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美学法则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运用

2022-11-18崔思雪

现代园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花境造景组团

崔思雪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南岸 400000)

植物种植设计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对植物进行搭配组合,营造出形式各样的景观。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每一种植物都有不同的植物特性,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生长的[1]。因此,受到树种的形态影响,在进行植物选择与造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对的不定性和特殊性。随着人们对居住区内环境的要求提高,植物造景在居住区绿化中也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促使居住区内植物造景的质量需要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1 形式美法则在植物种植中的设计手法

美学隶属于哲学的范畴,是18 世纪50 年代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形式美学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发展创造总结出来的规律,是运用在所有设计中通用的原则。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精神追求,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对美的事物产生了共识,则得以出现了美学法则。这种法则存在虽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探索出的美的规律,但并不是把美禁锢在框架之中,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在进行植物造景过程中,人们除了要熟悉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还要更加讲究植物的美观性,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经过长期的探索,人类将形式美概括为六大法则:对比调和、对称衡器、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参差齐一、变化统一。

1.1 对比调和

对比是指把具有明显差异的植物放置在同一环境中,体现植物间矛盾关系,突出它们的特点。比如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摆放的位置等等。不同的形态放在一起,再调节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就能够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

在整个植物造景中,可使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达到接近一致的效果,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条理美,让环境充实这一种单纯、平静的氛围。

对比与调和是植物造景中不可分离的关系,若只有调和存在,植物景观中会出现过于平稳的氛围,缺失一些灵动活泼的点缀。故而在造景中加入有差异性的植物,使安稳平静的氛围有所变化,形成调和对比。若只有对比存在,整个景观会呈现出强烈的矛盾感和割裂感,从而失去平稳感,使景观达不到协调一致。因而两者缺一不可。

1.2 对称衡器

在某一环境中,中轴线两侧的植物若在大小、颜色等形态上相同,则称之为对称。在植物造景中,我们经常沿用这种美学手法,对称具有绝对性的特性,这一特性要求在对称轴两侧无论是植物的形态、颜色、大小等全都一模一样。这样的形式通常见于街道两侧的行道树,以街道为轴线,两侧植物须完全对应,我们将其称之为列植。在居住区内,列植常会出现在居住区入口。许多植物的自身外形都是具有对称式的形态,所以在道路景观或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皇家园林中依然会沿用这种设计手法。

衡器也称为均衡。均衡体现在自然式种植中,以中轴线为界线,植物以相同的大小、距离中线不同的距离构建出均衡稳定关系,打破成规产生变化[2]。

对称与均衡,使用得当则会产生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画面。

1.3 比例尺度

比例是指在植物造景间植物的一种尺寸关系。在植物的各个造型中,每一个植物都有它本身的尺度大小、植物的冠幅大小、树种的高矮,在植物的组团中或是与其他组团之间都存在着高度、宽度、深度等等的尺度关系。适度的比例可以产生美的视觉效果。植物的组团效果,在一定的尺度比例下就能有更强的设计感。

1.4 参差齐一

整齐划一就是齐一所能体现出的形式美。由植物经过一定形式地反复种植摆放,体现有秩序的美。若在这特定的秩序感中放入跳脱的植物打破其规律,在环境内注入新活力。参差齐一与对比调和在植物造景中存有相似之处,在造景时选取一种即可。

1.5 节奏韵律

韵律存在于节奏当中,节奏中又囊括了韵律的特性。韵律会以一种规则或者不规则的方式出现,而节奏则有时存在于这种韵律中的距离,增加韵律的美感。在植物设计中,我们会追求这种节奏的距离产生的美感,实现美感的方式亦是多样的,在配置方式中,可以用各个植物组团中的距离来达到这种效果。

1.6 变化统一

统一具有一种秩序性与相同性,在植物造景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组团达到变化多样的效果,再用这些植物组团进行统一的组团配置,达到统一的效果,产生协调的植物景观[1]。

2 形式美设计实践

现如今,人们在关注居住区建筑舒适度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了居住区的自然环境,这也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愿意购买该地区的房产[3]。所谓无树不成景,居住区内“绿地不少,绿茵不足”或者“绿茵充足,杂乱无章”成了许多居住区的问题。以重庆市江北区皇冠自由城小区为例,利用形式美法则,对植物进行搭配,体现出植物本身美的特性,营造出植物之间的视觉享受,达到更好的植物配置效果。

2.1 居住区植物存在问题

该居住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调研发现:①居住区内植物生长过于繁茂,无人打理,导致人与自然缺乏互动,绿茵过多而使得环境郁闭、采光不足;②居住区内有水池,周围又有大量植物,导致滋生许多蚊虫,人们无法亲近水体,整个环境质量降低;③植物组团清一色以绿色为主,四季皆为绿色,色彩单调。

从植物造景入手,增强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验,通过改进植物配置,达到增强居住区内的采光、加大人与自然间的互动,同时也达到驱除蚊虫、减少植物维护成本的效果,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

2.2 形式美学法则在居住区植物组团配置中的运用

植物的组团一般使用的是“乔+灌+草”的形式,以乔木、灌木作为主体,植物本体紧紧相依,营造出组团的样式。

乔木以高大为特点,高度一般在6~30m,有明显主干。灌木则没有明显的主干,高度相对较低,偶尔也有比较大的灌木出现,但是高度一般不超过6m,有时会作为种植景观的主体出现,又依附于乔木以植物组团的方式出现。地被植物株丛低矮,一般不超过1m。乔木、灌木、地被植物3 种植株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组成的植物景观引领人们的视线。

在居住区内的组团设计,乔木为大叶榕、银桂、重阳木、日本晚樱,灌木使用、日本珊瑚树、细叶萼距花、南天竹、西洋杜鹃、八仙花,地被使用肾蕨、鸢尾。

该居住区用地范围较小,因此在乔木数量不宜过多,种类不宜过多;使用乡土植物,既能够节省经济,又能够使树种容易成活,形成一种简洁的美感;在植物的种植摆放采用适当重复的形式,既能体现出视觉上的简洁大方,又体现出植物的节奏感。

该居住区所种植的乔木为大叶榕、银桂、日本晚樱、重阳木及小叶榕,以最大的一棵大叶榕为中心,其余乔木则分布其周围;突出大叶榕的主体,有主有次,不喧宾夺主,有变化且不单调乏味。所种植的乔木大多为常绿树种,色彩是统一的,变化较少。因此,灌木上用南天竹果的红色、八仙花的白色、日本珊瑚树花的白色、西洋鹃的粉色、细叶萼距花的粉色和鸢尾的紫色,再由地被中肾蕨和结缕草的绿色进行调和,从里到外体现出的色彩美。乔木主体的大叶榕与周围高度较为统一的乔木高低变化产生形态的对比。灌木的颜色与乔木的常绿进行对比,突出植物色彩美。“乔+灌+草”本身就是大多数植物组团所采用的形式。这种组合内由植物本身的高低组成错落有致的变化,加深了层次感,使得视线来回变化。将自然生长的灌木与地被修剪整齐,从而突显出整齐划一的秩序感,加之自然式的乔木点缀,整个环境内既有着秩序感又不失自然的野趣。

2.3 美学法则在居住区花境中的运用

花境,主要是由宿根花卉所组成的植物群落,形成花带,具有视线引导作用。

在居住区小范围内,使用太多的高大乔木会产生压抑感,阻碍视线,带来过多的郁闭空间,使人们的活动格局变得越来越小。花境有引导视线、开阔视野的作用,用花境进行植物造景,能够使立面效果更丰富。

从花境的配置来看,花境道路中运用肾蕨、松果菊、黑心菊、矮牵牛等低矮植被。花境后方是挡墙,以建筑物作为背景进行自然式花卉组群布置,在规定的几何形硬质空间中,植物起到软化边界的效果。

在花境中用植物高低差别来进行对比,边缘用灌木作为背景,八仙花、西洋鹃作为花境背景。八仙花高1~4m,蒲苇2~3m,与前方的矮牵牛、黑心菊、松果菊、白矢车菊、薄荷、艾草等形成高低对比。用植物本身的形态来体现出美学中的对比手法。同时在花境中也运用了微地形的的手法来营造高低的对比,

在植物的色彩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高低错落的生长状态营造出景观的层次。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对比布置,营造出欢乐、野趣的景观效果。花境中黑心菊、矮牵牛种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色彩的变化。运用与矮牵牛同色系的植物,如白矢车菊、大花飞燕草、宿根福禄考等来营造出一种统一的效果,在视觉上简单大方,形成植物色彩的统一。在植物组景中产生变化统一的景观美。

2.4 形式美法则在居住区植物季相中的运用

季相也是植物造景中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在寒冷的冬日没有一片绿叶,也不能在夏日出现杂乱无章的色彩。应该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配置,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如春。在居住区中,使用花期较长的花作为基调,能够保证一年中有常能看到的植物。

选择花期较长的细叶萼距花作花境的色彩基调,花期在2-11 月,形成一片淡紫色的花田。粉色的西洋鹃和白色的日本晚樱在春天开放,形成春日明朗的色彩。夏日黄色的黑心菊与秋日紫色的矮牵牛衔接与交织,黑心菊花期的结尾与矮牵牛花期的开始,颜色的碰撞展现了植物色彩的对比,体现出跳动的美感。矮牵牛的紫色衬托出黑心菊的黄色,交相呼应,相互衬托。色彩的迥异能够体现出差别,达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3 结语

植物造景是形成植物景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居住区中,美学法则可以指导植物造景设计,园林中也可运用美学法则来进行植物造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植物种植美学的思考都会产生新的想法。因此,植物种植美学也要随着新的时代有新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迸发出新的火花。

猜你喜欢

花境造景组团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基于水族箱造景与水草养殖探究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花境及其设计制作
狠刹“移石造景”的歪风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7个单身闺蜜组团买房养老记
论园林植物造景的性质与特点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