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2-11-19李德壮
李德壮
(彰武县林草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新 123200)
林业种苗管理,对提升林业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更高重视,对林业种苗的质量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以先进技术手段为抓手,实施林业种苗的种类、结构、培育等针对性管理,以保证种苗拥有优良的品质、充足的数量,为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现阶段,林业种苗管理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影响种苗质量及数量提升,阻碍现代林业发展。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制定有效解决策略,非常必要。
1 技术要点分析
1.1 种子管理
开展林业建造,种子是最基本的材料,优良品种是培育壮苗、林木丰产的前提保障。良种种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种粒饱满、发育健全、发芽率高、发芽整齐、无病虫害、抗逆性强等。生产出优质的种子需经过多道程序,不同程序都有相应的管理要点。例如,结合目的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选择培育基地;结合种子成熟度情况,确定采集时间;结合种子饱满度等,鉴别种子品质。
1.2 苗木管理
1.2.1 苗圃地。它是林业种苗管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林木的实际生长特点及生长需要,合理选择造林地,及时清理林地内杂物。结合林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造林地面积,准确登记、划分苗圃内苗木,充分利用造林地资源。
1.2.2 催芽。贮存种子不能直接播种,播种前需进行全面消毒,并催芽。为保持恒温,宜用草席铺盖种子,当出芽率≥70%时可移除。
1.2.3 幼苗期。为确保苗期水分的充足供应,早晚应适量浇水。进入秋季后,种苗长速变缓,应加大肥料供应,提供充足营养。冬季气温低、湿度大,应及时做好抗寒防冻,避免出现大规模死亡情况。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生产设备落后
现阶段,林业种苗的批量生产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但目前我国林业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缺乏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先进生产设备支持,林业种苗的批量生产,无论在数量、质量上均难以达标。同时,负责林业种苗生产的一线工人,采用的生产方式过于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2.2 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是保障,更是动力。人才缺乏,是现阶段林业种苗管理中诸多制约因素的主要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了林业生产质量。现从事林业种植的队伍中,只能简单地开展种苗种植,无法保障种植成活率;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支持,林业种苗的成活率难以提高。此外,林业种植通常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工作条件非常差,福利待遇不高,年轻人或专业能人并不愿意深入工作,导致了人才缺乏的现状。
2.3 管理模式陈旧
现阶段,仍然沿用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模式,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思维、技术、模式,需求矛盾突出,难以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率。此外,由于种苗市场的调研不够及时、全面,信息传输存在一定误差,缺乏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引发种苗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难以与市场需求变化同步,极大影响了种苗销售。部分种植户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采用以假乱真方式销售种苗,对我国林区的绿化及现代林业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2.4 资金供应有限
林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种苗的种植及管理均需要时间;林木种植管理过程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资金不断支持,否则很难得到显著收益。资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如供应有限,则种苗无法保障、成活率无法提高,直接导致人才难以引进、管理质量难以提升。
3 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策略
3.1 改进管理观念
转变认识,挣脱传统管理约束,改进管理理念,加快我国林业发展速度并保持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学习培训机制,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更新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符的知识与技术,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心,确保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高效性。同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让管理人员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不断提高种苗种植管理水平。
3.2 优化生产设备
不断研发与林业建设相关的技术及设备,更加凸显我国林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加大林业种苗生产中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种苗的有序、高效生产。
3.3 重视人才培养
强化培养林业技术人才,提高林业种苗管理技术。引进专业技术能人,提高种苗生产技术水平;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升现有工人的综合技术素质。制定全面、科学的考核机制,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及主动性,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林业种苗管理工作的作用。
3.4 构建信息平台
引入信息化技术,重视林业种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有效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以保障林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