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现代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方法

2022-11-19涂燕茹王志泰

现代园艺 2022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绿化景观

邢 龙,涂燕茹,王志泰

(1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2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0 世纪30~40 年代,以汉斯·洛伦茨(Hans Lorenz)为代表人物的德国开启了对公路景观设计展开针对性研究的先河,日本及欧美等国家紧随其后,在公路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工程实践等各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我国的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大约起源于20 世纪末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热点和重点,在国家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及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就关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面还只是停留在固定单一的绿化模式上,缺乏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2]。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生态观日益深入人心,国民对与公路景观的生态意识和审美情趣也随之水涨船高,公路景观设计从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到现在越来越受到大众及相关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而且随着全域旅游的提出,人们对公路景观设计的期望值再度拔高,多方面对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提出改善需求,愈发凸显出其适应未来社会功能性与景观设计生态化问题,很明显,现今简单固定的公路绿化景观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相应的需求[3]。高速公路作为现今世界公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景观设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实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情趣对公路景观提出的要求?如何达到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的目标?如何解决因为进行高速公路建设而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公路景观设计?这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都与现代公路景观设计息息相关。

1 公路景观设计特点

1.1 类型不同的构成要素

各种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等不同类型的元素构成了公路景观,在诸多有形的、无形的构成要素中,公路线形选择、节点构造物及沿线景观绿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增强或减弱环境景观的美观,还对环境的质量造成影响。

1.2 变化持续的时空转换

从空间上来看,公路景观基本呈延绵起伏型,是上与蓝天相接、下与地表相连的带状空间,景观空间随道路前后相随持续发生变化。从时间上来看,公路景观既有一天内早、中、晚的日相变化,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也有车辆行驶过程中人移景异的相对位移与心理时空变化。

1.3 主体多样的景观评价

景观环境评价的主体不同,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不相同。公路景观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要素构成,多样的评价主体,再加上所在空间位置、活动模式差异巨大,评价的着眼点及原则也不尽相同。如外出旅行、美景观赏等游客多以个人的情感及体验情况出发;商业经营等投资方多注重造价成本及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道路沿线居民多是考虑交通出行是否方便快捷,是否会对生活环境等方面造成影响;公路设计、工程建设等施工方则更多考虑的是车辆行驶的技术性要求及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4 功能多重的景观环境

公路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以造型艺术营造观赏景观,且通过自身的体态性能及组织结构实现满足交通运输通行的功能,同时又将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包含在内,既有社会功能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景观观赏性,集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于一体。

2 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2.1 公路景观设计理念

以国外公路景观设计经验来看,公路景观绿化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生物、人文三方面的关系,一定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运用无强烈人工痕迹的自然化生态景观绿化来化解公路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尽可能降低公路对自然生境造成的影响,削弱公路给周边居民造成的视觉干扰,让公路上的行驶者能够看到有趣、有益、有吸引力的公路景观,同时减少其绿化植物种植的费用支出,降低公路工程整体造价成本。相较于国外,我国对于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重视程度往往远不如公路的工程设计,公路规划设计缺乏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而有效的合作,在选择路线及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且后续的景观绿化设计也没有考虑过恢复周边生态环境,而是在近期及视觉等效果上投入大量关注,忽视了绿化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生态效益。此外,公路景观绿化呈现的景观效果不仅呆板单一,与原生自然环境不相融合,需要大量的后期养护加以维持。

因此,在现代公路景观设计中,必须灵活应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合理安排、精心设计,以协调完善和改进发挥景观的各种功能,使人、车、道路、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和谐相处,探寻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这些都要求当下公路景观设计者的视野不能仅局限在修路架桥这一方面,一定要更全面、更深远地考虑问题,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向着乐途不断摸索。

2.2 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公路景观设计遵循功能性、动态性、融合性以及整体性的基本原则。强调公路建设必须要保证其安全性、便利性、可驶性以及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将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景观设计三元论概念全面引入其中,让公路景观营造真正实现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目标追求[3-4]。总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5 大原则:①安全性。现代公路景观设计讲究观赏性、艺术性等的基本前提是实用性、功能性的安全性。②生态性。各种公路环境问题的出现不断提醒着我们,现代公路景观设计必须高度重视其周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为基础,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③地域性。结合场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每个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将区域文化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塑造时代感、地域性鲜明的道路景观,让人印象深刻。④动态性。公路景观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因时因地不断做出适当调整,随时随地分析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更新方案,动态性设计,使得公路景观绿化更好地与场地实际情况契合,实现公路景观设计与实施高度统一。⑤整体性。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两相兼顾,把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以达到整体和谐美。

3 公路景观设计方法与实践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国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两山论”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断增强,目前发生的大气污染、雨洪内涝、生境破碎、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们生活各方面都造成恶劣影响,其中因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更是备受各方关注,亟待找寻解决之道。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路交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公路环保新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因此,“游在途中”的现代公路景观设计规划中必须要尽可能融入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等理念,在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景观风貌,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公路观赏效果,让人文景观得以最大化融入自然景观中[5]。近年来随着统计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广,3S 技术及三维动态可视技术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先进功能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图形叠置法、矩阵法等空间分析法的优点,提出以ARCGIS 的图形叠置分析为基础,结合公路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和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定量化分析,综合评价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通过前期科学的综合评价、分析,将生态理念合理地融入公路景观设计中,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景观设计及实践运用。现代公路景观设计就是以此为依据,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然后再规划设计,以此逐步提高公路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也应该注重公路景观的美学价值,用艺术、美观的景观设计改善我国现今公路绿化单一、乏味的现状,建设“颜值高、气质佳”[6]的公路,达到公路设计“畅、安、舒、美”的时代要求[7]。通过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搭配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而有效的合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公路建设人工干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原生自然美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公路周边的山、水、林、草等自然因素及地域特色等人文因素,为公路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创造出富有人情味的生态化公路路域环境,让旅程不再枯燥无趣,打造“乐在其中,途我自在”的乐途,让旅途中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绿化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我爱绿化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
小猴栽树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