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2022-11-19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级化产业结构服务业

泥 霓 丁 宁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2.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受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政策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在空间经济格局下表现出发展差异(赵艾,2020[1];赵甜、方慧,2019[2])。从东西横向比较,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已迈入工业化高级阶段,而中上游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从南北纵向比较,北方地区产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许宪春等,2021)[3]。受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影响,人力资本建设和投资效率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如高层次人力资本单向流动(吴伟伟,2021[4];高春亮、李善同,2021[5])、“人才新政”引致的人力资本投资浪费等(郝凤霞、吴赟,2022)[6]。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建设的区域发展差距,使两者协调关系的建立在新时期面临考验。

如何立足于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发挥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早期文献形成了在区域产业环境下,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作用不显著、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高的共识性观点(黄玖立、冼国明,2009[7];张国强等,2011[8])。近期研究测算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别(阳立高等,2018[9];李勇、马芬芬,2021[10])。相关研究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向。一是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报酬。如张文武(2020)[11]、曲玥(2021)[12]、李敏等(2021)[13]分别以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等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力资本配置存在优化空间。另一个方向是通过政策激励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人力资本投资。例如周茂等(2018)[14]指出,产业升级增强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升了高技能劳动者的相对工资,劳动报酬总和比重提高。赵红霞和朱惠(2021)[15]认为,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的制约作用存在区域差异,需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一些研究关注后发国家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匹配的问题为何长期存在,提出中国等后发国家的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伴随经济稳增长的难题(李静、楠玉,2017[16];李静等,2019[17])。他们通过在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下比较两种路径的优劣,论证政府规制企业技术升级这一解决人力资本错配问题的手段造成了经济下行压力,建议采取人力资本外溢和容许一定的人力资本错配的政策措施。沿着人力资本配置这一方向,张建华和程文(2019)[18]基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任务,认为人力资本向生产性服务业而非消费性服务业配置能够有效提高收入,促进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既有文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多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二是尝试在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研究框架下进行学理分析,阐释产业结构约束人力资本作用的成因以及演进过程;三是研究不断向生产性服务业等具体领域细化。这些研究说明,中国等后发国家的发展需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之间的矛盾,是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失衡这一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采取一方追赶另一方的短期措施,而要着眼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推动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协调。

据此,本文的研究路径如下: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两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提出假说。采用PVAR模型检验中国传统经济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广义灰色关联度方法、耦合度评价模型考察三次产业、不同服务业类型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假说在中国区域经济活动中成立。讨论后发国家采取的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策略选择。

本文的边际贡献为,把产业结构影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效应这一问题,与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的实际联系起来;设计了考虑区域经济因素的人力资本测度方法,衡量传统经济区域、典型地区19个行业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对中国各区域的实证研究,验证不同产业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提升。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本文构建包含传统产业、现代产业两个生产部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设传统产业部门生产率较低,生产函数为Yu,现代产业部门生产率较高,生产函数为Ys。

(1)

(2)

人力资本分为高层次人力资本Hj1,j=u,s和一般人力资本Hj0,j=u,s。借鉴刘传江(2007)[19]、吕一清等(2020)[20]的研究,以高技能、高教育水平为特征的高层次人力资本代表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要素,以一般人力资本代表增长理论中的劳动力要素。设技术水平A(Hu1,Hs1)反映产业结构,由高层次人力资本决定。各产业部门两种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分别为:

(3)

(4)

(5)

(6)

总产出为Y=Yu+Ys,总产出增长率可表示为:

(7)

其中,Yu/(Yu+Ys)、Ys/(Yu+Ys)分别代表传统产业部门、现代产业部门的产出份额。根据式(3)-(6)计算整理可得:

(8)

同理,

(9)

(10)

设两产业向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为φ,人力资本在产业内部以及产业间的转移概率p由边际报酬之比、q以及φ决定,在本文模型设定下:

(11)

整理得到边际报酬之间的关系:

(12)

(13)

(14)

(15)

根据式(15)分析不同产业结构条件下,人力资本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设A是阶梯函数,当产业结构升级,A跃升至A*,Y(A)增长至Y(A*),但要支付成本C(A*,t)。当Y(A*)-Y(A)>C(A*,t),会发生产业升级;反之,升级使产出降低,这对应创新造成后发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形(李静、楠玉,2017)[17]。

当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因此提升,由式(5)(6)得:

(16)

假说一:产业结构升级使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提高。

假说二:产业结构未升级,导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

在产业结构不变条件下,由于

(17)

所以提高现代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比重、加速高层次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由此得到待检验的假说三。

假说三:特定产业结构下,配置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

三、实证分析

(一)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1.人力资本测度方法

不同于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本文对人力资本的测度考虑了区域经济因素,使人力资本的度量体现了具体经济环境对其资本增值形成的影响。借鉴明赛尔人力资本收入函数式,i区域t年的总人力资本HCit表示为:

(18)

以教育投资获取的人力资本代表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匡远凤,2014[21];王金营、郑书鹏,2010[22]),视通过高等教育投资获取的人力资本为高层次人力资本。式(18)中受教育程度d包含从“未上过学”到“高等教育”等五种,对受教育年限Sd相应赋值;教育回报率βd的取值参考Yang 和 Pan(2020)[23];Litd代表i区域t年不同受教育年限劳动者数量;xit为各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因素。xit的处理分为两步,先以不变价格对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平减,再选取基准数值,以此对其他省域各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调整后的xit剔除了价格因素,据此测算得出的人力资本实现横向、纵向可比。

2.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文参考产业结构研究的两类内容设计变量,分别用于后续两部分实证研究中。一是以结构的高度代表质的发展,构造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变量;二是根据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构造各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变量(刘伟,2020)[24]。其中,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变量、高层次人力资本增量变量反映了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研究采用两组样本数据,分别介绍如下。

根据式(18)计算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2006-2019年各层次人力资本存量,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向量夹角法(干春晖等,2011[25];刘智勇等,2018[26])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变量。同方法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变量。以人均GDP指标反映经济增长,以2006年为不变价换算并取自然对数。数据来源为《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根据式(18)计算上海市、山东省19个行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增量,据此整理统计三次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增量、份额,以及第三产业内部消费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1)消费性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高端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占总服务业人力资本比重。以2014-2019年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毕业生总数、就业率、地域流向比例、行业流向比例等信息作为数据来源。限于篇幅,仅列出上海市、山东省三次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增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物质资本的计算参考单豪杰(2008)[27],计算物质资本、产出所需数据来自于两地区统计年鉴。

表2 上海市、山东省三次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增量统计结果

(二)传统经济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模型介绍、最优滞后阶数选取、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使用第一组样本数据,采用PVAR模型分析传统经济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尝试刻画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下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设包含k个内生变量的p阶PVAR模型的矩阵表达式为:

(19)

(20)

其中,Yit=[indu,hcs,lnuy]',Γj(j=1,2,…,p)为3×3维系数矩阵,列向量αi、μit代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分别采用前向均值差分法、组内均值差分法去除。采用LLC检验方法考察变量的平稳性。三变量在1%的水平下拒绝“所有个体是非平稳”的原假设,即可认为数据是平稳序列。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6项原假设被拒绝,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3组关系内的两变量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

根据Akaike信息准则(AIC)、Baysian信息准则(BIC)、Hannan和Quinn信息准则(HQIC)判定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

东部地区最优滞后阶数为3阶,中部、西部地区均为2阶。东北三省受限于样本容量,故本文只对东部、中部、西部做具体分析。

2.GMM估计结果与脉冲响应分析

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PVAR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PVAR模型GMM估计结果

根据GMM估计结果构建脉冲响应函数,该函数是PVAR模型的主要分析工具,描述了在某个内生变量的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所有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产生的影响。在使用蒙特卡洛模拟1000次后,生成脉冲响应图。图中上下两条细短虚线表示95%置信区间上下限,中间实线代表冲击轨迹与振幅大小。

根据图1,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人均GDP的冲击呈现出稳健长效且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与之相反,面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标准差冲击,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整体呈现出负向影响,随后渐渐向稳态收敛。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带来了经济增长,这验证了假说一在中国区域经济运动中成立。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缓慢,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这验证了假说二在中国区域经济运动中成立。

图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2中,各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在受到来自自身的单位标准差冲击后,当期产生正向影响;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持续时间约8期,在中西部地区持续约3-4期;从置信区间角度分析,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在第5期后消失,而在中西部地区自第2期起正向影响不再显著。

图2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其自身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3表明,面对一个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整体没有显著提升趋势。相较而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迅速引起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提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提升作用的显著影响在第3期消退。

图3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4表明,当施加一个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标准差冲击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当期开始下降,至第2期下降到最低点后呈现收敛趋势,负向影响在早期显著。与之相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受到冲击的当期开始增加,持续时间较长,正效应持续在第7期后不再显著。

图4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综上所述,PVAR模型结果验证了假说一、假说二,并发现区域间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关系的若干特征:东部地区呈现人力资本结构自主优化的长效机制,而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机制持续时间较短;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而在中西部地区未见此良性互动关系。

(三)典型地区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研究

1.广义灰色关联度方法

为验证假设三,采用第2组样本数据,考察高层次人力资本配置措施在不同产业结构下能否发挥作用。PVAR模型发现,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配置措施作用不显著,而东部整体表现为显著状态。鉴于有研究提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在省域间存在发展差距(裴延峰,2022)[28],因此本文在东部地区选取部分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力资本驱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寻找有效产业结构。

选取上海市、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虽然两地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都超过了第二产业,但上海市2014-2019年各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均大于60%,高端服务业增加值约占总服务业的60%,显著高于消费性服务业。而山东省产业结构整体偏重,样本观察期内,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尚未超过60%,且高端服务业增加值仅占总服务业的30%左右。可见,上海市产业结构高度由高端服务业带动实现。两地区的选取体现了产业结构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纵向差异和经济板块内部的分化特征,具有较好的样本意义。

首先采用广义灰色关联度方法,比较两地各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以体现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广义灰色关联度方法用于判断两个变量的运动趋势是否具有一致性。该方法累计两个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若干采样值,认为两者总变化量的差越小,变化趋势越一致,这体现为两者绝对、相对和综合关联度的值更接近1(韦保磊、谢乃明,2019)[29]。

(21)

(22)

设:

(23)

可计算HCij、Yij的绝对关联度:

(24)

本文在这一方法基础上,对采样值逐一计算关联度,建立i区域j产业的高层次人力资本与产出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时序向量、灰色相对关联度时序向量:

(25)

(26)

设高层次人力资本与产出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时序向量为:

(27)

式中θ为任意系数,本文取θ=0.5。

分别计算上海市、山东省各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产出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时序向量均值,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上海市、山东省各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产出的相关性

从产业层面分析,上海市第二、三产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时序向量均值分别为0.6827和0.7212,大于物质资本要素;而山东省分别为0.6215和0.6623,均小于物质资本。结果表明,上海市第二、三产业的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高于物质资本,而山东省则相反。上海市第三产业表现出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以及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特征,山东省第三产业在样本期内均未呈现两种特征。

2.耦合度评价模型

进一步根据生产率高低将第三产业细分为消费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采用基于弹性系数法的耦合度评价模型,比较两地消费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耦合关系。

设HC(t)代表消费性服务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占第三产业总投入的份额,Y(t)为消费性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份额,HC(0)、Y(0)分别为基年水平,弹性系数β体现了两变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

(28)

再计算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耦合度。参考相关研究,依据YR、HCR、β的取值将耦合结果大致分为4种类型。当YR >0,HCR >0,β>1,产出份额增长幅度大于人力资本投入份额增长幅度,两变量呈现理想的增长型耦合关系;当YR >0,HCR >0,0<β<1, 产出份额增长幅度小于人力资本投入份额增长幅度,两变量呈现粗放型的耦合关系;当YR <0,HCR <0,β>0,产出份额减少伴随着人力资本投入份额减少,两变量呈现衰退型耦合关系;剩余情况统归为无效型耦合关系。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将样本分为2014-2017年、2017-2019年两个观察期,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上海市、山东省消费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耦合关系

表5可见,两观察期内,高层次人力资本向上海市高端服务业转移能带来产出份额增加,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耦合关系属于增长型。而对于上海市消费性服务业以及山东省两类服务业,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在两个时期均未呈现增长型耦合关系。在上海市产业结构特征下,高层次人力资本的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在山东省,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有限。

综合广义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度评价模型的结果,上海市和山东省产业结构差异条件下,高层次人力资本配置措施的作用不同,这验证了假设三在中国区域经济中成立。

由实证结果可知,理论假说在中国区域经济活动中得到验证。进一步阐释实证结果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产业结构亦越高(刘伟,2020)[24]。第一,在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进阶至更高水平,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到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这类产业竞争优势大,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创造雄厚经济剩余,为产业升级至更高层次积累物质基础,更有实力支付产业升级需要的成本。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人力资本因重新配置表现出更高水平生产率,投资效率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与之相应的边际报酬的提高更具有吸引力,激励了人力资本投资,使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持续积累。第二,中西部地区作为发展中地区,产业支付升级成本存在困难。若产业结构无法跃升,仅仅依靠配置人力资本至现有产业,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终将会像其他普通投入要素一样,受到报酬递减的约束。第三,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愈加突显知识、技术特征,当产业离生产前沿技术愈发接近、从国外引进技术的难度愈大,自主研发的作用愈发重要,此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清晰的表现为其在尖端技术的创新研发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整体看上海市高层次人力资本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率更高。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中国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发展差距的条件下考察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构建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三项待验证的假说,即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增强;产业结构不升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特定产业结构下,人力资本配置措施有效。实证研究发现了中国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特征。中国东部地区呈现人力资本结构自主优化的长效机制,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经济增长;而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机制持续时间较短,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在中西部地区未见此关系;高层次人力资本向上海市高端服务业转移能够带来产出份额增加,而向上海市消费性服务业以及山东省两类服务业配置高层次人力资本未呈现理想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验证了三项假说在中国区域经济活动中成立,究其原因,产业结构升级决定了人力资本能否重新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产业,继而在更高水平驱动经济增长。

本文为后发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配置策略的选择提供政策启发。后发国家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劣势,使其长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在迫切的发展需求下,各区域因资源禀赋、产业聚集特征的发展差异不断积累,易出现区域间经济失衡和人力资本边际报酬差距扩大问题。虽然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促进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缓解区域失衡,但升级成本等因素让经济增长承受下行压力,因此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面临两难选择。在此情况下,人力资本配置措施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假说三提出人力资本配置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在产业结构不升级条件下,假说二和假说三讨论的两种作用存在竞争。考虑产业吸纳高层次人力资本能力存在上限,因此在产业结构不升级条件下,在长期人力资本优化配置不能抵消人力资本收益递减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假说一和假说三,产业升级需支付成本引致产出下降,但可以在更高水平释放人力资本红利。设产业结构升级成本随时间下降,当预期社会总产出增长超过升级成本,政府投入支持产业升级不再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后发国家在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配置调整中,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优势,降低升级成本,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相对于人力资本优化配置措施,产业结构升级在后发国家具有跨越式发展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配置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猜你喜欢

高级化产业结构服务业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变非对称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