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意象的小城镇景观提升策略
——以山东省淄博市龙泉镇为例

2022-11-19哲,曹铨,张

现代园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龙口城镇意象

赵 哲,曹 铨,张 婷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小城镇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组织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针对小城镇建设明确指出要补全短板、补足弱项。但由于以往城镇建设仅以经济为单一目标,缺乏对城镇风貌的塑造和人居环境体验的关注,出现了建设现状混杂、城镇景观趋同、城镇文化特色日渐衰退等问题。因此,基于空间意象的角度,从不同体验者和不同层次空间要素分析公共空间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力求从人心理感受的角度对小城镇的景观提升进行有益补充。

1 空间意象

1.1 空间意象的含义

意象是指人通过感官接收到外界信息,并经过记忆、情感等要素进行加工,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与外界环境相似的图像。空间意象是直接感受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体,是人掌握空间信息、了解自身位置并做出判断的基础。此外,可视性、可达性良好的环境意象能促进安全感的产生[1],进而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空间意象包括独特性、结构以及意蕴3 个内容,独特性是指空间要素的个性和特点;结构为空间要素之间或空间要素与观察者之间的联系;意蕴表示人对事物的情感[2]。本研究主要对空间意象的独特性和结构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

利用人的心理意象塑造城市空间是当代城市设计理论基础之一,1960 年凯文·林奇[2]将空间意象引入城市研究之中,通过人的心理意象与现实环境进行对比,探究环境的可意象性。1961 年罗文森[3]将意象的研究对象扩大到环境层次,1964 年沃尔伯特基于环境意象研究人在空间中的选择行为。在定量分析方面,1979年芦原义信[4]在《街道的美学》中研究人的视觉范围以及街道高宽比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并将空间量化用以指导规划实践。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空间需求日益加强,通过空间环境要素强化观察者空间意象、引起观察者情感共鸣的体验式设计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集体记忆与空间意象

记忆是在获取感性材料后,进行个性化加工并且储存的心理过程。从个体角度,记忆信息在储存时受情绪、感受、文化程度等要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也就意味着获取相同信息的人其记忆储存结果也可能截然不同。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在个体的头脑中会产生一种共享的个体记忆,即为集体记忆[5]。本研究在集体记忆的概念上研究群体共享的空间意象,整体把握空间特点,突显出共性的地域特色和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1.3 小城镇的空间意象

小城镇是兼具城市和乡村特色的区域,其具有城市商业办公、工业物流的功能特征,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主导逐步转向一、二产业共同发展,基本脱离了乡村的性质,但仍保留了农耕文明的文化特质。在大部分城镇中,城区范围较小,周边具备大量田地、山水等景观资源,与周边村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给人以山水田园与城市风貌并存的特色意象。

2 龙泉镇更新改造实例分析

2.1 概况

龙泉镇位于山东省淄博中部、淄川城区东南部,距离区政府驻地5km,是淄川区重点城镇之一。位于东经117°58′、北纬36°34′,东与张庄乡为邻,西与昆仑、城南两镇相连,南临博山区和本区西河镇,北靠洪山镇。龙泉镇北邻309 国道、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西靠205 国道、滨博高速公路,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区域交通十分便捷。

龙泉镇地形较为复杂,东部为石灰岩山区,西部为砂页岩山区,山峦均属南北走向。东西两翼为山地丘陵,中间地形较为平坦,整个地势形成东西高、中间低、南高、北低。般阳河从南至北穿境流入孝妇河,形成箕状阶地,南部王山海拨高度为373m,北部北旺村村北海拨122m,南北两地相对高差为251m,坡降在36.6‰。在传统风水学上讲,龙城镇东有青龙山,西有卧虎山,东南有朝阳山(俗称塔山),西有般阳河,风水极佳。

2.2 自然资源与文化特色

在气候条件方面,龙泉镇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湿交替,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温高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雨雪稀少干冷。年降水量为692.9mm,光热资源比较丰富,适应农、林、牧等各业的发展要求。龙泉镇地下水较为丰富,是淄川区重要水源之一。

在文化特色风貌方面,龙泉镇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明清时被誉为“大瓮之乡”,镇内渭头河大瓮、龙口毡帽、泉头砂锅及中华龙瓶等享誉极高。且内含丰富的历史遗存,包括龙口玉石街、北庄桥、和庄古墓、青一古窑址以及有着悠久历史的龙口大集。其中龙口玉石街、龙口大集、北庄桥共同组成了龙泉镇文化景观的核心序列(图1),龙口玉石街最初是为了运输方便、造福百姓之用,其自渭头河村直通淄川西关,贯穿龙口村内,直至淄城,全长12.5km,全部修铺石路。龙口大集位于龙口玉石街上,是集衣、食、住、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交往空间。建国初期,龙泉镇陶瓷、煤炭、毡帽远近闻名,龙口大集成为区域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来往商客聚集于此,有北方“小苏州”之称。但随着经济发展中心向城市转移,龙口大集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市场逐渐萎缩,商业集市分散为小规模经营,龙口大街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在玉石街北侧端点处为北庄桥,北庄桥呈东西走向,桥体为石结构,长约12m,宽约4m,整座石桥共有3 个桥洞,中间大,两边略小。桥的两边各有6 根石雕的立柱,这些立柱形态各异,有四狮、四方、四圆之说。依据龙泉镇现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城镇文化特色,是提升城镇景观环境、激发城镇活力的主要策略。

图1 文化景观节点分布图

2.3 样本城镇现状及存在问题

龙泉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是淄博市文脉之“根”。其承接齐文化、淄博古陶瓷文化形成特色的风土人情,不断地吸引着外来游客。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演进以及优先发展经济的传统思路,龙泉镇的空间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在土地利用方面,龙泉镇集低山、丘陵、平原于一体,由于地形、地貌、土壤等因素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现状出现了工矿企业占用耕地、制瓷取土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在道路交通方面,全镇道路总里程35km,道路相互贯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但道路等级不明确、路面质量较差,且未对停车场作统一规划,出现车辆乱停影响交通的现象。在城镇建筑方面,城镇缺乏统一规划,各类型建筑混杂,存在住宅区与工业区混杂的问题,且部分房屋外立面破损严重。在环境风貌方面,龙泉镇历史街区特色不明显,部分区域杂草从生。此外,龙泉镇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较少,人均指标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小城镇发展要求。镇区采用路边明沟排水,但淤塞严重;无集中污水处理厂,污水就地处理或直接排入水体,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总体上,龙泉镇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镇风貌缺乏统一规划,城镇空间环境可意向性需进一步优化。

3 基于空间意象的更新改造策略

空间意象的3 个基本元素为观察者、观察对象(空间要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其中联系是指不同的观察位置,可以表现为不同观察者的动态视角。为较全面地分析各个层次下公共空间的意象,现从空间观察者和空间要素的角度入手,分析城镇公共空间的可意向性并提出优化策略。

图2 文化景观结构图

3.1 空间意象的观察者

3.1.1 居民视角。城镇居民是城镇生活的主体,是城镇中最活跃的要素,其不仅参与城镇发展的决策与运行,还直接构建了城镇的文化景观。城镇文化景观反映了城镇的历史沿革,一般形成的时间较长,是由代际累积构建形成的,逐渐形成独特的地域和文化特征。居民作为城镇环境的长期体验者,其对外部空间的共同意象是空间营造的重要依据。在配套设施方面,为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应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和健全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并在城市风貌上作统一规划。公共设施在布局上,应考虑玉石古街旅游流线,避免内外流线的穿插,采用组团集中式的布局形态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在道路方面,应提高道路环境质量,解决路面破损严重,采用铺装的材质、色彩等多方面协调道路整体风格。此外,在路线线型的选择上保留以往的肌理方式,保护居民所熟知并留有意象的街巷空间。

3.1.2 旅客视角。旅客是城镇文化景观体验的另一重要人群,对游客所形成的意象和兴趣点的引导,也是空间设计的重要思路。如日本鸟取县北荣町结合动漫文化打造的水木茂之路,以动漫人物青铜像等元素打造线型旅游路线,引导旅客感受城镇的文化特色[6]。在城镇旅游路线的设计中,将玉石街、武状元府、玉石桥、龙口大集等文脉节点构成文化景观旅游路线。位于文脉旅游路径两侧建筑应结合历史元素,延续传统风貌,保留文脉的真实性。在组织旅游流线时,旅游路径也应与传统街巷空间相互连接,引导旅客去感受城镇文脉气息,并可以通过街巷空间融入居民的真实生活之中。此外,采用旅游路线端点处设置停车场和步行系统结合公共交通的策略,满足旅客的交通需求。

3.2 空间意象的空间要素

城镇的空间要素包括城镇自然景观和城镇空间要素两个部分。借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提出空间意象五要素[2],将城镇空间要素进一步划分为路径、节点、地域、边沿、地标5 个层次。

3.2.1 城镇的自然景观。城镇是由自然村落演变而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临近自然山水,龙泉镇的山水格局成为观察者对城镇的基础意象。在自然景观设计中,重点保护龙泉镇的山水构架,并利用次要景观轴线和旅游轴线与山水格局产生联系,进而加强山水印象。龙泉镇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田野景观。依托现有的尚庄农业综合示范园、农业旱作示范园,打造龙泉镇田野景观体验区,并嵌入整体景观结构中,引导观察者形成“山水田野”的空间意境。

3.2.2 城镇的空间要素。道路是最重要的意象,其是指特定区域中运动线路的网络,是形成个人意象最直接的要素。玉石街、北庄桥和武状元府组成了龙泉镇历史街区的旅游线路;从城镇中南北贯穿的龙泉路是城镇的生活性干路,两侧布置了城镇主要的商业服务设施。两条道路人流量较大、城镇意象较强,构成了龙泉镇对内、对外服务的主轴线。在设计中,应在街道设施和绿化景观塑造上增加来往人群记忆点,并改善街道环境质量,营造出良好的慢行空间,进而强化体验者对两条道路的知觉记忆和视觉体验。此外,龙泉路作为与淄川区联系的主要道路,应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保证龙泉镇景观资源的可达性。

边界是另一个重要的线性要素,是用来强调城镇整体性的重要要素。龙泉镇镇区是由铁路和高速公路围合而成,视线可在边界处穿越,并未形成空间屏障。实际承担边界作用的是龙泉镇的山地地貌,不但在视觉上占有统治地位,在形式上也很难穿越,给人以强烈的空间阻隔感。明显的边界促进空间内聚性的产生,有利于城镇内聚文化特色,进而构建统一的城镇风貌。

在意象的构成中,区域与节点同属一组要素,区域内部可以由节点核心意象辐射,其他区域为节点核心的渐变区,并通过一系列节点排列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结构,这种连接可以构架出整体区域[2]。龙泉镇的区域可根据服务人群的不同划分为居民生活区域和旅客游览区域,其中居民生活区域是指在城镇中的村落居民点,旅客游览区域是指由文化景观资源组成的对外服务区域。不同区域可根据内部人的行为特征来确定区域空间形态,突显区域文化特征,使区域形成整体意象。此外,节点是指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包括公园广场、体育场、湖泊等开放空间。在设计中,可以增加空间的围合感,以加强公共空间的人气,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更能聚焦观察者的关注度,进而形成强烈的空间意象。

标志物是指人独立于物质之外,观察并形成意象的要素。龙泉镇的标志物主要包括文化景观和公共设施两部分。城镇的标志物主要位于龙泉路和玉石街两条主轴线上,其中龙泉路上主要为日常使用的公共设施,如村委会、龙泉镇法院、镇政府以及镇卫生院;玉石街为旅游轴线,主要由武状元府、北庄桥、磨坊遗址组成的文化景观标志物序列。在设计中,通过增加相似风格标志物的数量、增强标志物序列的趣味性和联系,使观察者在体验城市空间的同时可以把握标志物的时空关系,强化整体的空间意象。此外,应考虑机动车驾驶员的空间感受,在龙泉镇入口处布置景观广场并树立标志物,用来作为驾驶员的心理参照,形成进入领域的空间感受。

4 结语

以体验者的空间意象角度营造城镇空间,是突显城镇特色、提升环境品质的重要思路。本研究从村民和旅客的角度,结合城镇不同空间层次分析了龙泉镇的空间意象,并提出空间景观的优化策略。首先,从不同服务人群的角度构建城镇居住生活和旅游服务两类空间,并根据体验者的观察路径塑造内、外两类空间意象。其次,为增加环境的可意象性,从路径、节点、地域、边沿、地标等方面设计去引导体验者加强城镇整体意象。

猜你喜欢

龙口城镇意象
“龙口”治水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意象、形神
人口与就业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