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而设 智慧分层
——个体差异视域下小学语文的作业分层策略
2022-11-19张美蓉
文/张美蓉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伸,不仅能集中体现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在复习、巩固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布置的作业只能满足班级内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课后作业环节效率不高、功能发挥不充分。因此,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改革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后作业的难度、数量、质量及形式进行分层设计与布置,以此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调动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一、小学语文作业分层的意义
(一)有助于新教学理念的落实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新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推动各学科课程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新型教学理念。其中,“以生为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而分层作业的布置就集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是该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环节的有效落实手段。
(二)有助于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发展需求及发展优势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充分尊重。小学语文作业分层策略的实施,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集中体现,它根据班级内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素质教育和“生本”理念下,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作业分层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层次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甚至提高学习层次,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个体差异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奠定作业分层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分层策略作为一项新型、综合的教学策略,需要一定理论基础的支持才能获得更为有效的实施[1]。因此,在以个体差异为基础,分层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认识并贯彻相关教学理念,奠定实施分层作业策略的理论基础。
第一,教师应在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理念,它的贯彻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层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作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在完成相应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使教师形成并落实正确的学生观。
第二,教师应在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转变自身的作业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学校教育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小学语文作业环节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因此,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应积极融入发展观念,结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的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素质与能力的综合发展。只有在这种具有科学性的作业观念下,教师才能对作业分层策略进行有效实施。
(二)科学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奠定作业分层策略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施小学语文作业分层策略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教师应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层的方式来为作业分层策略的实施奠定方法论基础[2]。
第一,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通过日常的学习情况、测试情况及课下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第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的层次划分标准,既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层面进行划分,也可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层面进行划分,同时还应对各个层面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A(学习基础好、学习积极性强)、B(学习基础一般、学习积极性一般)、C(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等学习层次的划分。
(三)严格把握语文作业分层策略的原则,设计有效的分层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分层化设计是实施作业分层策略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作业分层策略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遵循并把握相关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一,教师应依据主体性原则,设计具有差异性的自主学习任务。作业分层策略的主体性原则,一方面是指应以学生学习层次为基础进行作业设计,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创造。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层面的自主作业,以增强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进行《琥珀》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其中课文朗读、课文中生字词的预习是各个学习层次学生都要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布置“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这种具有自主性、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
第二,教师应对发展性原则进行科学的把握,促进作业分层策略的实施。发展性原则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的教学原则,贯穿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始终。而课后作业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也应以发展性原则为指引,结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其最近发展区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这样就能使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提升。
第三,教师应在作业分层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有效把握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实施的一种教学原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分层设计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将学生感兴趣的因素融入相应层次的作业设计中,实现寓教于乐,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有效丰富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形式,提升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环节,作业形式大体分为书写、背诵等,这种单一、僵化的作业形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作业分层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优化与拓展作业形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灵活地进行各类作业形式的选择与完成,以此实现课后作业环节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一,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学习层次中的必做作业,以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后作业环节最为重要的教育功能就是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以此促进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与布置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必做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和段落的记忆,为各个层次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教师可以构建“作业超市”,设计多种形式、多种难度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分别设计必做题“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在生字本上书写课文中一类生字”,以及“查找关于文章内容的相关动画片”“思考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等选做题。通过这样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不同层次的培养,保障作业分层策略的有效实施。
第三,教师可以组建学生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性课后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多元化兴趣小组,吸引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参加,并以兴趣小组为基础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层次划分的依据,实施分层作业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向阅读小组成员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使其能结合所学内容,对其他相关文本进行阅读,以实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和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目的。
(五)积极优化语文分层作业评价方式,促进分层作业策略的有效实施
评价环节是作业分层策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对学生的分层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树立学习自信心[3]。因此,教师应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优化与拓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与引导。
第一,教师应在作业评价、批改环节制定层次性的评价标准。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开展了具有层次性的“星级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了详尽的“星级评价”细则,并从作业正确率、书写格式、思维能力等维度制定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教师还针对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制订了“星级晋升”细则,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评价环节的教育功能从“甄别”转向了“激励”,同时也使学生参与到分层作业的评价中,促进了评价主体由单元向多元的转变。
第二,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环节进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拓展。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内容繁杂、众多,尤其繁重的作业批改工作更是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在优化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批改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批改主体的地位参与到作业批改工作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作业的批改方式。
第三,教师可以对作业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优化。作业批改方式具有多元化,如全批全改、重点批改、面对面批改、抽查式批改等。因此,在批改小学语文分层作业时,教师就可以对批改方式进行灵活的选择与运用。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策略的实施不仅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刻贯彻,还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层次的划分,并在这一基础上分层设计课后作业、拓展作业形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此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其实现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整体提升,进而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