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路径探析*
——以应用型高校为例

2022-11-19任洪陈瑕川北医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一轮保障体系评估

任洪 陈瑕 (川北医学院)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职能,承担着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任务,其作用无以替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石,近年来,在政府实施各类评估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功能日渐增强,人才培养保障能力不断凸显。虽然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系还是以科层机制运行,质量文化未深入人心,外源属性仍占主导等。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不断对高校开展评估工作,从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水平评估到审核评估再到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断助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文化和行为模式的再生重构,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质量发展水平。[1]

一、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背景意义

1994 年起,国家针对新建或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薄弱的本科院校开展合格评估,旨在帮助这一类高校进一步梳理办学定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其符合国家本科高校办学的要求和标准,助推学校快速发展。1996 年起,国家对共计百余所老牌或具有较强实力的本科院校开展优秀评估,期望通过评估,助推学校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1999 年起,国家对上述两类高校之间的普通高校开展随机性水平评估,2003 年对全国超过500 所高校开展水平评估,其评估通过划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评估结论,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诊断。使高校知差距、求进步,鼓励高校结合区域社会发展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出地方特色、办出高质量效益。2011 年,国家对所有本科院校开展了新一轮的评估,即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此次评估区别于合格和水平评估,不给具体评估结果,只定性通过与否,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重点评估学校人才培养的达成度,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和学校自定目标的实现情况。其目的在于引导高校自我审视、自我剖析,突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自律机制的运转,从而引导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2]

经历前四论评估,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不管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实实在在助推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前四轮评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一把尺子量高校、行政色彩较重等问题。鉴于此,2021 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首次为不同类型高校设置针对性的2 类4 种“评估尺子”,设置双向选择机制,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情况自主选择,自己选择尺子量自己。新一轮审核评估基于当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发展趋势,紧扣“转段”特征和未来五年高校评估核心要素,以“以本为本”为核心,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分层分类评估,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继承和发展上四轮评估的成果经验、改善相应的问题,是上四轮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此轮审核评估基于问题和需求导向,突出“医生、教练”功能,通过树立“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为核心,“OBE”理念为导向,“五个度”为追求的评估共同价值取向,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党中央、群众和社会把脉高等教育发展。[3]

二、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教学质量保障的要求

新一轮审核评估设置2 类指标体系:第一类评估数量少但实力强,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评估数量多涉及面广,分三类,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4]本文以第二类第二种评估高校,即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主的高校为例,探讨在新一轮审核评估中,对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要求。在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第二类第二种评估指标中质量保障版块含3个二级目录,6 个三级目录,涉及管理、改进和文化等方面。具体来讲,在质量管理方面,要求学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质量保障机构和师资队伍,且运转良好,能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同时强调考试管理,要求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在质量改进方面,要求学校要建立内部质量评估制度,比如校内专业认证、校内评估、课程评估等,且须有闭合的PDCA 环,使内部质量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其功效,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在质量文化方面,要求高校建设“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治质量文化,持续将质量文化深入教职员工中去,同时要求各类质量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如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评教评学总结报告、各类评估报告等。[5]通过上述3 方面的要求,促使高校形成从制度向文化转变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向,形成由外向内,由科层机制向自觉自律的质量保障体系内涵。为此,作为高校而言,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科层机制是新一轮审核评估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引导广大师生接受并践行质量文化才是本轮评估对学校的核心要义。作为教师而言,要求遵守学校各类规章制度是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才是本轮评估对教师的核心要义。总体来说,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高校要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且发挥应有功效,从而能促使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自觉提升。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路径探析

(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根本基石。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应结合国家目前大力实施的“双一流”背景,突出“OBE”教学理念、夯实“以本为本”办学重点、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核心,将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最重要检验标准。注重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闭合,体现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性,将质量保障各环节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另外,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均由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组成,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应突出学校的宏观指导和调控,院系的具体实施和监控,教研室的认真执行和落实。特别注意的是,当前高校大多数存在重行政管理、轻学生参与的现象,为此,高校在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务必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利益摆在首位,突出学生在学校管理、利益方参与和受众感受的主人翁意识,从制度上保障学生的权益。只有令学生满意、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才是真正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学保障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二)严格人才培养过程和出口关

目前,部分应用型高校为追求学校发展,重点突出科学研究,弱化教书育人职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不足,在人才培养出口上把关不严,这些问题势必会导致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本为本”的中心地位不稳。为此,新一轮审核评估明确提出了要严格人才培养过程和出口关,具体来讲,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本为本”的中心地位。通过转变办学思维,加大育人投入,将视线重点转移到教育上,从而严格教师育人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着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另外,高校还应加强课程、教材、课堂和学科建设,增加课程挑战性、提高教材质量、突出课堂效果、强化学科育人能力,充分发挥各方面育人功能,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过程的效果。对人才“产品”的出口检验,要严控标准,抓实考试和毕业关。在考试方面,提高试题质量、完善考试流程;在毕业关方面,狠抓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学位授予条件,综合两方面成效,让大学成为安逸生活的终结者,成为努力奋斗是常态事。

(三)强化质量信息利用率

各高校经过前几轮评估的促进,现基本形成了成熟的各类质量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制度。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现已有评学分析总结、评教分析总结、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简报、教学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教学巡查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质量报告,均公布在所属部门网页。虽然报告涉及了“教”与“学”的方方面面,也有一定的即时性,但就点击率而言,每篇报告不足50 次,可想而知,利用率及其发挥的效果是不够理想的。为此,强化质量信息利用率迫在眉睫,也是PDCA 环最关键的“CA”环节的核心。强化质量信息的利用率,就是要让质量信息“长牙齿”,充分发挥质量信息在院系考核、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作用,使人人“畏惧”质量信息,而又人人“依赖”质量信息。要做好此项改革,是学校顶层设计与全盘考虑的综合结果,涉及面广,牵扯面深,但改革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

(四)推动质量文化深入师生

推动质量文化深入师生的前提是要在全校上下达成统一的质量文化标准,为此,质量文化必须科学设计、广泛宣传、惩奖并举,是绝大部分师生都接受且认可的质量文化内涵。成熟的质量文化要在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中不断向师生内化,强化他们的质量文化意识,增强质量主人翁认同感。具体改革手段是:在教师群体中,通过不同手段,将质量文化融入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方面,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教师的质量自觉,从而不断内化,形成学校特色的“五自”教师质量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引导学生关注并关心学校的培养质量,从而转变为对培养质量的监督,形成学生群体的质量需求,汇聚于学校质量文化,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值得注意的是,高校质量文化的推动,还需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岗位胜任力等方面相衔接,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的质量文化“走得出、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好”。

(五)从科层机制向文化机制改革

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难点,使高校从科层机制向文化机制转变更是难点中的难点,但无论困难多少,高校管理体制势必是以此为方向发展的。[6]根据高校功能、性质而言,高校应是开放、自由和创造的乐土,因此,高校管理体制应契合高校属性,致力于营造开放自由、包容创造的干事环境。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是以科层制度为主,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开展管理工作,是不利于高校内生动力涌出的。为此,将科层的管理机制向文化机制转变,使质量文化成为管理中的主导与底线,形成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意识规矩,充分激发师生主动性,使师生以质量文化为牵引,共同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奉献,最终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有为的管理境界。

四、结束语

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应用型高校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培养的人才服务于社会各个行业。国家通过评估,不断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视阈,探讨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路径,以期为高校对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顺利接受新一轮审核评估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新一轮保障体系评估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新闻速递
新一轮机构改革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