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理念下中班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

2022-11-19丁嘉丽

名师在线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理念科学

文/丁嘉丽

引言

STEM教育理念强调科学引导、知识跨界、能力综合和创新驱动,对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反映了课程改革向生活回归的本质诉求。笔者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STEM教育理念下中班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旨在借助有效的教育引导,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发展,为幼儿日后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认识STEM 理念,明确科学素养培养方向

STEM教育是指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构成的跨学科教育模式。STEM教育理念是强调以真实问题为基点,让学习者在具体任务中综合运用多项知识解决问题的理念[1]。在STEM教育中,“科学”位于首位,表明创造性活动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知识与方法的运用。在STEM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要更新对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认识。STEM教育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活动于一体,表示科学学习活动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STEM 理念下,对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积累,要更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通过对STEM 理念的落实,可以让幼儿的科学思维得以调动,进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二、组织探究活动,支持幼儿积累关键经验

幼儿是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来学习的,只有参与探究活动才能发展科学素养。在STEM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并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关键经验。在日常科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基于STEM 理念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积累科学知识,使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并萌生出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一)基于真实项目展开探究

STEM教育理念下的探究活动以真实的项目为基础,幼儿在项目活动中针对各种问题展开探究,直至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融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要素,支持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做中学。在日常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真实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意识,调动幼儿后续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真实的科学探究项目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使幼儿的科学思维得以形成。与此同时,在真实的项目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发散思维,挖掘自身潜能,初步理解科学知识,促进科学素养的养成。

案例1:天气转凉时,幼儿看见菜场上立起了塑料大棚,纷纷想要给自己的盆栽蔬菜也做一个暖棚。于是,教师在中班开展了“保卫植物”科学探究活动。在本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细塑料管、塑料膜、纸板、绳子、画图纸等材料,引导幼儿三人为一小组展开探究。在本活动中,幼儿使用材料为植物做暖棚,并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了许多生成性问题。如当面临“植物是否会太闷?”的问题,大家一起前往菜场观察,发现塑料大棚上开着小洞,于是给自己的暖棚上也开了小洞。

上述案例中,“保卫植物”是源于生活的真实项目。在活动中,幼儿给盆栽植物做防护罩,其中包含思考、制作、观察以至设计等多种活动。这种教育模式符合STEM教育理念。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了解有关植物生长规律的知识,还可以感知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科学思维。

(二)面向问题培养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素养,表明幼儿能够有条理地展开思考,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安排好不同探究活动的先后顺序。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离不开计划能力的支持。在STEM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融入对幼儿计划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幼儿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然后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计划能力,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案例2:中班幼儿平时在植物角中浇花,发现每次都用小桶提水很不方便,于是提出可以用管道将水龙头里的水直接引到自然角。幼儿提出建议后,教师就组织幼儿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幼儿说出几种可能的材料,如PVC 管、竹筒、橡皮管。有的幼儿觉得管状积木也可以拼接起来到达植物角。师幼一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列出了计划表,包括材料收集方式、使用方式及实验先后步骤等。

在以上案例活动中,幼儿可以感知水和不同材料的特性,提升对事物性质的认知能力。幼儿在计划中列出了多种材料,这是幼儿的初步设想。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将逐个尝试材料、观察效果,进而纠正偏误,直至明确正确的思维方向,找到适宜的材料。幼儿在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后,计划能力可以得到初步培养,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形成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借助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使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发展。

(三)开展多样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实验、记录等,因此,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从初始项目中拓宽出丰富的学习空间[2]。在STEM教育中,“想”“学”“做”等都是一体的,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触发多元活动。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丰富科学探究活动内容,让幼儿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的科学材料,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实现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提升,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活动中,倘若幼儿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那就意味着幼儿已经成功突破了自我,实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案例3:幼儿平时接触图书、手工材料、卫生纸等,发现纸有很多种类型,因此,幼儿对“纸”产生了很多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玩纸游戏”。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使用纸浆、纱板和报纸造纸,二是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开展观察与记录活动。在“造纸”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液态的纸浆变成固态纸的过程。在观察活动中,幼儿观察了锡纸、糖果纸、卡纸、餐巾纸、纸牌等多种纸,了解它们在易折性、吸水性等方面的特质。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以“造纸”为中心活动,先让幼儿在动手造纸的过程中积累感性经验,认识纸的一般特性。接着,教师拓展材料的范围,开展观察、比较与记录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认识到了科学的运用途径,同时也发展了多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立足需求实施引导

幼儿的年龄较小,很多时候无法独自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也无法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对此,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了。为了激发幼儿的科学意识,锻炼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实际发展状况,立足于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需求,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理解中班幼儿的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支架[3]。

案例4:由于中班幼儿对“光”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自制投影仪”活动。在正式制作前,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做手影”的活动,引导幼儿对墙做出鹰、小狗等图案,想一想为什么会留下这些影子,然后展示纸杯、塑料薄膜等材料,让幼儿思考如何用这些材料自制投影仪。教师展示一种方法,并鼓励幼儿思考能否用其他方式制作投影仪,同时让投影出来的花纹更为丰富多样。

动手制作活动的开展要以相应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本案例中,教师先通过具体实例让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将指导与幼儿自主实践融合起来,让幼儿先基于材料展开想象,制作完成后,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此过程中,幼儿拥有了较多的自主发展空间,教师只作为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这样的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始终以幼儿为活动主体,培养幼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中归纳总结经验,锻炼幼儿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幼儿实现自我成长。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幼儿生成科学感悟

评价能够凸显出价值的维度,让具体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在STEM教育理念背景下,幼儿的发展源自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经历。因此,评价的实施要以活动为依据,同时体现多元性与主体性,让幼儿生成科学感悟。在完成某个科学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结合活动过程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准确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活动表现,以此调整后续教育方案,保证教学成效,引导幼儿生成科学感悟。

(一)展示活动成果,共享探究经验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大多会产生有形成果。如“保卫植物”活动后,幼儿完成了对“植物暖棚”的制作;“自制投影仪”活动后,幼儿用水杯、薯片筒等材料制作投影仪……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集中性地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论在计划、思考、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心得。在分享过程中,幼儿围绕自己的活动感受展开互动交流,了解各自的活动心得,培养爱科学、乐探究的学习品质。在这样的评价活动中,幼儿既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又可以从同伴身上学习到知识和技能,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能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和探究经验的分享,还可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收获,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开展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二)融入教室环境,表达成长喜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教室创设主题墙面,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实施评价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生成性科学探究活动而言,教师可以创设一面专门的主题墙,用于记录活动过程中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主题墙面是可视化的评价方式,以无声的评价传达着对幼儿的肯定,鼓励幼儿专注活动、深度学习。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瞬间,让幼儿的成长被记录下来。幼儿在每次看到自己的活动照片时,就会想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而激发后续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三)巧用教师评价,实施情感激励

在STEM教育理念背景下,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内在驱动力下展开探究,能够有效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当问题解决时,幼儿会产生成就感,且科学探究的热情会得到进一步激发。教师可运用适宜的评价语言,进一步实施情感激励,让幼儿能够保持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为后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铺垫。教师的语言激励贵在具体而精当,能给予幼儿准确的反馈。如在“自制的投影仪”活动中,有的幼儿通过直接剪裁纸张形成光的遮挡效果,教师评价:“你的方法很有创意,这也表明你理解了影子产生的原理,期望你继续保持这种爱思考、爱探究的精神。”以此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情感激励下,幼儿的内在动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幼儿能主动围绕科学现象展开探究。

结语

总之,STEM教育理念符合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运用于实践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师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支持幼儿发展关键能力,并以多元化评价贯穿活动,全面了解幼儿的科学素养发展状况,并制订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案,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素养,进而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理念科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