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2022-11-18栗昭生那丽莎关亚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8期
关键词:通络气虚脑梗死

栗昭生 那丽莎 贾 茜 曲 娜 关亚新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药学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急性脑梗死是当前临床中相对多发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其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会造成脑部组织血液供给障碍[1],然后导致局灶性脑缺血坏死或者软化,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对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恢复,最终达到调节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多实施溶栓法、抗凝法、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但因溶栓治疗具有局限性,且时间窗狭窄,所以基础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急性脑梗死归属于“中风”的范围,主要因日常劳累过度、神思倦怠、饮食不节等造成,患者主要表现为骤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等。所以从中医角度而言,应首先进行益气滋阴、活血通络[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100 例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加味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100 例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5例;年龄30~70 岁,平均(35.25±0.02)岁;病程1~12年,平均(6.25±0.03)年。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2~68 岁,平均(35.30±1.00)岁;病程1~11年,平均(6.30±1.0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文号:202017),参与研究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在西医临床诊断中,所有患者均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与急诊处理》标准[4]确诊。(2)在中医临床诊断中,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医内科学》中气虚血瘀兼阴虚型的辨证[5]确诊,并存在下列表现。①半身瘫痪,口眼歪斜;②言语障碍;③感觉障碍、减弱;④面色潮红;⑤五心烦热;⑥舌暗苔红,脉细数。(3)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MRI 检查确诊。(4)所有患者的发病到入院时间均≤47 h。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内分泌失衡者;③神经系统障碍者;④意识障碍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包含甘露醇注射液(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865;生产批号:210503;规格:250 ml∶50 g/瓶),降低颅压、阿司匹林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05;生产批号:201006;规格:0.3 g×12 片)调脂处理,同时应用胞磷胆碱钠[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济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45;生产批号:201006;规格:0.2 g×12 片]对神经进行调节,并实施血糖和降血压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通络方治疗,选取黄芪30 g,杜仲、当归、桑寄生、党参、丹参各15 g,麦冬、五味子各6 g,水蛭10 g。每日1 剂,煎煮2 次合并煎液400 ml,分2 次口服。

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 周,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 应用飞利浦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ONARATEK 型)[6]测定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指标,脉冲式探头频率为4 MHz,经颞窗检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血流速度,经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依据影像学确定侧支代偿分支,测定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血流频谱形态(blood flow spectrum morphology,Vs)、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水平、细胞因子水平指标 晨起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6 ml 在肝素抗凝管内,采血后30 min,采用转速3 000 r/min,半径10 cm,离心10 min,留取上清液放置在-80℃保存,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thiotransferase-3,3-MS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 量表包含对意识、语言、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视野等方面的评判,评分为0~42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3-MST 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3-M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3-MST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3-MS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3-MST 水平的比较(μg/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3-MST 水平的比较(μg/L,±s)

注 3-MST: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1.69±0.29 1.72±0.33 0.482 6 0.630 3 4.43±0.50 3.04±0.44 14.757 2<0.001 33.519 4 16.970 5<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VEGF、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Ang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μg/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μg/L,±s)

注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gⅡ:血管紧张素Ⅱ

组别 VEGF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AngⅡ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351.12±28.95 352.19±31.71 0.176 2 0.860 452.46±37.80 411.89±38.05 5.348 6<0.001 15.050 3 8.522 7<0.001<0.001 96.75±19.38 94.52±20.59 0.557 6 0.578 56.48±18.78 64.53±18.74 2.145 5 0.034 10.551 6 7.616 8<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4.29±4.12 25.04±3.17 1.020 1 0.310 7.45±2.50 11.98±1.30 11.367 7<0.001 24.708 9 26.953 4<0.001<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 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s、Vm、PI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s、Vm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I 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s、Vm水平低于对照组,PI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 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 各项指标的比较(±s)

注 TCD:经颅多普勒超声;Vs:血流频谱形态;Vm:平均血流速度;PI:搏动指数

组别 Vs(cm/s)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Vm(cm/s)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77.10±11.01 76.99±10.87 0.050 2 0.960 86.39±17.67 95.23±19.22 2.394 2 0.019 3.155 2 5.841 0<0.001<0.001 52.75±10.02 52.83±10.05 0.039 8 0.968 61.38±15.40 75.83±18.04 4.307 7<0.001 1.397 0 7.875 5 0.166<0.001 PI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1.00±0.11 0.99±0.12 0.434 3 0.665 0.86±0.05 0.73±0.07 10.685 9<0.001 8.192 8 13.233 6<0.001<0.001

3 讨论

在中医学角度中,脑梗死归属于“中风”的范围,此疾病的主要发生机制在于肝肾功能气血不足、气血衰弱的基本上,风、火、痰以及瘀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衡,气血紊乱于脑部后[7-9],导致的脑动脉阻塞。古代医家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10]。中风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分析,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占比高达60.00%,其中气虚质占比将近34.00%、阴虚质占比在20.00%[11]。这一结果说明,中风患者中,常见的证型为气虚阴虚[12]。

因此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通络方进行治疗,主要理念是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加行补肾养阴的药物,从而达到强化治疗效果的目的[13]。加味通络方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以补气益阴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气旺而滋新血化生,消脉瘀滞,活血且祛瘀生新,有祛瘀不伤正的效果,达到气旺血盈以及脑络畅通的效果。且药方中的黄芪作为君药,杜仲、当归以及党参作为臣药,达到滋补肾气的作用[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s、Vm水平低于对照组,PI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CD 可通过各项指标记录血栓情况,并进一步监护辅助溶栓情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3-MS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通络方能够更好地调节患者的3-MST、AngⅡ、VEGF 水平,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16-20]。同时也能够通过中药的作用,调节神经缺损功能。

综上所述,对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证型为气虚血瘀、阴虚型的患者,行加味通络方治疗,可显著调节患者的3-MST、AngⅡ、VEGF 水平,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通络气虚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怎样治疗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