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青年群体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2022-11-19王林琦

现代园艺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年人营造人群

王林琦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1 我国青年群体居住现状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期望在大城市中安家立业。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结果来看,2020 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达到63.89%,2010-2020 年我国年均城镇人口增长超过2300 万人,人口不断朝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聚集[1]。然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城市高额的房价,租房成为大多数刚入职场年轻人的首要选择。“共享社区”“青年公寓”等以青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居住社区逐渐出现,并迅速增多。以青年为主要居住群体的社区与一般居住社区不同,因为青年人具有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营造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时,应充分考虑青年群体的需求,打造符合其生活特点的社区景观。

2 青年居住群体的特征分析

2.1 工作强度高,身体素质下降

青年人群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相较尚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和身体逐渐老化的中老年,青年人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与环境,他们拥有充沛的体力、精力和脑力,可以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很高的学习效率[2]。然而相比过去“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面对人才云集、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青年人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大。刚刚进入职场的青年人想要在社会上自足,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大多数年轻人工作及生活模式缺乏规律,加班、熬夜甚至通宵的现象充斥在各行各业,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生活压力大,青年人的身体素质也因此普遍下降。据相关调查显示,中青年人的体质状况堪忧,25 岁以后很多中青年人出现亚健康的问题,颈椎病、便秘、肥胖接踵而至,成为中青年群体最常见的3 种病症[3]。

2.2 交际圈单一,渴望交往与认同

工作的繁忙使得青年的生活较为单调,年轻人的交际由于三点一线的生活基本限定在工作圈中,其对交往的渴望相比于其他群体更为突出,尽管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多样的社交软件和朋友圈改变了年轻人的交流方式,但是虚拟的网络依然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青年人希望得到一个真实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平台,渴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与他人沟通,培养兴趣,并实现自我价值[4]。

2.3 个性迥异,兴趣爱好广泛

在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青年人的思想观念渐渐打开,对于社区活动空间的功能需求也和其他群体格外不同。首先,工作占据了青年人群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其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不但要满足休憩功能,还需要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环境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技能;其次,大多数青年人偏爱新鲜事物,尤其是潮流文化,当前背景下的潮流文化、多元文化为年轻群体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喜欢表达自我、张扬个性,以自己喜好的方式探寻人生等[5]。因此,在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既要注重对青年人群职业工作的帮助,也要满足青年人不同的爱好。

2.4 思想独立,自主意识强烈

年轻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知识储备的增多也开拓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年轻一代里,独生子女占据较大的比例,父母亲人的无限关心也导致一部分青年群体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在期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也擅长表达自我的意见。青年人群的婚恋观和生育观也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家庭和社会所带来各种压力接踵而至时,青年群体就需要一个自我空间,不仅要满足其对于居住隐私性的要求,也需要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关怀和尊重[6]。

3 社区公共空间现存的问题

3.1 空间尺度设计不合理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社区居民平时交流的常用平台,其环境的好坏也对社区整体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高质量的社区公共空间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而社区公共空间的质量与空间尺度有很大的关系。在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许多设计师缺乏对社区公共空间规模的了解,导致社区空间被设计得过于空旷,很难给社区居民营造出亲切友好的氛围。社区公共空间的尺度问题在社区广场空间的设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个开阔空旷的广场,不但会造成人群组织的混乱,而且会给使用者一种高度的疏离感。设计尺度把握不恰当,将很难使社区居民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上获得良好的体验。

3.2 空间缺乏层次感,过于单调

社区居民对空间的满意度和空间的丰富性有密切的关系。假如空间过于单调,就容易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格外的无趣,进而减少在此交流的频率。目前,许多社区空间常常是设置一个单调的场地,缺少对其中内容和层次的塑造,这样不利于居民在此进行活动和交流。因此,在营造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时,应注意提升空间层次的丰富程度。

3.3 缺少社区文化的营造

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展示社区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内在的精神核心。社区公共空间的文化营造,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社区公共空间既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场所,也是社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特别是对于青年居住群体来说,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催生出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而青年群体却常常因为社交圈子的问题而产生孤独感。因此,社区文化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在的大多数社区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上只关注到了使用方面的属性,却忽视了社区文化精神的一种表达,而这恰恰是青年居住群体所特别关注的。

4 以青年群体需求为主的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4.1 打造聚集人气的交往空间

社区交往空间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交往空间位置上不仅要方便人们到达,而且要和诸如道路空间等其他空间有比较通畅的连接。如可以在社区广场采用便于人们进入的设计,避免设置太多的通行障碍物,并且适当增加促进青年人群交往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半开放场所,如休闲茶座或各类球类运动场地,以提高青年人前来进行社交活动的吸引力。社区交往空间的规划设计应当与社区外部空间有较好的融合性,使社区交往空间与街道步行空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交往空间,提高空间类型的丰富性,促进社区青年人群开展社交活动。此外,应对社区交往空间进行不同的分区设计,适当划分场地,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隔设计,让社区交往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避免其显得空乏。例如,可将社区交往空间分作不同类型,如静坐交流空间、团体运动空间、植物观赏空间等,营造多样化的社区交往空间。

4.2 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社区中的青年人多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且有着不同的爱好与兴趣,社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应满足青年人群的各种需求,青年人群因为工作、文化背景、个性的差异,对社区活动空间功能的追求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建设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如可设置一处青年人创业及职业交流平台,通过配置演讲台、桌椅等,方便青年人群在此互相交流学习,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及心得分享会等,促进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或是从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活动空间划分成拥有不同功能的区块,如健身区、读书区、影音区等等,满足青年人群不同的兴趣爱好。

4.3 契合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

在青年社区文化的营造上,应当有意识地向时下主流的青年文化靠拢,与青年居住群体产生情感之间的交互,解决青年群体在大城市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缺乏归属感的问题。在社区公共空间的景观及小品设计中,可以将青年人群的主流文化符号加以变化,运用到地面铺装、雕塑、座椅等设施当中,通过文化要素的导入,来提升青年人群对于社区公共空间的亲切感。同时,可以关注社区所在城市的特有文化,将地域特色融入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并与青年文化相结合,让青年人群在社区中生活、在使用公共空间时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这样可缩短青年群体与社区环境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青年人与自己所生活的社区间的精神文化与情感交流,增强社区间的凝聚力。

4.4 推行多方参与的社区建设模式

为青年群体打造满足其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这种社区建设的实质是由青年人发起的、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为青年群体营造场所感。青年群体场所感的营造主要有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2 种。主动模式是指让青年人自主地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提高青年群体对自己居住社区的认可程度。目前的社区建设及管理大多由社区工作人员来组织和参与的,很少有青年人群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在青年社区的建设中,要引入多方参与的理念,鼓励青年人参与到社区的改造与设计中去,在建设中融入自己的力量与想法,使青年人自己创造自己想要的社区环境,提高青年社区的场所感及归属感。

5 结语

在我国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当下,青年人对优质社区公共空间的追求不断提髙。然而,现如今国内以年轻人为主的社区公共空间中仍然存在服务系统不完善、活动空间不丰富等问题,并缺少激发青年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设计,以及年轻人缺少合适的交往空间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探索一套新的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方式,这对国内青年人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及发展非常重要。在以青年人群为主的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关注青年人群的需求,更有益于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活动空间,营造为青年人群整体发展而服务的年轻化的景观环境。

猜你喜欢

青年人营造人群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