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曲康唑与灰黄霉素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2-11-18涂盛安刘灵花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8期
关键词:真菌患儿差异

涂盛安 刘灵花 周 蜜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西九江 334000

头癣属浅表部真菌感染,亲土性或亲动物性真菌是头癣的主要致病真菌,本病易发生于动物养殖家庭,其中宠物携带的皮肤癣菌易传染至人体从而导致头癣,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但由于儿童抵抗能力相对成人较弱,因此儿童发生头癣的风险高于成年人[1]。抗真菌药物是临床治疗儿童头癣的常用药,其中灰黄霉素对多种皮肤癣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头癣的治疗,是长期以来临床治疗头癣的首选药物之一[2-3]。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研究[4-5]报道了灰黄霉素治疗头癣失败的案例,部分头癣患儿对于灰黄霉素的耐药性较差。伊曲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谱广的抗真菌新药,有望取代灰黄霉素的首选头癣治疗药物[6]。但目前临床关于伊曲康唑与灰黄霉素治疗儿童头癣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对于两药治疗儿童头癣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伊曲康唑与灰黄霉素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两药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及九江学院附属医院70 例头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35 例)与B 组(3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皮肤病学》[7]中头癣诊断标准:真菌培养与直接镜检均为阳性;②年龄6~16 岁;③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全程检查与治疗;④患儿监护人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急慢性感染;②合并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病;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无法耐受抗真菌药物;④对伊曲康唑或灰黄霉素过敏;⑤合并精神疾病,依从性差。本研究经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22332GB-004),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性别、感染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的比较(±s)

组别 例数年龄(岁) 体重指数(kg/m2)病程(d)性别[n(%)]男女A 组B 组35 35 20(57.14)18(51.43)15(42.86)17(48.57)t/χ2 值P 值8.27±1.51 8.35±1.62 1.110 0.270 20.36±3.78 20.53±3.52 0.351 0.727 5.65±0.57 5.79±0.46 1.178 0.243 0.230 0.631感染原因[n(%)]动物传染 人际传染 原因不明13(37.14)14(40.00)10(28.57)11(31.43)0.267 0.875 12(34.29)10(28.57)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所有患儿均接受头癣基础治疗,治疗前将头皮感染区域头发彻底理净,治疗期间每1~2 周理发1 次,避免交叉感染导致感染扩散;治疗期间保持头部清洁,每日洗头,外用5%复方硫黄乳膏(开封制药有限公司,250 g/瓶,国药准字Z41022241),用无菌指套蘸取药品后均匀涂擦患处,2 次/d,疗程8 周。

1.2.2 A 组治疗方法 除基础治疗外,A 组患儿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523,0.1 g/粒,国药准字H20020367),5 mg/(kg·d),1 次/d,饭后吞服,疗程8 周。患儿治疗期间均持续观察患儿头皮感染区域症状改善情况,每周进行真菌培养与直接镜检检查,若连续3 周培养与镜检结果显示阳性,则在8 周疗程基础上延长用药2 周。

1.2.3 B 组治疗方法 除基础治疗外,B 组患儿口服灰黄霉素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15,0.125 g/片,国药准字H31020775),体重≤23 kg,0.125 g/次;体重>23 kg,0.25 g/次,2 次/d,早晚服用。患儿治疗期间均持续观察患儿头皮感染区域症状改善情况,每周进行真菌培养与直接镜检检查,若连续3 周培养与镜检结果显示阳性,则在8 周疗程基础上延长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头皮红斑、脱发、黄痂、脓疱的症状改善时间。

1.3.2 真菌学疗效 两组患儿治疗第4、6、8 周时均进行疗效评价。真菌学疗效评价标准[7]:①清除:连续3周真菌培养与镜检均为阴性;②未清除:不满足以上真菌清除标准;清除率=清除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临床疗效 两组患儿治疗第4、6、8 周时均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疗效评价表标准[7]:①优:真菌学疗效达到清除标准,且患儿脱发、头皮红斑症状完全消失,头皮脱发区域有致密的新生毛发生长,无瘢痕残留;②良:真菌学疗效达到清除标准,且患儿头发症状完全消失,脱发区有新生毛发生长;③差:菌学疗效未达到清除标准或存在瘢痕性脱发症状;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3.4 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后10 周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检测患儿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变化情况。

1.3.5 药物安全性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8 周内的皮疹、恶心、口腔疼痛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A 组患儿的红斑、脱发、黄痂、脓疱改善时间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红斑 脱发 黄痂 脓疱A 组B 组35 35 t 值P 值7.52±0.38 12.95±0.43 5.810<0.001 25.75±0.52 28.82±0.67 9.792<0.001 7.09±0.71 11.86±0.76 5.737<0.001 10.52±0.65 15.19±0.82 4.969<0.001

2.2 两组患儿真菌学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第4、6、8 周的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真菌学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第4、6、8 周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P、Cys-C、β2-MG 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RBP、Cys-C、β2-M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周两组的RBP、Cys-C、β2-MG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10 周A 组的RBP、Cys-C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β2-M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P、Cys-C、β2-MG 水平的比较(±s)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P、Cys-C、β2-MG 水平的比较(±s)

注 RBP:视黄醇结合蛋白;Cys-C:胱抑素C;β2-MG:β2 微球蛋白

组别 RBP(μg/ml) CysC(mg/L) β2-MG(mg/L)A 组(n=35)治疗前治疗后10 周t 值P 值B 组(n=35)治疗前治疗后10 周t 值P 值77.86±8.35 82.46±10.73 2.002 0.049 0.76±0.16 0.86±0.23 2.112 0.038 2.95±0.43 3.23±0.33 3.056 0.003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77.43±22.56 86.59±12.85 2.087 0.041 0.093 0.926 2.166 0.034 0.77±0.19 0.99±0.22 4.477<0.001 0.476 0.635 2.416 0.018 2.87±0.57 3.35±0.42 4.011<0.001 0.663 0.510 1.329 0.188

2.5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A 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头癣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头皮或毛发皮肤癣菌感染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8-9]。头癣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皮感染部位红斑、黄痂、毛发脱落、瘙痒或存在白鳞屑等症状,由于头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若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患儿亲属、同学或朋友等亲密接触人群发生交互感染;不仅如此,头癣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导致患儿头皮毛囊损伤进而引发瘢痕性脱发,影响患儿头发美观度及身体健康[10-11]。余学良[12]指出,儿童头癣

的临床治疗目标不仅是真菌学疗效达到清除标准,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护患儿头皮与毛囊,避免瘢痕产生或缩小瘢痕面积,降低头癣对患儿头发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灰黄霉素与伊曲康唑均为目前临床治疗头癣的常用药物,两药均具有良好的皮肤癣菌抑制效果,但两药的抗真菌原理存在一定差异[13-14]。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灰黄霉素与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第4、6、8周的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灰黄霉素与伊曲康唑均具有良好的皮肤癣真菌清除效果[15-16]。结果还显示,A 组患儿的红斑、脱发等头癣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 组,表明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方面伊曲康唑具有比灰黄霉素更良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第8 周时A 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B 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受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的局限性所致。结果还显示,A 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RBP、Cys-C、β2-MG 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伊曲康唑在儿童头癣治疗中的安全性更高,患儿能够更好地耐受药物。

分析导致两组以上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是:①灰黄霉素主要通过断裂真菌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的作用,同时其还能沉积在感染部位角蛋白的前体细胞内起到抗真菌侵入的作用,但灰黄霉素的抗真菌谱较窄,对于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皮肤癣病无治疗效果,同时灰黄霉素对人体卟啉的代谢过程存在一定干扰,可能导致肝细胞内卟啉积聚进而影响患者肝功能。②伊曲康唑主要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 同工酶从而导致真菌细胞膜破裂死亡,因此伊曲康唑在儿童头癣的治疗中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同时伊曲康唑具有比灰黄霉素的更广的抗真菌谱,其对于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皮肤癣菌、着色真菌属等多种皮肤致病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有效弥补了灰黄霉素抗真菌谱窄的不足;不仅如此,伊曲康唑还具有比灰黄霉素更好的亲角质性与亲脂性,对于肝酶的影响轻微[17-18]。这可能导致了A 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B 组且不良反应率低于B 组。

综上所述,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临床疗效与灰黄霉素一致,两药的真菌清除效果均良好确切,但伊曲康唑可有效缩短头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具有更高的药物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真菌患儿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千奇百怪的真菌
奇趣的真菌王国
真菌对我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