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实践研究
2022-11-19付丹慧
☉付丹慧
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现实中的数学教学实践反映出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思维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探索的主动性等,这些均是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教师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可明显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知识探索的主动性,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和交流能力,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理论概述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手段是以解决具体的任务为目标,学生以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活动,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通过积极的探索完成学习目标的形式。任务驱动方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探索和总结知识的过程。
从学科角度来讲,多数的数学知识均与生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探究特征较为明显。因此,教师便可选择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活动。任务驱动的实施流程为: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发挥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科能力来分析并完成任务。在此期间,学生可充分调动以往掌握的知识内容,自主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在教师的逐步启发下完成任务的分析和探索,基于多元的评价反思来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施效率[1]。
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任务驱动方式需以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为前提,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任务,这样便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内容中,让学生以高度的自信参与到任务的探索活动中。如教师可通过播放生日短片来进行“年、月、日”知识的教学,并结合视频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12 岁的小朋友却过了三次生日?这样,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意识,愿意主动思考来探索答案。
其次,任务驱动方法也可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明显的影响,有效提高课堂活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方法时,学生的情绪可随着教学内容而变化,或疑惑,或惊奇等,均可引导学生摆脱以往安静、被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意料之外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如教师可运用小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内容,通过美洲大陆的蝉的故事解释质数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便可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
最后,教师采取的任务驱动方式还可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任务驱动方式侧重对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借助具体的问题将不同层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内容,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的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步完成各层级的任务内容。
三、小学数学课堂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实践
(一)设置预习任务,提升学习效果
预习环节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较为关键,可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知识的着手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数学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前,需通过自主预习来初步掌握知识内容,明确即将学习的知识核心和难点部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预习环节遇到困难,便可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启发,这样便可辅助学生全面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如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下述预习任务: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物品。上述预习任务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可凭借生活经验来完成预习内容,找到牛奶盒、砖头、魔方等物体,并进一步思考不同物体的面有几个,分别有哪些特征等。如果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可向教师请教。这样学生便可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二)借助任务驱动,安排合理课堂任务
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时,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作为引导。在具体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思考价值。所谓的开放性便是让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化程度,激发学生形成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思考价值便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意识。
教师在讲解“圆”的内容时,便可将预习的任务共享到PPT 中,让学生依据具体的任务内容完成相应的活动。如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总结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画出标准圆形的方法等。教师需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具有逐层递进的难度,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操作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上述预习任务后,教师便可将该部分学习内容的难点和核心发给学生,如计算圆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如何应用上述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等。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表达对圆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最后,教师便可全面总结上述知识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以上教学活动不但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锻炼其查阅和探索未知信息的能力,逐步体验到学科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形成更高的学习热情[2]。
(三)借助任务驱动,安排合适实践作业
如果仅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则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技能与素养,因此教师需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后的任务。课后作业不但能够辅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提高其学科思维。任务驱动方法的重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相应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后作业可以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任务,从而锻炼其学习的自主性。
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后,均会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设置预习和复习任务,难度同样需循序渐进。在预习环节,教师可将具体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如开展“位置与方向”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记录自己玩耍时的方向,并自主描述,在家里选择能够描述位置信息的物体。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准确掌握不同方向的位置信息。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描述表示位置的物体,并让学生对比学习前后的能力差异。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主要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掌握应用知识的技巧,形成更高水平的探究能力。这也是辅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3]。
(四)确保任务落实,提升学习效率
从教学实践可知,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仍然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教师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便可依据具体的任务内容来辅助学生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力,在自主探索中按照任务内容来掌握知识。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更为重视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不断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参与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还可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可紧随教师的教学步骤,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同时还可优化学习的质量。
如在开展“负数”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认识负数,了解其内在的含义,把握负数概念的外延等。此后,教师可依据教材的顺序,带领学生认识和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并从生活入手,借助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负数的含义。
此后,教师便可带领学生明确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在此过程中设置不同难度的小任务,让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如判断正负数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上述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依据既定的教学步骤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可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准确掌握知识,并对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解,为后续准确应用知识提供了保障。
总之,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更加重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