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研究
2022-11-18于倩男
于倩男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2021 年2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党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迈出了坚实一步。但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有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指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为做好今后“三农”工作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部署的两大重要战略,实现其有效衔接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长远来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就必须辩证地探究两者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1.1 思路理念:有机契合
思路决定行动方向,理念影响执行效果。只有从思路理念上深刻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及二者关系,才会有力地推动两大战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进而更好地促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其一,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显著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否则乡村振兴就是空穴来风,更何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后,才可能解决乡村振兴中长期存在的文化、民生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其二,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一个目标任务就是到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其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提供新动力和途径。针对脱贫不久的区域,其公共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未得到完善,一二三产业发展也未实现优化升级,乡村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未能得到真正落实。总体来看,若不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极大可能会出现脱贫又返贫的情况。
1.2 目标任务:一脉相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通过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皆统一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中。
其一,脱贫攻坚战略的阶段性任务就是着力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就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旨在通过解决重点贫困地区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逐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贯彻落实惠农政策,使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贫困地区人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实质上也属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范畴。
其二,党和国家在2017 年作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主要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部署和将各类优势资源倾斜农村的方式,改变传统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而打造乡村美、农民富、宜居住的美好局面。
总而言之,无论是脱贫攻坚战略力争实现从“两不愁三保障”到生活富裕,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实现从激发内生动力到乡风文明,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来说,这两大战略都基于社会资源共享、人人机会平等和保障民生幸福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践行措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下所产生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对我国脱贫工作所取得巨大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强调需采取多种措施扎实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1 切实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重要标志。为此,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切实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组织领导力量。
第一,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主体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4]”其中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五级书记”中最直接的领导者,要真正地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就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切实提高自身政治引领能力,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不走样”。此外,必须主动与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发布的各项工作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地贯彻上级领导部署的各项决策,防止出现政令不畅通的情况。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乡镇党委书记要精准把握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考量,着力抓重点、攻难点,合理谋划农村农业发展工作。
第二,完善党组织领导人才的科学运行和考核评价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有必要将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表现纳入教育管理监督范围,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组织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并在其中选拔政治觉悟较高、业务能力水平较强和能带领农户发家致富的优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科学运行体系。同时,要充分调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及发挥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协助把好村委班子配备的政治关。在涉及制定村民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时,需采取多种形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例如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鼓励市民拨打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向政府邮箱投递建议信等形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内发性,从而更好地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2.2 优化乡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筑牢民生物质基础
重点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体系,不断推进乡村多元产业发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完善农业产业价值链和利益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第一,着力开发和打造农村产业新功能。一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利用当地的交通、人脉等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农业产品、本土乡村风情的主题,增加乡村高质量服务供给,形成乡村新的消费卖点,以带动本地乡村旅游业的兴盛。此外,探求农村农业发展的新价值,宣传具有特色的果蔬农产品,增加其附加值,打造供给—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二是瞄准农业海外市场需求,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吸引外来投资,壮大农业加工业规模。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农业国际化合作,拓宽农业海外产业链条,从而助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第二,积极探索农村产业新业态。首先,加紧利用线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深入实施电子商务服务业综合示范平台,着力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培训农业经营主体系统学习电子商务运营的相关理论知识,鼓励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加盟“拼多多、淘宝和邮乐农品”等电商平台,以实现对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着力探寻发家致富的多样化渠道;其次,积极开发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广泛应用。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乡村农业产业体系向多行业、多业态延伸,加快实现农村新业态融合发展。
2.3 依托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
各级政府必须把有关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充分发挥好脱贫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科技手段,致力于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
第一,探索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重点鼓励高校、农业研究所建立一批规范化、程序化的技术转让章程和服务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网络端。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工作队伍体系,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利用各种手段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加入志愿服务队,有效地推动人才下沉,使科技成果转移到农村,推动科技成果进户落户,促使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健全有关农业科技政策相关制度,有效地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元适用主体参与农业重大科技成果的协同推广服务体系。
第二,加紧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推进高校重点工程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物种观测检测试验站、省级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载体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多数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若要发挥其对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必须拨款提供资金帮扶,确保农业科研经费充足。这样,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在预算经费充足的基础上,协调统筹产学研创新,促使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朝着现代化、智能化和有机化方向发展,为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农业示范基地或高水平的科技示范户的展开,提供一系列高质量服务。
2.4 着力培养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给予智力支撑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着力培养一大批致力于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人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加快培养“懂农业”的经营型人才。当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呈现“空心化”“老龄化”的严重现象,导致乡村生产经营人才十分稀缺,人才匮乏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必须依托科技知识来加快培育“懂农业、爱农业、爱乡风”的农村工作人才,恰当地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好线下和网络资源,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例如电视上的农业科技频道、广播上的农业技术专栏及报纸上的农业科普知识板块等公共平台。从长远来看,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在“培育”和“引进”人才上下功夫,只有这二者充分地加以结合,才能有效地补足乡村人才的不足。同时,为牢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输送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且无缝衔接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去,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提供“智慧锦囊”。
第二,加快培养乡村服务型人才。首先,各级政府应积极地建立系统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帮扶“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组织调动村委干部认真学习党有关农业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合理地安排工作计划且严格贯彻工作要求,确保实现新型服务型人才培育的制度化、科学化。其次,重点支持“各类人才以各种形式返乡”政策,运用“乡情”产生共鸣,鼓励引导退伍军人、本省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扎根本土,努力让农村成为看得见蓝天白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风文明的美好家园。最后,加强实施新乡贤吸纳机制,鼓励经济文化领域的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告老还乡”并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帮扶或引领农村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各类资源优势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