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农作物节水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2-11-18李英雪葛瑞娟
李英雪 葛瑞娟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 邢台 054001)
邢台市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南部,气候特征为典型北亚热带气候,由于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夏季多于春季,春季多于秋季,冬季最少,夏季降雨最多,雨水主要集中在7、8 月,这个时期雨水占全年的80%。农业用水是消耗性的,灌溉农业必然需要大量的水来满足粮食生产。邢台市降雨量较少,季节分布非常不均匀,干旱季节较为明显,目前农民多采用灌溉的抗旱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建立“土壤水库”、推广节水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浪费,完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 节水工程具体内容
1.1 核心示范区田间工程建设。修建道路54000 m2,防渗管道铺设15000 m;建设涵管桥30 座,标志牌1个,集水窖池和拦水坝500 处。
1.2 试验推广站建设
1.2.1 土建工程。修建机库100 m2,机棚200 m2,修理及备料间100 m2,机具停放场100 m2。
1.2.2 机具配套生产设备。配备轮式深耕拖拉机2台、30 ~ 40 马力轮式拖拉机1 台、深耕联合翻犁3台、深松机2 台、秸秆粉碎还田收割机3 台、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3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 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 台。
1.2.3 培训设备。配备多媒体投影仪1 台,数码相机1 台,投影幕布1 台,DVD 录像机1 台。
1.2.4 监控检测设备。具有简易大型土壤水分自动检测仪2 台,土壤水分自动检测测定监控系统1 套,简易农村地区气象检测设备1 台,手提式计算机及其他相关设备配件1 台(套),打印机1 台,传真机1 台,GPS 全球定位仪1 台,检测数据处理监控系统1 套。
1.3 抗旱节水品种繁育。选择、引进、繁育抗旱新品种3~5 个。建设抗旱节水品种繁育基地2000 亩,产种50 万kg。
1.4 旱作基本农田改造。按照山、水、林、路综合治理要求,达到“保肥、保水、保土”的三保基本农田,拟实施围埂打埝20000 亩,宽带梯田改造5000亩,培肥地力10000 亩。
1.5 旱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示范和推广6 项旱作节水技术,面积达5.3 万亩次。其中:抗旱品种15000亩,配方施肥20000 亩,地膜覆盖2000 亩,秸秆还田10000 亩,抗旱保水剂应用5000 亩,免耕覆盖播种1000 亩。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与节水前对比,目前有10000 亩小麦、5000 亩花生、2000 亩棉花、3000 亩谷子,共增加效益136.5 万元,节水效益32.16 万元,节约成本30.2 万元,年增效益199 万元。合计每亩节本增效99.43 元。
2.2 社会效益。通过这项节水工程的实施和推广,一是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田间小径道路畅通,节水灌溉设施改善,作物节水、抗旱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二是基本地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幅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项目区域内饮用水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15%以上;三是加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其周边地区2 万亩贫困农户加快发展干旱作物和节水型农业,形成20 万亩干旱作物和节水型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对于保护和开发粮食种植,改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种植生产质量水平,及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生态效益。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整体综合应用,一是减轻了化肥对地表资源的污染,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化肥材料的结构,提高其利用效果,减少了化肥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充分利用有机物质,大大减少了有机物质处理不当对农村和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三是土壤的生态环境得以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明显增强,土壤的理化特性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四是减轻了病害和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起到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2.4 节水效益。对于小麦、玉米、花生、谷子等作物的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通过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建立“土壤水库”配套工程,增强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水分消耗,提高土壤肥力。通过节水项目的投入实施,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农作物早期的灌溉次数与平均灌溉用水量。通过对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项目区土壤饱和含水量约为30%,所以土壤深耕深松时只要每增加10 cm 的耕深,就可以多贮存3 mm 的降水,每亩地平均可增加20 m3的蓄水能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全年可以节水63 万m3,水的利用率提高15%以上。完全满足了项目的用水要求和排涝要求,满足了项目区的供水需求,实现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