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花夕拾》:“大先生”笔下的“小人物”

2022-11-18汤飞平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十几岁 2022年32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阿长藤野

文/ 汤飞平(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湖南新华书店集团推出湖南书香校园阅读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与湖南省内相关出版社联合编纂“四维阅读”丛书,铸湖湘阅读大观。

《朝花夕拾》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将其作为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有其特殊意义。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少年通过阅读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

本期,我们继续和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飞平老师一起品读《朝花夕拾》。

如果让大家说说《朝花夕拾》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人,你会想到谁呢?是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还是父亲、衍太太、寿镜吾先生?

我想,他们都给不少同学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但在“大先生”鲁迅笔下,个个鲜活生动、熠熠生辉。

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吧。

两位先生: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

我们先来说说“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很容易找出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这是典型的私塾老先生的形象。“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两次转折、两个“不常用”,让我们感受到寿镜吾先生看似严厉,实则和蔼宽容。“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里则呈现了一个沉醉于读书之乐的先生形象。

简单三句话,寿镜吾先生的形象和性情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见鲁迅先生白描的传神功力。

有人认为,寿镜吾先生迂腐、专制,束缚了“我”好奇、爱玩的天性,是鲁迅先生批评、讥讽的对象。你认同吗?

比如,文中说,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鲁迅问“怪哉这虫”是咋回事时,先生却说“不知道”,而且很不高兴。于是作者写道:“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

还有:“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鲁迅写人,主张“有真意,不粉饰,少做作”。在回忆自己身边的人物时,他没有刻意回避他们的缺点,也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但有时则用幽默和略带反讽的笔调,掩盖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写寿镜吾先生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倒不见得是要表现他的迂腐,当年的鲁迅也许从他读书时的神态中,朦胧地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几十年后,鲁迅还清晰记得,可见烙印之深。对于寿镜吾先生,鲁迅虽有调侃的意味,但并没有贬损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更多的是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里还浓墨重彩地写到另一位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给鲁迅的第一印象是:“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话时使用的是“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从相貌看,他和寿镜吾先生有些相似,都很瘦,也都戴着眼镜。只不过,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时候,脑海里的画面更多,更清晰。比如,他挟着的那叠大大小小的书具体有哪些,留级学生讲了哪些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也就是糗事,他都一一记得。

鲁迅在回忆这位老师时,主要写了四件事:一是帮鲁迅添改讲义,二是帮鲁迅纠正解剖图,三是关心鲁迅解剖实习,四是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通过这些事,写活了一个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医学教授。鲁迅对他充满了感激和尊敬,他写道: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两名女性:长妈妈与衍太太

长妈妈是陪伴鲁迅成长的保姆,是和鲁迅朝夕相处的人。

她长什么样呢?

翻遍《朝花夕拾》,我们只能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找到一句——“她生得黄胖而矮”。然而,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却花了不少笔墨去追溯长妈妈的真实姓名,介绍“阿长”这个名字的由来。显然,在鲁迅看来,长妈妈名字的来历,比她的外在形象更有必要交代。“阿长”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鲁迅家里之前的女工的名字,足见长妈妈身份卑微。这些交代里也渗透着鲁迅对像长妈妈这样的底层小人物的悲悯和同情。

虽然鲁迅没有详细描写长妈妈的长相,但长妈妈的形象却是鲜活的:喜欢切切察察、絮絮叨叨,粗俗、不拘小节,规矩道理多、有些愚昧迷信,但淳朴善良,对“我”的事特别上心。

儿时的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是丰富的、有变化的。看到她喜欢切切察察,“我”是讨厌的;她睡觉时爱摆“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感到无奈;她有很多“规矩”,让“我”觉得麻烦;但是,当她讲了长毛的故事后,“我”又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得知她谋害了隐鼠后,“我”又对她产生了怨恨;后来,她为 “我”买了《山海经》,又让“我”产生了“新的敬意”。鲁迅在回忆这些往事时,对已经去世三十年的长妈妈的追思、怀念和祝福是真挚而深沉的:“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朝花夕拾》中,另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便是衍太太。

从人物关系看,她是和“我”住在一个门里的邻居(原型实际上是鲁迅的一位叔祖母);从形象特点看,她是一个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爱搬弄是非的市侩形象;从鲁迅对她的情感态度看,鲁迅小时候最爱去她家玩,但慢慢看清了她的嘴脸,尤其在她散布流言称鲁迅偷了家里东西变卖之后,鲁迅对她充满了憎恶和怨恨。

这样一个小人物对鲁迅的影响却不可小觑。鲁迅后来之所以离开家乡,“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透了“衍太太”之流的嘴脸和心肝。鲁迅后来对流言家的憎恨、揭露、抨击也与她密切相关。鲁迅曾在《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中写道:“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 “衍太太”可谓伤害少年鲁迅的“流言家”。

一个朋友:范爱农

鲁迅在写他的朋友范爱农时,体现了人物形象上的“变”与“不变”。在日本留学时,鲁迅见到范爱农“高大身材,长头发”。回国后,鲁迅再见到他时:“头发上却有了白发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这是变化。但范爱农有一样东西没有变,那就是他的眼睛,文中有三次写到他的眼睛:“眼球白多黑少”“他眼睛还是那样”“他瞪着他多白的眼”。为什么特别写到他多白的眼睛呢?相传,“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善做“青白眼”。所谓“青眼”,就是以黑眼珠对人,表现出对人的正视与尊重;所谓“白眼”,则是把黑眼珠翻上去,只以眼白对人,表示对人的蔑视。写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其实在写他愤世嫉俗的性情。

在回忆好友范爱农时,鲁迅还特别提到了两件事:一是听到绍兴光复的消息,范爱农有了从未见过的笑容;二是范爱农后来生活窘迫,掉入水中淹死,而“我”疑心他是自杀。

这其实是在表现范爱农热心革命,对革命充满希望然后又失望,即使处境艰难也不趋炎附势的一面。这些追忆,也体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失望。这也是促使他努力探寻更有效的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原因。

在“旧事重提”时,鲁迅对那些小人物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有感激、敬佩、怀念和追思,也有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愧疚和歉意。阅读的时候,后一种情感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范爱农》的末尾写道:“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阿长藤野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阿长与沙县小吃
藤野先生谈鲁迅
阿长买《山海经》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阿长买《山海经》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