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企业直接作业安全管理方法

2022-11-19曹鹏樊世勇胡顺卫南通常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407

化工管理 2022年26期
关键词:化工行业化工企业火灾

曹鹏,樊世勇,胡顺卫(南通常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407)

0 引言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尽管随着化工行业管理的不断精细化,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得到明确划分,但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事故风险以及伤害因素,可能导致化工企业在直接作业时发生安全事故,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损害当地的环境[1]。为了提升化工企业的直接作用安全度,使化工企业在作业的过程中,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以及工作秩序,将有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消除,避免财产损失与人身伤亡情况的出现,避免生产的设施设备受到损害,使人员的安全健康得到保障,就需要加强直接作用环节的管控工作,使作用过程变得更为透明[2]。本文就对化工行业企业的直接作用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化工行业企业的直接作业安全性。

1 化工企业产品的特性

1.1 理化性质易燃

许多基本化工产品具有高度的易燃、助燃和易爆特性。比如乙醚属于一种常见的基本有机物,结构式为C2H5OC2H5,呈无色透明状,具备特殊刺激气味,极易挥发,在空气作用下可氧化为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沸点仅为34.5 ℃。它的物理化学属性活跃,非常容易燃烧、爆炸。当遇到很小的点火能量后,便会出现燃烧,同时在被点燃后,其会以极快的速度出现猛烈的混合燃烧,爆炸上限为49.0%,爆炸下限为1.7%[3]。由于乙醚的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与乙醚类似的化学产品可以说不胜枚举,需要对其危险特性有足够的认识。

1.2 扩散性强

当化工产品发生泄漏的情况后,其会随着风向扩散至外围,在空气中化工产品的浓度呈现出泄漏中心最高,越往外扩散浓度越低的情况,因此在泄漏的中心位置,其浓度比爆炸上限更高,当有火源出现,则会导致爆燃的情况。而在扩散的外围,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由于和空气充分接触,因此容易处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当有火源出现,则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4]。因此当发现危险化学品出现泄漏后,需要将警戒范围尽量扩大,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设置100 m的警戒范围,同时根据现场泄漏的具体情况来对警戒范围进行确定,同时不可携带火源进入到警戒范围内,尤其是泄漏云团的外围,避免导致爆炸事故的出现。

1.3 容易出现静电

在精细化工行业使用的化工产品品种繁多,大多具备较大的电阻率,因此发生泄漏后,其容易导致静电火花的出现。如果出现小孔喷射的情况,则会呈现出极快的流速,因此容易出现高电位静电,电压可达到几千甚至上万伏。当环境中存在其他微粒物质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静电位点,容易导致高温初选,或出现放电火花,而导致爆炸发生。

1.4 爆炸风险高

液体储罐内存储的物质通常具备较低的闪点,比如:乙醚为-45 ℃、丙酮为-20 ℃、四氢呋喃为-15 ℃,当有火灾发生时,其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燃烧,且火势难以扑灭,会造成极强的热辐射,容易将周围的可燃物质引燃。同时若储罐出现爆炸,则会导致罐体出现破裂,使罐盖被击飞,或导致罐壁受到损坏,造成液体流失,引发流淌性燃烧。当乙醚发生泄漏燃烧后,不可用水进行扑灭,其容易导致流淌火的出现。在乙醚泄漏后,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及时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5]。当储罐区有流淌火、喷溅或是沸溢的情况出现,在进行灭火的过程中,若将消防枪、炮布置在防护提内,则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以及装备损坏的出现。同时需近距离有效打击火势,或对罐体进行降温,才可提升火灾扑灭的效果。燃烧的高温会使溶剂迅速气化成为可燃气体,具备极强的破坏力,其会产生较高的火焰温度,同时燃烧的速度快、辐射热高,会导致较强的冲击波。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后,由于其一般具备较低的爆炸极限,若未能实施合理处置,则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在进行火灾扑灭时,对火罐和邻近罐开展的扑救以及冷却存在一定不便。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消防车辆尽可能避免近距离作战。

1.5 救援难度大

化工产品发生的火灾由于容易出现爆炸,因此在救援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腐蚀性物质在出现喷溅流淌,或是在火灾过程中出现毒性物质泄漏的情况时,同样也会带来很大的火灾扑救难度。在火灾救援中,需根据燃烧物质具备的性质,应用适用的灭火剂进行灭火。根据着火位置以及装备的差异,应采用针对性的战术方案以及灭火技术。液化气储罐在出现火灾后,若无法得到有效的火势控制,则会在短时间内扩大燃烧范围,救援通常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1.6 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化工产品通常自身具备毒害性、易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等特点,因此当发生泄漏或出现火灾时,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复燃烧爆炸等情况,形成大面积、多火点以及立体燃烧,导致财物损伤与人员伤亡。并且在燃烧的过程中,其会导致有毒有害的气体出现,污染大气与水资源,后续治理的难度大。

2 化工企业直接作业环节的现状

化工行业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由于其生产的产品较为特殊,具备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以及易中毒等特点,具备复杂的现场环境,若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情况,或作业条件出现变化,则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引发火灾、人员窒息、爆炸等情况发生。有资料显示,在化工行业企业中,在直接作业环节发生的安全事故占全部安全事故的90%以上。因此,在化工行业企业的直接作业环节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措施予以充分落实,使直接作业过程能够把好安全运行关,可明显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化工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依靠分析化工行业企业的事故发生原因,并与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性。

2.1 化工企业未落实直接作业的安全措施

由于化工行业的现场工作人员自身的文化程度、作业经验以及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作业人员自身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无法按照要求在作业的过程中规范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在作业过程中对出现的潜在风险,选择视而不见,为了自己的一时方便,认为可以侥幸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部分作业人员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或将作业步骤进行自行简化,从而导致作业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并可能进一步诱发安全事故。

2.2 未严格落实作业现场监护人职责

化工企业的直接作业现场监护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未能按照作业票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得到充分落实进行检查,比如:作业人员是否满足作业条件要求;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件;现场是否准备充分应急器材设施,同时器材设施是否可正常使用;作用人员是否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予以提前了解和掌握,是否对作业步骤完全熟悉掌握和是否掌握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等[6]。并且部分监护人未能充分了解作业人员的身心状态,在开展作业时,未能将监护工作进行充分落实,未能对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对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操作流程的行为未及时制止和纠正,导致作业人员未能完全按照作业规程以及方案开展作业。部分监护人员擅离职守,未与其他监护人员做好调班工作,导致现场开展作业时,并无监护人员的监管。在现场作业完成后,监护人员未开展现场检查确认,为减少自身的工作量,直接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

2.3 作业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开展监督检查

由于化工厂具备较多的作业点,同时涉及到较多的直接作业环节,而负责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的人员数量并不充分,仅可检查直接作业过程中的关键装置以及重点岗位,无法全程覆盖特殊作业的全部环节。由此可能使部分车间的工作人员产生侥幸心理,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并将其形成习惯,并影响身边人,进而导致不规范生产行为变得更为严重。

3 化工企业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方法

3.1 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

将作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为作业人员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同时要做好培训内容与学时的制定工作[7]。培训员工属于企业的行为,企业不但要将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增加,同时各级部门需彻底落实培训工作,使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得以增强,能够充分掌握自身从事的岗位安全技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实施各项生产作业。

3.2 加强监护人员的安全专业培训工作

化工企业对监护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取证工作加强,在安全专业尤其是直接作业环节,将安全管控工作加强,通过管理票证审批,将现场作业前的安全管控工作加强,同时要将作业前的JSA风险分析工作做好,使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直接作业现场的负责人、施工人员以及监护人员,要积极参加安全技能培训工作,企业在实施大型工程和装置全面检修前,需要召集作业项目的负责人以及监护人员,开展安全专业教育,涵盖用电安全、起重作用、脚手架安全等,提高安全技能,使其具备的现场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增强,在培训时可应用的方法包括集中培训、视频教育、现场实习等。

3.3 作业实施过程中实施透明化管理

摄像头的应用可使违法违规“成本”得以提高,可发挥有效的震慑作用,可将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操作率提高。在化工企业开展直接作业时,对安全摄像头予以应用,可发挥提高安全性的效果,由此使作业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的透明化管理,降低直接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风险。借助摄像头开展透明化管理,可使员工对企业直接作用的不同环节以及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使员工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不再单纯的作为作业员工,而是向企业经营管理参与者转变,其可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8]。比如在开展直接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危险事故。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可在安全帽上安装执法记录仪,在开展巡查、检修以及处理应急情况时,采用执法记录仪对整个过程予以记录,不但不会增加人工成本,同时可将双手得到解放,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以往的被动监督向主动监控转变,从而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以及事后规范管理的效果。通过对录制的视频开展分析,可使直接作业过程得到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将直接作业的生产与管理效率提高,使作业现场能够得到标准化、透明化管理。

4 结语

对于化工行业企业而言,对直接作业过程开展安全管理,既属于重点内容,同时也属于难点内容。为使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开展作业前,科学辨识存在的安全风险,将安全措施能够细化落实,促使全体成员均能够参与到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将直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风险有效降低,保障企业直接作业的安全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化工行业化工企业火灾
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化工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议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估研究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探究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