容。紫云南郡社区、兴隆佳苑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开办了“四点半课堂”,解决了搬迁户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看和辅导的实际问题。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城关镇新城社区连续多年举办“端午社区邻里节”,创办“老年大学”,长期开设音乐、乐器、合唱、太极拳等培训课程,吸引了上千名居民热情参与。开展“文化智志双扶”惠民工程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六个一”建设农家书屋,丰富了偏远镇村各类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取得成效

(一)地方优秀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依托“四链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文化为载体传播汉阴好声音、讲好汉阴好故事、展示汉阴好形象,既全面准确又深入浅出,既严肃认真又生动鲜活。把汉阴特色文化融入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享受高质量文化产品的过程中,焕发与时代契合的精神和拼搏奋斗的激情。

(二)乡村振兴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用活文化社团组织。培养发展了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类、文体活动类三类254个社会服务组织,每年开展各类线下文化惠民活动400余场次,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惠民1692场次,惠及群众近15万人次。文化服务的拓展,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全县共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8家,互助资金协会116个。

(三)乡村治理效能得到不断提升

通过文化治理,全县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实现全覆盖,其中6个村(社区)成为市级乡村文化理事会示范点。特别是受一批德高望重的乡贤、文化能人的影响,在基层综合治理、法治宣传、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促进了基层群众“五治”的开展。汉阴被录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三元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第八届双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汉阴县的321基层综合治理先进做法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国家媒体宣传报道。

(四)乡村文明风尚得到全面弘扬

在家训文化的影响下,全县矛盾纠纷大幅减少,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公益事业不断壮大,乡村文化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6月,全縣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共278个,县级以上文明镇达100%;文明村97个,占比为68.7%。各级道德模范37人,各级好人80人,县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110户,县级“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150人,“文明小公民”500余人。

三、示范价值

(一)突出核心价值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实践证明,汉阴创新构建“四链一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就是善于把地域文化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发挥出来,真正让地方特色文化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切实推动地域特色文化在乡村生长发芽。

(二)强调以人为本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四链一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成功,一个关键就是坚持把主动权、评价权、监督权都交给群众,让群众真正成为主角。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链条,绝对不能让政府唱“独角戏”,必须紧紧围绕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

(三)突出服务品质是激活乡村文化的关键

大力推广个性化、订单式服务,建立文化活动预告机制,打造了汉阴“三沈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家训文化”五个文化品牌,形成一批乡村文化活动示范点,提升了乡村文化发展的格局与品位,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弘扬,汉阴本土的文化魅力得到广泛传播。

(四)实现“五治”融合是做好基层治理的保障

文化治理是德治、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文化能人担任网格长,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法治意识,在这种自治的参与、德治的影响以及法治意识的驱动下,乡村文化理事会等一些基层文化自治制度和模式也不断被创新、完善。这也充分证明,要创新乡村治理,必须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五治”联动,从而真正发挥治理的最大效应,取得治理的最好成效。

(汉阴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猜你喜欢

汉阴县沈氏家训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
乡村振兴,贵在因地制宜——陕西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陕西汉阴县黄龙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探讨
村子+村子,增收拓“眼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资源联享”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等候袁世凯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