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挪威“同油不同命”
2022-11-19吕品
吕品
今年冬天英国家庭的能源费用将会大涨。从10月1日开始,民用能源的“封顶价”大幅跳升,典型住户(英国2021年平均每户2.36人)一年的电力、煤气费用约为2500英镑。这已经是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况下,否则会高得多。
根据估算,政府给予这个补贴,仅仅六个月就将支出420亿英镑,钱从何来?许多人建议向能源企业征收意外利润税。英国的北海油田仍在运作,现在更是全速开采,从价格飙升的石油天然气上获得了大笔利润,据估计政府可从意外利润税上征得300亿英镑。但是,英国新上任的保守党政府否决了这个提议,于是这个420亿的窟窿就必须通过增加基本税收或削减公共开支填补。英国这些天的金融动荡,与新政府的这些举措息息相关。
英国面临的窘境,与隔海相望的挪威对比,可谓“同油不同命”。前不久我在一个电台节目中听到,国际油气价格上涨给挪威政府带来的巨额收入,今年将达90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同期从北海油田获得的财政收益,仅为约80亿英镑。
北海的油气资源,集中在挪威与英国专属经济区的交界线上,几乎是被两个国家平均分享。为什么两国的境况如此不同?这还得从北海发现石油说起。
过去英国和挪威都是贫油国,1969年底先后在北海的挪威和英国专属经济区发现油田,但是兩国对待石油开采的态度很不一样。英国立刻开始给跨国石油公司发放开采执照,政府不介入开采。挪威也在发放执照,但与此同时挪威议会通过法案,让国营企业介入开采—这是一项重大决策,最近播出的挪威电视连续剧《幸福之地》(Lykkeland)表现的就是这段历史。
有意思的是,当时英国已有大型石油公司如英国石油(BP)、壳牌等,和美国石油巨头一起获得了开采执照,而挪威接手石油开采的国营企业一直是做水电的,缺乏经验,必须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学习开采技术。
从此,英国和挪威就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1975年工党执政期间,英国也组建了国营企业专门从事北海石油开采,但在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后马上被私有化了。在这以后,英国政府想要从北海油田中获得收益,只有征税这一条路,即便如此,1980年代北海油田还是给英国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当时全部用作财政开支,一点没有留下。
与此同时,挪威的油气开采,一半以上都由国营企业运作,并且开始留存部分收入作为财政储备,避免本国经济因过度依赖石油反而发展受制(即所谓的“资源诅咒”)。挪威于1990年设立了主权基金,到现在规模已达1.3万亿美元。
英国也不是把石油收益全部花光了,但这方面依靠的是地方政府的决心。英国最北端的设德兰群岛邻近北海油田,当地政府与石油公司谈判,设立了自己的“主权基金”,现在有约5亿美元。这虽然与挪威无法相比,但对于当地2万多居民来说,已经带来了许多好处。
从英国与挪威在处理北海油田收益上的不同做法,能看出政治理念、经济体系、文化观念上的不同,但是对于今天的英国居民来说,估计只顾得上担心哪些纳税人会为政府能源费用补贴买单,同时盼望油气价格早点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