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理情境创设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启示
——以2022年全国乙卷为例
2022-11-19陕西
陕西 文 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继我国全面脱贫后,振兴农村的又一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恰恰与高中地理学习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巧妙融合。“乡村振兴”是地理学关注的乡村问题,因此,学生应该了解“乡村振兴”大政方针,并融入到地理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问题,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出谋划策。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情境创设意义的思考
1.“乡村振兴”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必要性
(1)开展“乡村振兴”教育是地理学科承担的时代使命
地理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要引导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时刻学习国家战略方针,在教学中主动渗透,教育学生关注时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积极投身到国家乡村振兴事业中。“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新时代背景下融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事热点话题,所以地理课堂是学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主阵地。
(2)开展“乡村振兴”教育是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基于一定的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理要素,形成综合思维,并提出区域发展方向,谋划产业发展途径,实现人地协调、生活富裕。笔者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创设地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评价产业发展的条件、发展方向,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正是学生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地理情境创设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区域,创设地理情境,设计问题链,要求学生在情境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开展地理实践性研究,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因此,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创设地理情境的必要性
创设地理情境是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开展“乡村振兴”教育的重要途径。地理情境具有时代性、真实性、区域性、发展性的特点。地理教学重在分析真实存在的地理现象,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基于不同地区的真实案例来进行分析的。以2022年全国乙卷为例,选择题4~6题就以“当雄县的产业振兴”创设了地理情境,要求学生分析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途径,并分析产业振兴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图1)。题目具体要求学生分析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收入的变化;甲公司如何进一步提高牦牛的价值;在当地寒季漫长的不利条件下,如何解决草料不足的问题。
【例1】(2022年全国乙卷,4~6题)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图1),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4~6题。
图1
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笔者学校部分高二年级学生在试做本题组时,前两道题的正答率分别是84.62%和80.77%,而第三题的正答率仅为19.64%,这反映了学生具备大尺度的区域认知和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基本认知,但对小尺度下具体区域(乡村)产业振兴的途径、方向和问题解决途径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用于生产实践分析。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高考地理复习策略的指导探究
笔者认为,要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创设情境,渗透“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以高考真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情境式深度学习
历年高考真题的情境都是精选的真实案例。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收集近些年的高考真题,充分利用真题,提取原材料情境,指导学生展开研究。以2022年全国乙卷为例,笔者以当雄县的“乡村振兴”为情境,设计拓展问题和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层层递进,开展深度学习。
表1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情境深度学习问题设计
2.学科融合,开展“乡村振兴”项目式教学
“乡村振兴”战略方针融合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是国家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站在未来制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规划。在高考复习中,单一从任一学科角度理解,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片面地认识“乡村振兴”计划,不利于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全面科学地认识“乡村计划”的实施过程。因此,开展学科融合,进行“乡村振兴”项目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理教师可以联合政治、历史学科教师,分别从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收集、精选素材,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式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和意义。
3.以乡土地理实例为素材,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重视乡土地理这一重要学习素材,要带领学生实地感受各地的产业振兴计划,进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体会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根据笔者所任教学校学生的学情,笔者认为,咸阳市可供研究的“乡村振兴”案例有很多,如礼泉县“袁家村旅游兴村的秘密”、旬邑县“西头村新农村社区发展”等,这些案例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缩影。可以以生源地分组,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形成研究报告,在学校范围内展示,教师总结共性与个性,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意义,学会分析具体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落实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效果评测及反思
笔者以2022年全国乙卷真题情境为例,展开深度学习后,学生对地理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进行效果评测时,在同一班级,笔者又选用了例2进行了评测。
【例2】(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12题)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图2)。据此完成11,12题。
图2
1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
A.增加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1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本组题考查“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考查结果显示,两道题的正答率分别为79%和86%。
由此说明学生在深度学习当雄县的“乡村振兴”之路后,能在新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理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区域优势解决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高考真题是进行地理学科角度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经典材料。但结果同样显示,在第11题中,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分析具体产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在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这两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有所欠缺。笔者认为,以乡土地理实例为素材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生活生产实践,理解农业生产问题。
由于高考复习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大量时间去实践,很难大规模展开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因此笔者建议高一、高二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就可以逐步渗透“乡村振兴”战略,学生在完成高一的学习任务之后,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利用暑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为高三的复习做好准备,同时为核心素养的渗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