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霞老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经验
2022-11-19程志花高旭东郝丽霞陈改花
程志花,高旭东,郝丽霞,陈改花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中风的主要症状是出现一些功能障碍,包括肢体运动、肌肤感觉、语言功能、肌肉调节不协调,甚至还出现神志不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死亡率下降,但是致残率却很高[1]。研究表明我国约有80%的中风患者留有后遗症,这对于患者和国家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2]。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当患者出现持续的痉挛状态后,运动迟滞,会导致永久性关节挛缩,造成终生残疾[3]。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属于“大厥”“偏枯”“痉证”范畴,古代医家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根本原因是血液循环受阻,淤血阻塞不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舒筋活血,化瘀通络[4-5]。现代很多医家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的核心难点是能否尽可能早的进行康复治疗,有文献[6]研究显示,随着方式方法的改进,康复治疗的效果特很明显。
导师郝丽霞主任医师现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委员,从事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已发表多篇论文。郝老师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主要症状虽然是痉挛性偏瘫,但是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中风,所以它的病位在脑,病变涉及肝、脾、肾三脏,致病因素主要是风、火、痰、瘀[7]。郝老师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发病机制属于本虚标实。之所以这么说,是指本虚体现在罹患中风的患者大多年老体衰,自体气虚,而气与血息息相关,气如果旺盛,那么化生血的功能就强;反之,气如果虚弱,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至因为化生不足可以出现血虚。血是阴性的,故而主静,不能自己循行,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气循行良好则血液循行也好,气滞则血淤。故中风患者本就气虚,在疾病的恢复期慢慢出现血虚甚至血瘀。基于治病求本的原则,郝老师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主要症型是气虚血瘀。标实体现在中风后由于外邪壅阻筋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者热邪伤津导致引动内风,津液亏虚;或者痰邪淤血闭阻导致筋脉不通;或者气血两虚,导致阴亏,进而无法濡养筋脉,使之拘急才发病,所以可见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症状。郝老师经常说“一个人要想保持思维活跃,行动灵敏,一定是因为人的神得到了充足阳气的濡养。脑为诸阳之首,阳气充足才能够耳聪目明。筋作为四肢活动的关键,也缺少不了阳气的温润,才能够活动自如。”气属阳,血属阴,气虚血瘀也就是阴阳失调,故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应该本着调和阴阳,濡养筋脉的原则。治疗方法为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中医药研究中,具有化瘀通络,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既可以益气活血,又可以治疗中风后遗症。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着眼于疗效,指出由于不同疾病的部位和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主张针、灸、药配合运用;针对当时部分医家忽视针灸的情况,提倡治疗手段不可偏废,应当重视针灸[8]。而且针、灸、药结合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历来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针刺的治疗方法和中医药一样,已经拥有久远的历史,并且经过多年临床证明,疗效喜人,针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舒筋通络。针刺治疗的侧重点是经络,中药治疗的侧重点是脏腑,如果针药联合的话,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取长补短,不仅能显著提高疗效,还能扩大治疗疾病的范围,甚至缩短治疗过程,减轻病人痛苦。郝丽霞老师推崇古人之道,教导我们在临床中,要客观认识到方药治病的优势和局限性,不可以忽视针刺这种没有副作用的“绿色疗法”,我们应该师其长技,将这俩种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一叶障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疗效最大化,才能让患者最满意。
1 针刺治疗
历代医家的看法是,针刺穴位,患者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这是因为刺激感应和传导,可以激发体内阳气。郝老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头部穴位的针刺。所有阳经汇聚于头部。将头针和四肢取穴相配合,一方面是治病求本,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属于中风后遗症,所以治疗中风亦可以改善后遗症的症状;另一方面是对症下药,痉证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姿势不正常,四肢取穴可以予以纠正,所以效果显著。
1.1 以百会、四神聪、水沟的头部和面部为例
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的交叉处,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阳气于此处汇合,是人体阳气最丰富的部位,与大脑内部组织密切相关,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针刺百会穴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四神聪在头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本穴归属于督脉,与膀胱经相邻,督脉从脑户入络脑,膀胱经从巅顶入络脑,穴下为髓海,针刺本穴可以增强大脑、丰富智力、使头脑平静。水沟在面部,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 1/3交点处,督脉、手足阳明经之会。针刺本穴可醒神开窍。
1.2 上肢取双侧肩鶻、曲池、合谷
肩鶻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属于三焦经,是三焦经上部分天部的气血和胳膊上地部的气血汇聚渗透点,像精液一样,水从这里气化。针刺此穴可以改善肩臂部症状。曲池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本穴可以增加脑血流量,而且曲池位于肘部,具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祛风除湿、益关节、止痹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瘫痪。合谷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此穴是阳明经之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通过调气,可以达到活血止痛的功效。
1.3 下肢取双侧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溪,三阴交、委中、太冲穴
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 2 寸,股内侧肌隆起处。该穴为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可以强筋壮骨,改善下肢痿软无力的状况。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筋会阳陵”,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又因为本穴位于下肢,下肢筋病常用。悬钟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八会穴之髓会,针刺本穴可以壮骨益髓,补肾养血,临床是用于治疗肢体瘫痪。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走行于小腿内侧,可以益肾强腰。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足三阴经气血交汇于此,针刺此穴可以改善下肢麻木。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本穴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的作用。太冲在足背,第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可以理气调血,该穴所在经络循行于下肢,故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躯干取胸、腰夹脊穴。
2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主治的是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瘀、阻滞脉络所出现的症状。治疗方法是益气活血通络。该方的君药是黄芪,目的在于补脾气以生化源,因为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故可化瘀活血。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补虚抗衰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率。臣药是当归,补血活血。佐药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使药是地龙,通经活络。君臣佐使,配伍合理,益气活血通络效果显著。
全方配伍特点:重在补气,佐以活血,气旺血行,补而不滞。
3 验案举例
患者男,59岁,因“突发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力弱1天”于2021年2月24日入院。症见:急性安静状态下起病,突发头晕,左侧肢体麻木力弱,可抬高至下颌高度,肢体僵硬,伴心慌、气紧、心前区不适,无言语不利、吞咽困难,无头痛、呕吐,今晨症状较前加重,且症状持续不缓解。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脉滑。既往高血压病20年,陈旧性脑梗死2年,脑梗死恢复期1月余。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西医诊断:基底节出血。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治则:益气活血,疏经通络。西医予以改善循环、改善神经代谢,控制血压,降脂稳斑治疗。针刺按疗程使用,配合中药口服,日1次,周6次。中药处方:黄芪3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5g,地龙12g,桑枝12g,杜仲10g,牛膝10g,甘草6g,桂枝10g。400mL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结合康复训练。治疗1月后患者左侧肢体力弱及僵硬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月后,患者左侧肢体力弱及僵硬症状明显好转。
4 预防调护
郝老师认为总的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首先,对于本病来说,防止中风是重中之重,所以要针对中风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如避免内伤积损,减少情志损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等,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这样的话,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只能是做好针对性的调护措施,如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采取针灸、推拿及相关功能训练,积极促进疾病的好转及痊愈,促进受损功能的恢复,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郝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医者仁心,治病救人不仅仅是要缓解症状,还要照顾好病人的情绪,对待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我们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不良情绪引起肝气不疏,导致气滞血淤,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后期有可能只能卧床,长期卧床会导致呼吸困难,吞咽的时候发生呛咳等情况,这就需要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经常给患者进行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排痰,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肺部感染和褥疮。针对瘫痪的肢体,我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免烫伤、冻伤,保持功能体位,这样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5 体会
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中风发病率的提高,痉挛性偏瘫作为中风后遗症之一,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郝老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发病早期就给予干预和治疗,那么将大大减轻患者本人,甚至家庭、社会的负担。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早的准确诊断病情,并且予以及时的治疗手段。郝老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胶固缠绵,单一的中、西药疗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郝老师从大局出发,然后一步步细化,准确把握疾病的表象和根本,标本兼顾,统筹全局,对症下药,运用针刺这种绿色治疗结合补阳还五汤,再加上导师所在科室是康复科,一些常规康复治疗也应用其中,临床疗效比较显著,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所以值得我们去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