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2022-11-18王安琪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战略生态

王安琪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胜利,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防止返贫,为了更好的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主要的传递者和实施者,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进展与成果,加强乡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1 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不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是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究其根本都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基层干部是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领头羊,同时又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展方向的传递者与落实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干部最了解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具体政策需要基层干部传递给农民,需要他们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从而激发起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如果基层干部思想方面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现错误,甚至会与国家战略产生脱节,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1.2 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实际上也为基层干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基层干部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提升自身影响力与感召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完成这一重大挑战。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面貌、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会极大地提升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农民对基层干部的拥护与信任,增强基层干部的信心和战斗力,从而使乡村的发展、基层干部的领导形成良性循环。

2 新时代下对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党的建设在内的多方面的发展战略。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成效显著,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条件下,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这就为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包括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产业示范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基于此,乡村基层干部需要在政治素养、经济观念、生态文明观、人本观念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顺利推进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

2.1 坚定政治信念。新时代乡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融合现代社会的特色,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前瞻性,并不断提升实效性,从而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及素养。近年来,随着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也出现了十分鲜明的特色:部分基层干部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加上一直扎根在基层,存在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认识不足、思想高度难以与党中央的步调一致等状况;随着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好转,面对所取得成果,有些干部目光局限于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小农意识较为严重,不少基层干部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思想懈怠、精神腐败、脱离群众等各种问题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与发展[2]。

乡村振兴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基层干部能否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基层干部应当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比普通劳动群众更加具备突出的领导能力,遇事能够站出来,能够解决农民群众所遇到的困难,成为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必须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出问题,不犯错误。基于此,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和巩固基层干部的政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

2.2 树立生态乡村理念。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方面,既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又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为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中,明确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乡村振兴”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而提出的新战略,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被提升到新高度。农村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就是绿水青山,经济开发有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乡村若要振兴,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3]。

在早期的乡村发展中,人们主要依靠养殖业、种植业、工业等产业生产来获取经济效益,而这些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均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会产生环境污染物;而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乡村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成果,人们更加侧重扩大生产规模,而淡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明显。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层干部的有力领导下,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然而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善乡村人居生活环境,还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导向下高标准的发展智慧农业,丰富乡村的经济业态,这就给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的目标,基层干部需要树立高标准生态乡村理念,继而带领乡村人民在原有的基础上高质量的建设生态乡村,在乡村的生态环境振兴工作中有所突破。

2.3 营造城乡帮扶氛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国实现了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乡村发展跟上步伐走向富裕很重要,但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这一后续保障工作同样重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政策传递者和主要实施者,基层干部要树立针对乡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观念,在城乡群体中营造互相帮扶的氛围,建立“发达城乡帮落后乡村”“大队帮小队”的帮扶机制,接续完善城乡间、乡村间、乡村内部各大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为更好地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针对各村落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基层干部同样要树立帮扶意识,营造帮扶氛围,建立村与村之间可行性帮扶计划,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内生发展能力。鉴于此,基层干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村官等新生力量,建成一支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高质量基层干部队伍,走在帮扶工作的前列。

3 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3.1 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及方式。首先,优化教育内容。内容上更贴近基层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实际,选取与基层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如粮食补贴、家电下乡、土地政策等,使基层干部确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和扶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次,丰富教育载体。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现代公民是如何身体力行阐释党和国家的政策,如“时代楷模”黄诗燕、毛相林的事迹,“最美奋斗者”黄文秀的事迹等,使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再次,创新教育方式。坚持创新与传承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资源,配合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干部思想教育活动,挖掘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知,启发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念[4]。

3.2 提高生态乡村教育的有效性。基层干部的直接工作对象是农民,农民群体因其文化素养等各方面局限性,不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这就需要基层干部的宣传引导,因此,对基层干部进行生态建设理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大宣传工作。通过召开基层主题会议、观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视频资料以及定时定点宣讲相关政策和法律等活动,帮助基层干部群体树立环保意识。其次,基层干部要严格把控城乡村镇招商引资等活动,拒绝引进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生产企业,转变观念,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引导和共商共计中培植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自觉意识,让生态文明思想扎牢、扎实。再次,引进专家审查制度,在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的过程中,乡村干部要重视审查意见,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根据乡村具体情况修改完善乡村发展规划,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惯性。最后,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也是智慧乡村、高质量农业的形成过程,生态乡村为智慧农业提供环境基础和保障,为今后的科技乡村打下坚实生态基础。

3.3 完善对口帮扶制度及政策。首先,通过发达城市和先进乡村对口帮扶落后乡村,为基层干部开展乡村建设提供技术和教育方面的人才支持。其次,城乡间建立生态文明工作交流机制,将培养环保人才作为重点,调动城市环保和技术资源融入到乡村振兴中,进行乡村整体规划和建设,结合乡村人文、自然资源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产能,将城市的环境治理经验推广到乡村,在乡村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开展帮扶。另外,乡镇可以完善人才的“对口式”培养,组织大队队长、各村先进劳动者到发达城市和乡村学习交流,也可联系高校科研单位到乡村调研或者与发达乡村基层单位开展合作[5]。最后,通过完善“对口帮扶”政策,促进城乡间技术、生态理念、教育人才的有序流动,形成良性循环,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前乡村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成为可以信赖且必须依靠的稳定力量。就这个层面而言,乡村振兴能不能搞好,产业发展旺不旺,社会治理有不有效,关键看基层干部。因此,新时代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过程中,必须不断推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发展。基层干部不仅是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也应该是受惠者。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落实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破除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困境,不仅要从干部自身出发,还要综合考虑到返乡农民、大学生村官、扶贫书记、城乡主管领导者等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实现各类主体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才能使其真正扮演好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和引领人的角色,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战略生态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