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大阅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以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为例

2022-11-19翟立成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3期
关键词:书香师生体系

翟立成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

一、“大阅读”理念阐释

与阅读相比,所谓“大阅读”,指的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释放人的生命潜能为目的,有温度、有广度、有持久度的一种终身阅读方式。[1]在实际工作中,“大阅读”观念的建构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有机统一,从本质上解决了“大阅读”体系构建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为解决阅读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及深化阅读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一)以书为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学解读学导论》一书中提出:“文学作品的本体构成是一个‘多层次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形式层——语体形态、再现层——语象世界、表现层——语义体系。形式层即由语言组合而形成的句群、语段到篇章结构及其整体营构的秩序与节奏形态;再现层指作品用语言构出的气象与画面、意象与境界、‘形’采与‘神’韵,它是多种客观再现因素,也就是情与景、意和象、人与物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充满生气的艺术图像和审美空间;表现层则指作品的情感和理思、精神与境界、灵魂与风骨、思想与生命,也就是作品的深层意蕴,它是文本所含的情思与义理的总和。”[2]由此推及,书籍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同样也在“语体形态、语象世界、语义体系”三个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在语体形态上,引发读者对音律美的追求;在语象世界中,指引读者对意象美的鉴赏,在语义体系中,点拨读者对风骨魂的触动。由此,在“大阅读”体系构建过程中,通过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书为镜,能够积极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全面发展,对于不断塑造中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健康人格力量、积极人生规划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书为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站在哲学与人类学的高度,从读者和读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社会、读者与自我的四个视角揭示阅读的本质特性,可以使人认清“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3]阅读是人类进行知识积累与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凝聚了人类作为智慧生灵的思想精华。自书籍诞生以来,阅读便成为人类不曾间断过的普遍精神生活方式。在学校中,通过“大阅读”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促进参与人类文化传承,也为阅读的主体实现精神安顿提供了价值空间,从人类阅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正如凌美秀教授所言,“阅读作为对个体心灵的智慧洗礼,作为一种传承人类文化价值的个性化行为,成为个体融入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体对已有文明成果认同并接受的最佳途径”。[4]作为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大阅读”体系的构建,能使追求精神世界的个体达到安足与自适状态。以书为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为生命之必需的个体,在与历史上智慧灵魂的对话中,在对智慧与知识的追求中,能够丰富自我的“超我”价值与实现精神丰盈。

(三)以书为师,激发人的生命潜能

“静态的教科书,它所应发挥的功能暂时还处于‘潜伏期’,换言之,这些功能还只是一种‘潜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功能,必须要让教科书从静态转化为动态。”[5]这段位于《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一书下篇第四章的文字,揭示了阅读所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激发人生潜能。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大阅读”体系的构建,无疑为其在生命长河极其重要的受教育环节中提供了克服虚无主义、探寻人生价值的可能性。回顾历史,在不同的命运境况下, “以书为师,后为人师”,追求自我完善并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直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共识: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张轼的“传道济民”,都是对这种普遍追求的表述。而在当代社会中,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传统的价值体系容易受到质疑而处于深度危机之中,人格则容易坠入人生价值的迷茫与自我迷失之境”的个人与社会双重困境。[6]由此推演,学校“大阅读”体系的建设,对于激发个人生命潜能、铸实学生精神底线,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二、乡村学校“大阅读”体系的构建

以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的“大阅读”体系构建为例,学校按照“全员参与、辐射家庭”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辐射家校、贯穿一生的阅读体系。

(一)阅读内容选择

学校“大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既有必读书目,又有选读书目,古诗文要读,名著经典要读,时文要读,科普要读,历史也要读,以达到雅俗共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大阅读”不只是书面阅读,还要与时俱进,进行音像阅读、网络阅读等综合性、多元化的阅读探索。为提供丰富的书籍和资料,学校和新华书店携手打造了校内“新华书店进校园书屋”,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

(二)阅读活动的开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各不相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活动,并且,学生阅读能力地提升也离不开各类阅读活动的支撑。为此,学校在语文学科实行“5+40”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开始前5分钟,统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同时,又开展辐射各学科的系列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全学科阅读,努力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演、练、思、创等能力。

(三)阅读空间设置

“大阅读”不应只发生在课堂、发生在教室,而应发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因此,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学校能够处处充满书香:走廊书橱为学生创设了闲暇时驻足读书之地;“新华书店进校园”为学生创设了除教室外另一处读书遨游的场所;“必读书目推荐”“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学生将书香带到了家庭;“我为家长讲一讲”读书活动,让书香在家校间也飘逸起来。

(四)阅读评价的实施

学校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过程,运用自我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独立的阅读者”成长为全面发展、博学优品的“独特的人”。

三、“大阅读”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体系化读书体系,让师生读书有制度、有收获、有效果,实现师生读书精细化、丰富化、多样化。

(一)示范引领,让“大阅读”“活”起来

1.餐桌探讨,展现底气。为了让“大阅读”更快、更深地实施,学校领导也参与“大阅读”活动中,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学校校级干部每天6:30准时集合,到学生餐厅吃一份简单的“工作餐”。在餐桌上,干部们在研究部署工作之前,总要先享用一份精神营养餐——校级干部读书交流和分享。由此,支撑促进学校发展的许多有建设性的想法,都在这“原生态”读书交流的餐桌上形成、交流、共享。不论分管怎样的日常工作,学校校级干部每天都会坚持读书,这为师生“大阅读”做出了表率,引领了学校“大阅读”的发展。

2.教师读书,树立榜样。每年假期伊始,校长都会鼓励教师根据个人喜好,自愿购买一定数额的图书。这些图书,经学校审核后,全部由学校买单。此外,校长还坚持为每位教师书写赠言,激励教师有效阅读、写作。现在,学校每位教师都在办公桌的醒目位置上摆放校长赠书,以做到“随手拈来细品读”。走进办公室,少有人闲聊,而是时常听得到书页翻动出的优美旋律,在书本翻动间、书籍流动间、思想交流间,“书香处处”的“大阅读”体系构建初衷,也得到了彻底贯彻落实。

3.图书漂流,分享心得。学校鼓励老师交流分享,以获得最大的收获。图书漂流使图书利用率最大化,确保学校教师真正有书可读,有新书可读,有好书可读。教师们将自己的好书置于走廊书橱,许多教师在空闲之余,总喜欢到走廊书橱旁读书,共享学习的喜悦,探讨教学的困惑。学校还建设微信读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分享文章、图片、交流读书心得,让好的文章在群里漂起来。此外,各班充分利用好班级微信群,与学生交流老师的读书心得,畅听学生的读书心声,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阅读相长,彼此都颇有领悟。

4.评价引导,落实制度。学校每学年都会根据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修订完善《读书方案》,制订了《“大阅读”活动方案》,讨论通过《读书活动考核计分办法》,进行读书优胜级部、十大读书人物、书香班级的评选,对级部、教师、班级、语文教师、学生代表进行分层评价。学校通过教职工、学生会选举组成读书委员会,确立读书分组,成立“大阅读”推进小组,把“大阅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二)创新形式,让“大阅读”“富”起来

1.读书交流,智慧共享。每周一升旗仪式,师生进行同一主题的国旗下读书演讲;每周例会前进行“小故事,大道理”读书交流;每周集中一次“集体‘大阅读’”,并填写读书卡;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论坛;每学年评选一次“十大读书人物”。

2.师生日记,记录成长。“从读到写”是一个注重情趣陶冶和情感转化的过程。自2011年以来,我校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规定:在学校中,每周五一早都会收缴教师日记,同时评选优秀日记;在班级中,每周由班主任与辅导员老师不定时督促和展评学生日记,其中融汇了读书体会与日常感悟。从教师到学生,小小一本阅读日记,每天记录个人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等,旨在坚持中以写促读。学期末评选“十佳教师日记”记入教师考核,“十佳学生日记”纳入读书人物的评选体系。

3.《文苑》发表,反思提升。学校发行校刊《文苑》,鼓励广大师生踊跃投稿,展示才华,以写促读。如今,学校的校刊《文苑》已坚持编印了12年,共计405期。一页页墨香降低了门槛,润泽了心田,有力助推着学校的“大阅读”活动。

(三)多措并举,让“大阅读” “广”起来

1.环境育人,润物无声。学校依托“新华书店进校园”,建成高标准校园图书馆,全天开放、自由借阅。学校努力“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每一个角落,用古今中外的名言名段装点学校的走廊、墙壁。

2.寓读于教,学中有读。我校依托教学研究,以常态教学为基石,以拓展阅读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寓读于教,学中有读,提升阅读品质,涵养学生素质。

(1)时间保证,引导阅读。学校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课前5分钟演讲,课间操后诵读2分钟,午间默读20分钟,下午最后一节课师生共读40分钟,晚上亲子共读30分钟,假期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安排了自由阅读和统一阅读时间。

(2)课前演讲,激发阅读。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激情导入新课。语文学科的课前朗诵,数学学科的幽默故事,英语学科的英语角,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政播报等,这些都与当堂内容有关,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

(3)丰富内容,拓展阅读。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兴趣导向,实行文学、科技和史学类全覆盖,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编排体系,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各年级经典名著阅读目录,推荐给师生和家长指导学生读书时参考使用。

(4)常态教学,延伸阅读。学校构建从课前到课后的闭合链条式教学模型,凸显“四个注重”:课前,注重教师的“深度备课”和学生的“自主预学”;课初,注重以阅读成果展示为主的交流;课中,注重以“读、思、议、悟、练、展”为标识的“深度学习”;课后,注重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5)研究性学习,创新阅读。学校积极探索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大阅读”和基于“大阅读”研究成果的校本课程建设,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大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勾连已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系统,引领“大阅读”向纵深迈进。学校开发了阅读类校本课程,编印了校本教材《国韵雅颂》《书香雅韵 经典诵读》《演讲口才》,建立了学生阅读网站——“书海任遨游”,为学生向深处拓展的阅读提供广阔的平台。

(6)课型构建,深化阅读。学校探索了阅读推介课、阅读指导课、阅读展示课三种课型。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阅读推介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阅读展示课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展示自己阅读成果。

(7)读写讲赛,凸显阅读。学校各学科开展“学党史守初心”“我喜爱的数学家”“走进物理学”“趣读化学史”“生物大百科进课堂”等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全学科”阅读,提升学科阅读素养。突破纸质阅读,组织师生观看《新闻联播》、爱国影片、科教片、政论片等优秀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发展,厚重人文底蕴,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教育。

(8)亲子共读,成长阅读。每名学生建立家庭“小书架”,与好书交朋友,并开展“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读后与家长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学校举办读书新星、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先进个人、班级、家庭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家长读书的欲望,营造书香氛围,促进学生成长。

“大阅读”体系构建刻不容缓,在实践中,“大阅读”活动正成为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教师的教学风向标、工作坚实锚,也是学生的成长指航标、人生奠基石。今后,我校在“大阅读”工作中,一要立体化推动,让阅读真正“大”起来。浓厚读书氛围,开放读书场地,丰富阅读内容,拓展学科阅读。二要研究式推进,让阅读不断“深”下去。完善三种阅读课型,创新阅读方式,凸显阅读效果。三要全方位保障,让阅读持续“厚”起来,倡导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化扩展阅读,抓实阅读各层面的评价与激励,向美好而神圣的知名“书香满园”迈进。

猜你喜欢

书香师生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书香海报
麻辣师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