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探究
2022-11-18杨冬梅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
杨冬梅 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
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内部的重要工作,其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运营成果以及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率,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效果,必须重视内控对策的全面落实,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落实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准确落实,满足事业单位健康发展需求。
一、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从事业单位角度来看,内部控制指的是在事业单位内开展的运作控制体系,而预算管理和执行也是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板块,内部控制可以实现预算执行的良好管控,所以,内部预算执行控制也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效率而落实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
二、预算内部控制的作用及必要性
(一)必要性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积极推行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持。在预算执行中,事业单位想要确保内部各项资金运作的有效性,必须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历史记录,同时也要制定良好的预算方案,确保各个部门都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避免发生事业单位资金浪费或者闲置的现象。结合现阶段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来看,资金的合理运用是推动我国政策稳步落实的核心条件,而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也是直接表达内部资金使用情况的因素,所以,预算执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以及落实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作用
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政策的落实也起到有效推动作用。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完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效率与质量,可以全面展现出事业单位审计优势,从而对整个预算环节开展全方位监管,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同时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还可以切实地加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力度[1]。
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也能够从侧面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安全。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机构,所以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由财政部门拨付。但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比较低,从而引发国家供给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没有实现全面落实和执行,如果各项财政资金无法及时地落到实处,就会很容易引发违规、挤占和挪用财政资金,不但造成大量的财政资金流失,还会导致相关项目无法正常推进。为了避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落实不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重视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执行率的提升,组织构建完善的预算内部控制对策,推动预算工作的稳步前行,进一步细化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避免财政资金损耗问题,还可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三、内控机制下预算执行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薄弱,缺乏内控管理人才
结合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来看,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的现象,思想上缺乏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受此影响,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有效地执行。据了解,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将预算编制和管理都归为财务部门的职责,在此背景下,其他部门人员无法形成预算管理意识,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在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缺乏良好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这也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存在执行力度差的问题。许多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工作中,再加上缺乏内控管理人才,很难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率。当前也有部分事业单位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但都受到形式单一和执行力差的因素影响,造成实际内部控制并没有准确落实到位。另外,也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规范性,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导致严重缺乏执行力。此外,当前的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也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专业性不足,在预算执行上并不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力度,整体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预算执行率随之下降,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其二,事业单位内控体制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致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很难发挥效用,影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
(二)预算执行基础与内控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少数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编制不合理,因此在落实事业单位内部的重点项目过程中,当需要资金支撑时,事业单位的预算需要不断调整,甚至一些部门的常用开销也要不断调整。受此影响,预算调整过于频繁且十分混乱,这不但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会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无法有效衔接[2]。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严重脱离了实际情况,这些部门为了重新获取预算经费,往往会过度消耗当前财政资金,而这也会造成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过度浪费。据调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因调整太过频繁,造成年终收尾工作影响预算执行率,也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管理水平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和内控管理不协调的实际表现有以下几点:其一,在事业单位运营中,经常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从而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无法准确落实,对后续的预算执行造成影响,并且在整个预算编制工作中,工作人员会面临着报表和数据审核,也很难达到良好的预算执行效果。其二,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缺乏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内控制度也无法有效落实到位,在预算执行上很难起到控制效果。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事中监控与事后评价环节,一些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中也往往过于形式化,缺乏整体目标和规划的有效结合,绩效评价深度不足。事业单位预算考核工作没有落实,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将预算考核纳入年度考核计划内。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奖惩机制,致使许多工作人员都存在工作惰性情绪,严重影响预算执行率,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其三,当前仍然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出现问题以后无法明确责权规划,导致缺乏完善的操作规范,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预算执行效率的根本因素,也是阻碍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事业单位缺乏内控风险意识
从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角度来看,受到当前各类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例如内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不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这些问题也是影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根本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背景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过于注重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但是却不注重预算工作的执行,而且预算执行相比于预算编制承受着更大的风险,所以预算执行环节中缺乏风险防控意识,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率。其二,部分事业单位风险防控工作不到位,各类机制也得不到有效发挥,致使在预算执行环节中很容易引发各类风险。如果事业单位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便可能给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内部控制效力的有效发挥[3]。
(四)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考核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仅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并未编制相应的季度预算以及月度预算。季度预算与月度预算的缺失,必然会导致无法进行月度和季度考核。有的事业单位在考核过程中只是将年度预算平均分配到各个季度和月度,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考核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同时也无法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引入精细化管理,还会影响到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将执行效果与财务预算数据进行对比,这种方式只能核算出预算完成率等方面的情况,不能对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预算执行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考核激励的效果,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的参与度不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四、提高执行效率的内控举措
(一)增强事业单位内控风险意识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中,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共同配合,获取内部人员的支持,才能实现良好的执行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预算执行效率,首先要全面增强事业单位内部职工的内控意识,让全体人员了解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各个部门树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理念,更好地配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及监督人员完成预算执行任务,从而有效提升预算执行效果。一直以来,因为事业单位缺少预算机制的约束,再加上考核、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使得单位的预算执行力较差。预算执行不严谨,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资金无法灵活、科学地使用。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对单位的运行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合理落实预算管理,期间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要形成应用预算管理进行绩效目标管理的工作理念,只有加强领导层对此工作的重视,促进预算执行工作有效落实,其他员工才能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4]。另外,内部控制意识作为一种形态建设工作,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在思想上的引导,让全体职工都能够认识到预算执行控制的必要性,树立起完善的内控意识,并且将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和理念融入到宣传工作中。通过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工作向下渗透,让所有人都能够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预算执行。事业单位还要结合当下的网络背景,积极开拓线上宣传渠道,把热点信息传播到公众号和微博上,引导职工树立良好的内控意识,以便让他们支持预算执行控制,为预算执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成立长效风控预警机制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提升预算执行率,还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全面做好财务信息的有效处理,并且对当前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方案。另外,事业单位也要通过风险应急预案的建设,帮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减少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与损失,全面提升事业单位预算风险防控能力。
(三)健全监管、决策系统
在推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率的目标下,事业单位也要重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充分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健全的预算执行实施监管和决策体系,强化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做好预算管理与执行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把控[5]。在开展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中,需要设置事业单位执行报表,结合各部门自身的职责,为预算决策提供科学的意见,并对整个预算过程采取全程监管,落实预算执行内部控制责任。加大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对低于序时进度的项目要进行及时上报,实现预算管理的动态化转变,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水平。
(四)制定合理科学的内控模式
财务预算执行主要内容是推进事业单位资金预算以及预估财务情况。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与社会企业有所区别,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营项目并未涉及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因此对于传统的内控模式也并不受用。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内控模式,让预算的内部控制范围覆盖整个预算的周期,为预算执行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促进预算执行效率的提升。在全面内控模式的构建中,还要制定一套系统的预算编制工作方案,设置良好的预算执行内控标准流程,明确编制的依据,以确保预算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此环节中,还要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预算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降低执行难度[6]。
(五)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管理与执行能力
事业单位要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预算执行力。为此,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构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不同的部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巩固专业知识,及时做好经验交流。开展针对性的职工再教育,提升职工专业素养,明确行业新政策,全面强化内部人员的内控管理责任,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另外事业单位也要积极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严格遵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全面提升人员道德素养,以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为目标,全面改进培训方法,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归属感,提高工作效率与执行能力。
(六)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提升事业单位预算内部控制效果,应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由该机构负责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监管。通常情况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控制部门等。预算管理部门应从事业单位领导层抽调相关人员,担任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责任人。预算管理部门还应包括相应的财会人员等。预算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预算执行管理标准、预算执行管理措施等。同时,预算管理部门还要负责确定事业单位年度发展规划以及预算编制管理等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预算执行方案等。对于预算控制部门而言,则应隶属于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部门。预算控制部门要对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同时还要承担起预算监管的责任。除此之外,预算控制部门还要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制定差异性报表,为预算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也要优化自身的能力水平,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目前,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预算执行率,为此,事业单位必须找到影响预算执行的根本原因,再结合自身情况落实内控措施解决问题,预算执行工作才能高效、稳定地开展。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很多先进技术也应用到了事业单位工作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也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对单位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