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2022-11-18陈军
陈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城市景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具备美观性,更要改善环境,并具备教育价值。我国是农业大国,将农业特性加入城市景观可以推动城市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保障居民生活环境的适宜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休闲娱乐功能。另外,城市生产性景观建设时,大众可以参与家园建设,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生产性景观的含义
农业生产劳动作为生产性景观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全面显现自身生产性与劳动价值,另外生产性景观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人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生产性景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基础条件为物质的产出,在此期间会触及众多生产活动以及资产产出。在城市环境中合理融合生产性景观,有利于获得相应的资源回馈,陶冶情操,使得民众积极参与生产性景观建设,有效改善城市空气,减少环境污染。
1.2 城市环境设计中运用生产性景观的价值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身心生活压力大,迫切向往简单朴实的生活,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因此,出现了生产性景观。城市环境以生产性景观为主要设计思路,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了新方向,并且生产性城市景观可以让民众参与其中,符合民众对自然活动的追求。城市环境利用生产性景观进行设计,使得人们在参与农作物种植实践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舒缓心中的压力,在体会自然美好中改善生活状态[1]。此外,通过投入生产性劳动活动还能够得到一定的收益,从而产生成就感。同时,在城市环境设计中融入生产性景观既能产生一定的环保效果,还能时刻宣扬环保自然的意义。
2 从优势与潜力方面分析生产性景观
2.1 环境层面所体现的优势与潜力
一直以来,人工草皮和工业化农地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部分,缺少一定的特色,而且环境保护作用不明显。与之相比,农耕用地可以创建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在农业景观管理方面不用过多人为介入和干预,让农业景观自然发展即可。这就使得地表环境呈现原始生态,以便于确保整个生态圈和谐发展。基于此,这种局部健康和谐的生物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比如,城市环境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草坪铺设,这种单一作物的种植起到一定的抗水性,但不具备吸水功能,所以需要持续地维护修复,从而减少草坪上的生物群,无法保障生物链的完整。而利用各种作物种植构成的城市景观,种植过程中会经常松动土壤,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丰富材料,使得生物链得以完善。同时,良好的土壤环境可促进具有净化空气和水功效的城市植被生长。另外,由于农村自然景观中主要是乡土植物,能够在短距离内形成很多生物群,还能给一些小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所以在都市发展生产性农村自然景观,能较大程度优化都市自然环境,丰富城市生态多样性。
2.2 社会层面的优势及潜力
食物是生活必需品,但由于农业种植收入较少,很多农民放弃农业种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当今社会粮食产量减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再加上食物安全问题不断发生,食品安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各类农作物已经没有季节区分,为人们生活提供丰富的食材,但很多食物通过药物催熟,甚至一些蔬菜、瓜果往往在未成熟时就采摘,通过涂抹防腐剂可保存较长时间,还有一些食物经过长时间运输和冷藏,导致安全度降低及营养成分流失[2]。推广生产性景观,可使人们更关注食物的安全和健康,可提供本地季节性食物。
另外,饮食健康意义不能代表全部的生产性景观价值,在饮食健康之外,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也受到生产性景观的影响,借助农作物种植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娱乐消遣和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同时,人们适当地保持定量农业种植劳动,可以锻炼身体,降低肥胖病、高血压等问题发生,改善焦虑和失眠。除此之外,由于生产性景观具有“农业”和“产出”的特性,需要社会持续的种植和管护才能真正完成。故此,生产性景观的产生促进公共空间活跃度的提升,使得人们在参与农业种植活动中借助种植经验、知识以及技能等来增加交流机会。
3 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城市生产性景观设计应重视相互性和参与性
城市环境是整个城市向人们展现的重要部分,但城市景观缺少了独特性,形成同质化现象。目前,城市建设中大多景观仅供大众观赏,缺乏参与性,相比之下,互动性和参与性在生产性景观中比较明显。城市建设生产性景观时可以让大众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使得大众亲身感受是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等整个成长过程,从而充分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另外,参与种植的人们在劳作中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3]。诸如,济南市新天地小区景观设计就是加入了生产性景观,而且充分体现参与性。新天地小区专门为居民构建了一个小农场,并将小农场分割为若干块,居民可以在小地块中种植自己想要的蔬菜和水果,并在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下实现自给自足,让居民体验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基于此,人们参与生产性景观的种植活动,可帮助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加生产性景观的生机。
3.2 生态自然的城市生产性景观
城市绿地面积在城市化发展下渐渐减少,使得自然环境资源不断缩减,现如今已经濒临自然临界点,如果仍然对大自然环境进行破坏,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应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就需要人们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当中,生产性景观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们参与生产性景观建设可以起到保护自然的作用。因此,城市环境设计中融合生产性景观是必然趋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不大量改变原始场地的地貌、植被特征,尽可能种植生产性作物完成景观建设,让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呈现出自然性、生态性、多元化。通常生产性景观会产出一定的食物,吸引鸟类和昆虫,使这些动物在此繁衍生息,为城市营造生机勃勃自然环境。此外,选取植被要按照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的生长习性,来选定栽培哪一类植被。这一系列的生产性自然景观的建立,大大增加了自然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人们不仅单纯地欣赏,同时还投入其中,完成了农作物的栽培、养护、收割工作,体会植物种植的欣喜、丰收的满足,进而体会到自然界的伟大之处。
3.3 体现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城市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从种植到收割期间的各个环节,参与劳动时都可以亲身感受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种植的不易,尤其是让城市的孩子参与到生产性景观的种植活动中,可以对孩子起到珍惜和节约粮食的教育意义,相比于口头和书面教育的效果更为直观。与此同时,孩子们在农作物护理期间,可接触多种农业用具和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见识和视野,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为成长有很大帮助,从而体现出生产性景观的教育性。另外,建设城市生产性景观时,将果树作为主要种植作物,不仅可以实现绿化城市环境的效果,还增加了娱乐性。在果树成熟时期,人们在果实采摘活动中感受快乐,体现出生产性景观的娱乐性。例如,深圳市蛇口建设了一个农场展区,虽然面积不大,只有约2000m2,将其分为很多的小区域,各个区域种植不同,共有20 多种作物[4]。另外,农场还专门针对孩子构建了活动区域,在区域中孩子也可以向一些专家请教作物生长习性,以加深了解,并亲自动手为农作物除草、浇水施肥和采摘等,使得孩子在实践劳动中收获快乐和知识,由此可见,生产性景观不仅具备娱乐性功效,还起到了科普教育作用。
3.4 建设动态性及层次美感的城市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具有两大特征,具体为作物生长的动态性以及营造层次性的城市景观。一般情况下,生产性农作物生长具有迅速性,每天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是生产性景观的动态性特点。比如,玉米的生产周期只有3个月,从玉米种子种植开始直到成长为成熟的农作物,其生长速度非常快,是人们直接可以观察到的,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颜色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仅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收获过程,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一种美丽的感觉,还使得城市景观出现多样化,而且生产性景观的演变让人们体会到其他景观没有层次美感和趣味性。
4 城市环境设计中应用生产性景观的策略
4.1 加大生产性景观整体规划的重视
生产性景观想要更好地应用于城市环境设计,需要重视生产性景观的整体规划的重要性,特别要具体落实一些细节工作。因此,城市环境建设相关部门应及时分析与更新城市植物系统,再根据绿地系统与专项景观项目设计流程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更好地体现生产性作物的多元化特征。另外,合理增加种植植物的种类,并科学配置植物,取得较为成功的生产性作物种植方案,并具体应用到城市景观建设当中。
4.2 严格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设计城市景观
不同城市的环境、地貌等都不相同,所以在设计生产性景观时,要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各个城市在设计生产性景观前期需要了解与分析当地地形、气候以及地貌等,应使用科学的、符合标准的方法处理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人们构建环境良好的外部空间。如芝加哥的北格兰特公园就全面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公园合理应用各个部分的地势环境,使得其景观恰到好处。设计人员将公园的低洼处设计为稻田,利用地势优势可以获得更多水源为农田浇水,同时还起到了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5]。
4.3 本土优势重点体现
每个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每个城市的人文和历史发展各不相同,使得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设计城市生产性景观时,要充分体现当地特色,构成特色的城市景观,从而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城市文化。因此,各个城市景观建设部门应结合本土的历史环境和背景,找到能够融入城市景观的内容,并合理设计尝试生产化方案,保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北格兰特公园是根据本地农业资源优势而建立的标志性园区,在建筑设计人员者规划与种植时都是以本地代表性农产品为基础加以构建,属于人文标志的存在,并经过了科学合理的建设,使得体现出本地特点,并充满了田园生活气息,并得到了本地人的重视与青睐。
4.4 城市生产性景观应呈现多样化
由于公园内的绿植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必须明确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兼顾绿植的农业功能和生态恢复功能。农田或者是果园的运用则更加富有实践性,正是由于它所营造出来的自然环境健康,以及生机勃勃的庄稼生长环境,让人们深刻意识到四季的更迭和变化。而北格兰特公园也特别将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变化视为重大的人文盛事,这也正是芝加哥始终散发出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4.5 重视生态维护与和谐共处
在城市环境设计应用生产性景观时,应注意融合性,遵循就地取材原则,同时还要使用适当的手段,以此保障当地原本生态结构和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使得当地环境和人们能够和谐生存发展。比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了能够将建筑物和自然环境和山体形成和谐画面,就在两者之间预留了很大的空地,并在空地上进行农田耕作,还保留原来的河流[6]。另外,在学院建筑和道路中间中种植了多种多样的农作物,并由横穿校园并连接着河流的水渠提供植物生长所需水源,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丰富传统校园的生产功能,阐明经济高效的生态效应,并且对校园环境具有清洁作用,为学院师生创造一个美丽的大空间。
5 结语
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城市景观缺少独有的特色,无法展现城市文化,而生产性景观用于城市环境可以有效地解决原有问题,而且还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构建生产性景观可以丰富人们休闲娱乐生活,并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为此,各个城市景观建设时应科学合理地运用生产性景观,形成特色化城市景观,彰显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