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营造技术要点

2022-11-18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护林荒地林木

赵 倩

(焦作市温县自然资源局 河南 温县 454850)

按不同的经营目的和特点我们将森林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等;造林地按不同类型可分为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及撩荒地、采伐迹地等;不同功能、不同造林地类型的林地栽植技术要点也不同,主要是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良种壮苗,认真栽植,精心管护,使林木健壮生长。

1 造林分类

在营造森林时,根据其目的和功能,可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1 用材林

1.1.1 用材林分类。以生产各种木材为主要目的,可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材林。一般用材林是以生产各种大、中、小径材为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以满足生产上的不同需要。专用用材林以生产某一材种的用材林,如:矿区附近的矿柱林、造纸厂附近的纤维用材林、提供农具用材的林木等。

1.1.2 专业用材林树种组成。在培育专用用材林时,要栽培适当的树种,以满足工矿、企业生产需求。如:矿柱林以落叶松、蒙古栎、榆树、水曲柳等树种为主,因为这些树木的材质坚硬、有弹性、富含树脂或树胶、干形通直、耐腐朽,更适宜于坑道阴暗潮湿的环境;纤维用材林以构树、杨树等为主;提供农具用材林以白蜡、桑树等为主。

1.1.3 用材林培育。培育用材林时,要选用速生、丰产的优良树种,具体是指:生长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便可出材;材质好,用途广;便于管理,抗病抗虫;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用材林的栽植密度根据培育的材种、造林地条件、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异,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密度,以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1.2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其它林产品为主,如果品、食用油料、调料、药材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北方地区常见的经济林树种有:核桃、枣、梨、柿子、苹果等。经济林经营集约,收入稳定,对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山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林的栽植密度应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管理措施而定,要控制丰产期间各单株之间枝条不过度交接,达到在通风透光、正常结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栽植密度,达到早产、丰产、稳产、优产的目的。

1.3 防护林。以防护为目的的森林,防护林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林可分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营造防护林时,要做到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树种,形成乔灌草搭配、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多层次防护林体系,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1.4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乔木林、灌木林,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营造薪炭林所用树种应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热能高、易点燃、无恶臭、不释放有毒气体、不易爆裂等特点,如:马尾松、麻栎、刺槐、杞柳、紫穗槐等。一般来说,薪炭林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较差,且轮伐期短,对地力消耗较大。因此,所选树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还应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最好选择豆科及其他有固氮能力的树种,如:刺槐、沙棘、沙枣等。培育薪炭林应适当密植,以增加出材量。同时,也要根据栽植树种、造林地条件、造林方式合理确定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如:速生、阳性树种可稀植,反之,可密植;造林条件好的地方可稀植,反之,可密植;植苗造林可稀植,播种造林需密植。另外,尽量营造混交林,避免栽植单一的纯林。

1.5 特种用材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如: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等。尤其是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地区,大气污染问题渐趋严重,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也越来越急迫,通过营造环境保护林,可以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美化生活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以上根据造林目的而划分的林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如:用材林也起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护林也能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同时,用材林、防护林也可以为人民提供游息场所。但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都会根据造林目的,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的进行树种配置,以充分发挥林地主要的功能效应。

2 造林地分类

2.1 荒山荒地

2.1.1 灌木较多的荒山荒坡。这种造林地土壤较为干燥、板结。一般来说,荒山荒坡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较多,需要清除,以确保杂草、灌木不与新栽幼树争夺养分,保证幼树成活。但有时在生长灌木的坡地上造林,也可利用造林地上原有的灌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以及对新栽幼树侧方遮荫;有时也可在灌木坡上适当加大行距,减少造林初植密度。

2.1.2 平坦荒地。多为不便于农业利用的土地,这类荒地造林较为困难,需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后才能造林。如:沙地造林,除了选择适生树种(如白榆、苦楝等)外,还要采取合理的造林技术。固定沙地采取全面整地,清除杂草后植苗造林(秋季可用截干造林,以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半固定沙地采取带状整地(带向与主风方向垂直);贫瘠沙地要大力种植绿肥或灌木(如刺槐等)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林木生长。造林后做好松土除草、修枝除蘖、平茬等管护工作。

2.1.3 盐碱地。造林前必须降低土壤盐分,可栽种耐碱的紫穗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选择耐盐碱的树种造林;造林后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浇水等管护工作,促进林木生长。

2.2 农耕地、四旁及摞荒地。农耕地作为造林地一般是在营造农田防护林时。农耕地土壤条件好,但农耕地耕作层下土壤较为坚实,对林木根系生长不利,如不采取适当措施,会使林木形成浅根系,易患病、风倒。因此,栽植前需深耕,栽植时需挖大坑深栽。摞荒地土壤贫瘠、植被稀少,造林时可适当密植。

2.3 采伐迹地。采伐迹地也是良好的造林地,新采伐迹地光照充足,土壤疏松湿润,需抓紧时间及时进行新植幼树更新;若老采伐迹地上喜光杂草已大量入侵,土壤中的根系盘结度大,造林前必须细致整地。

3 造林技术

3.1 适地适树。要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情况,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的树种。特别是在造林地条件较差的山区、干旱瘠薄地,做到适地适树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乡土树种造林,也是适地适树的具体体现。

3.2 良种壮苗。良种壮苗抗逆性强,性状优良。选用良种壮苗造林,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同时,采用良种壮苗造林,林木群体的抗病虫害、抗寒、抗旱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会增强,可显著提升整体造林效果。

3.3 合理结构。包括栽植密度、树种搭配及配置方式、树龄结构等。结构合理的人工林,能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可以改良土壤性能,对外界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强,能达到丰产、速生、优质的效果。

3.4 栽后管理。细致整地、认真栽植、栽后精心抚育保护。做好施肥、浇水(排水)、病虫防治、修枝、间伐等工作,以确保造林效果。

猜你喜欢

防护林荒地林木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什么是碳中和?
挑剔的花种子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浅谈荒地造林技术
一颗残缺的西瓜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