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11-19刘晓庆涂维亮
刘晓庆,涂维亮
(1.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5)
在中国步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湖北省来说,城乡之间仍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对于构建城乡融合机制体制,已成为一项基础工程,湖北省政府虽然在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上实施了措施,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生态、“剪刀差”等一系列问题仍旧突出,为此针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观国内外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系列研究,谭明方等[1]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秉持多元化的观点,让主体在城乡之间保持目标清晰与进行有效互动,建立动态多元主体互动模式。赵永刚等[2]认为传统信息资源差距会缩小,逐步提高资源配置有效性,使城乡发展有效融合。张克俊等[3]认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关键,这利于要素交换更公平、双向自由流动,激发农村活力。许经勇[4]认为体制性障碍存在,导致城乡的分割力量较强大,城乡壁垒难以打破。Cao等[5]认为在大都市发展的带动下,对边缘区域会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推开,城乡融合效应提高显著。Du等[6]认为应将城市和乡村置于同等重要地位,重新确定制度,避免出现萎缩的状态。
根据经验来看,湖北省城乡融合呈螺旋式、渐进式的发展进程,其对基本要素如时间、技术、人力、物资等的需求较大,在基础需求得到满足后城乡融合发展的阻力才会减小,有利于湖北省实现城乡融合高效发展。
1 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
1.1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战略布局上,于2019年4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0年4月3日印发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湖北省紧跟党中央指示,严格履行《意见》的总体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内容,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其中谈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湖北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特殊且重要的一年。湖北省严格按照指示从战略、目标、政府和市场、产业、社会福利等方面,遵循城乡融合体制和政策体系等内在要求进行了总体部署,使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在战略层面更为精细。
1.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
湖北省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打破城乡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在发展上统一,达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但目前湖北省城乡经济结构两极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发展以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为主线,农村经济以传统的小农生产经营为主;二是城市的医疗、信息、卫生和教育等软硬件设施发达,农村基础设施等条件落后;三是城市与农村人口数量比例相差大。近年来,湖北省从现代经济结构着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现代化、宏观经济管控科学化为标志,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多维度将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逐步向现代经济结构过渡转变。
1.3 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了城乡资源配置
湖北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战略要求实施,保留区域特色,实现了和而不同的新亮点,许多新现象也展现出来。首先,整顿了生产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如资源要素分配更平衡;其次,健全与改革了金融市场制度;最后,分配了城乡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调节了城多乡少的不均匀状况[7]。湖北省在城乡资源配置上实现透明化,这样农业为工业所提供的不仅限于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更多的是为城市人口提供粮食、蔬菜和副食品,城市发展兼顾和带动了农业农村的需求。湖北省在城乡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局面,城市剥夺农村和掠夺农业的现象得到改善[8]。
2 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效应
2.1 城乡融合的社会效应
2.1.1 城乡人口融合效应湖北省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城镇化水平持续性提升的新时代背景下,湖北省政府听从指示,发布下乡人才政策,将城市人才逐步向乡村分流,为乡村发展掷入新鲜血液;人才下乡会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提升文化素质,有利于物质和精神方面重塑,对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留在城市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为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城乡两者间的人口融合,取长避短,对湖北省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人口融合结构互补效应。
2.1.2 文化融合效应湖北省城乡之间的文化融合效应,主要表现在城市和乡村两者间的文化要素资源互动,由传统单向过渡为现代双向的城乡文化流动。其中,湖北省以实现互惠互利为导向,以保留地域文化特色为基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原则,来实现城乡之间“合而不同”的目标[9]。
2.1.3 保障融合效应人均保费收入是指每人每年花费在购买保险的平均费用,其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保险状态。湖北省政府按照党中央指示针对城乡居民保险方面也发布了相关文件,由于湖北省各地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各地人均保费也相差甚远,从总体上看,湖北省保险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根据近年来湖北省保险业发展来看,该省的保险业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中的多个领域,人均保费有所下降,说明中国的保险制度得到落实和完善,保险业也在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保险业的发展对湖北省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有一定的保障,也为城乡快速高效融合发展各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2.2 城乡融合的经济效应
过去几年至今,湖北省经济状况处于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2020年据资料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至2.8万元/人,因此,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年实现初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3 443.46亿元,同比下降5.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个百分点,名义GDP增量减少2 384.85亿元,在大陆各省排名下调至第八,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负增长,不过降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明显收窄。但到目前为止,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从未停下脚步,所带来的经济融合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消费需求扩大。扩大消费需求是刺激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应深度挖掘城乡融合的潜力,让城市来刺激村民消费需求。
第二,资源配置均衡。湖北省城多乡少的资源分配模式壁垒被打破,这使人力、物资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保持畅通,资源使用均衡。
第三,投资需求增加。湖北省城乡发展融合必定会对道路、娱乐、学校、医院、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进行整改,挖掘和拉动了潜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湖北省生产需求逐步复苏,部分相关指标回升趋势突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势在必得。
2.3 城乡融合的生态效应
湖北省始终坚信通过乡村旅游这种具有地域特色产生拉动效应,使人们原有的价值观、消费观产生巨大变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坚定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的长效性,通过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湖北省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努力按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针对性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问题,着重提高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让生态环境创造综合效益,实现该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效应。
3 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 表层因素
3.1.1 农村生态环境因素基于城乡融合的背景,湖北省在发展经济进程中,农业生产时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超标,不仅会致使土壤板结、土壤质量降低,同时,残留的有害物也会污染水资源。根据国家化肥农药施用标准与之进行比较,湖北省化肥、农药使用量仍然略高于国家要求的总平均值,这些对食品都造成了安全问题。另外关注到湖北省城市产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农村由于在承接城镇产业的同时,也开始引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以在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空气和水污染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农村生态危机也进一步加剧。
3.1.2 产业融合协作因素湖北省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制约着该省产业的发展,粗放型经营模式与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已不相适应。第一产业作为农村的主打产业,第二、三产业作为城市的主打产业,此模式的存在制约着湖北省乡村经济的发展,加之基础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要想提高产值,就要靠城镇产业助力加工,而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道难题。因为农产品自身生产成本高,加上加工费用,使成本成倍增长,于是出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三者相脱离的状况,城乡之间信息尚未互通透明,各产业融合协作度低,销售愈加困难,湖北省各产业间协作度低,所以“谷贱伤农”现象屡见不鲜。
3.1.3 资源要素配置因素湖北省资源配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金融财政配置方面,政府对农村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发展缺乏直系性扶持,生产发展与新时代新型产业的步伐脱轨现象严重;其次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已存在的户籍制度劳动力的城乡来回自由流动有较大限制,面临医疗、教育等问题时均以各自的户口为界限;最后在专业人才和技术配置方面,核心人才均流向大城市,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布,造成农村的人才配备不合理,缺乏专业农业科技人才,新技术转化和扩散效率低。
3.1.4 城乡公共设施因素近年来,湖北省在城乡公共基础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为显著的是对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养老保险服务、教育保障服务等方面。从整体上来看,湖北省在城乡公共基础服务之间的差距有目共睹。由于基础服务设施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均衡,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人力资源在数量及质量上远远不足,教师队伍设置、医疗团队组建和体系设置的质量无法保障,导致湖北省公共基础服务实现均衡发展难度较大。
3.2 内层因素
3.2.1 “剪刀差”因素湖北省在城乡发展进程中,最大阻碍就是“剪刀差”问题,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差价日益扩大,一般物价上涨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但其上涨的幅度往往低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当一般物价下跌时,虽然工业品的价格也同时下跌,但其下跌的幅度往往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这种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表明了工农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严重影响湖北省城乡融合的进程。
3.2.2 政府主导因素城乡融合是致力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措施,也是当前实行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捷径,政府在资金和相关政策方面都给予了特别扶持。但湖北省政府的有些措施主导性过于明显,这会导致在城乡融合进程中市场化不足,政府主导的发展思路存在,将上级的思想意志替代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反倒将市场自身作用忽略,最后致使湖北省城乡融合效果欠佳。
4 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4.1 加强城乡居民意识,应援生态环境
湖北省政府应采取系列措施,如发布宣传册、负责点宣讲、网络宣扬等,使居民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意识,已经发生的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特定方案尽力挽救,尚未发生的要全面进行预防,做好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局生态意识,使城乡居民都积极融入生态环境建设,养成对生活垃圾做好分类处理的习惯,共建美丽生态湖北。
4.2 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产业融合度
在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湖北省要重视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其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城市内的发展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导,引导乡村的劳动密集型群体向城市区域迁移,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充分有效利用,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农民也有相应的收入。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有效结合,构造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提高各产业间的融合度。
4.3 强化城乡设施均衡,完善资源合理配置
湖北省应注意到在城乡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上,应对其责任分工及归属做到权责明晰,保证城乡居民各自的权益,尤其在关于城乡社会服务供给的建设中,要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加大力度,向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靠拢。另外对湖北省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方面应更重视,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在人口流动方面,实行自由流动机制,对优质劳动力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目的性鼓励,提高湖北省农村生活质量,使人才自愿从城市流入农村、改进农村、服务农村,治标先治本,解决好湖北省城乡间的资源配置问题,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4.4 修正市场经济体制,减轻“剪刀差”的恶性循环
传统的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所涉及到的面较广,主要是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湖北省在借助政府的调控力量下,逐渐修正市场机制,改善农业长期持续性处于衰退的不良状态,虽然彻底根除“剪刀差”无法做到,但“剪刀差”缺口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市场机制做好调控来减小。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且湖北省又处于疫情的特殊性时期,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冲击,所以提高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控,重视工业发展中离不开农业为其积累原料的重要性,显示出农业对湖北省的服务供给效用,稳定农产品价格,长此以往削弱原本工农产品之间的“剪刀差”扩大趋势,湖北省农产品市场与整体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4.5 借助政府引导力量,减轻二元经济的负效应
综合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借助政府的力量,才能有力量减轻二元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坚持引导为主,展示出企业主体自身的优势,符合市场化运转。同时,为了实现专业化产业聚集靠拢,湖北省政府可以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来指导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摆脱传统以大城市为核心忽视农业的两极化发展固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