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中心级城市道路生态景观廊道
——以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荆州路(始祖路-和睦路)工程为例

2022-11-18陈倪竹

现代园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景观道路植物

陈倪竹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1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荆州路(始祖路-和睦路)生态廊道工程简介

本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荆州路(始祖路-和睦路段)为南北向结构性主干路,全长约11km,总绿化面积约124 万m2。其中始祖路-思存路段约10666m,设计范围为7m 中央绿化带及两侧边绿带;思存路-和睦路段约392m,设计范围为7m 中央绿化带及西侧边绿带。荆州路沿线用地性质由北向南主要为物流仓储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及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其中,南段有少量的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场地现状景观基底呈现农田空地状态,场地内少有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两侧地势较为平坦。

2 道路生态廊道景观案例分析

首先,被誉为城市品质活力大道的上海世博会周边道路,它是由多条道路组成,并根据每条路的地理位置,差异化定位11 条路的景观主题。同时,引用情景式小品及花境表达各自的主题定位,增加立体绿化、当地本土植物及农业类植物,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其次,是人文与生态并存的上海世纪大道,设计利用人行林荫道和带状游园相结合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衔接带来的丰富道路层次。同时,在相邻商业地块的道路绿化设计中,采用较大面积的铺装,以满足相应的交通、集散、活动等综合功能要求。最后,南京江心洲环岛滨水道路是城市特质的印象大道,该道路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它是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不断地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在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丰富了田园景观、多水系的环绕间,更突出了当地的产业文化特色。

在对以上城市道路生态绿廊的研究中,我们深入了解到成功绿廊系统的必备品质包括以下方面:线性生态景观视觉感、慢行系统的舒适体验感、复合功能上的互动参与感、景观小品的品质精致感和文化表达上特色情感。将这些视触觉与情感的交流恰当植入道路功能中,才能更好地将道路绿廊与所在城市有机融合。

3 绿廊总体设计构思

3.1 设计定位

运用城市设计视角,以生态园林为设计主导,生活转变为叙事脉络,文化景观为表现对象,休闲游憩为功能定位,从而打造区域中心级城市道路生态绿廊。

3.2 设计原则

3.2.1 尺度适宜原则。即绿廊紧邻城市干道,既要考虑人的使用,也要兼顾行车的观赏特点,把控好尺度。

3.2.2 积极合理性原则。即合理选择材料、工艺、苗木品种及规格,考虑后期管护,优化建设投资。

3.2.3 技术示范性原则。即优先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运用,打造样板示范功能区。

3.2.4 生态多样性原则。即打造多样化的空间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3.2.5 景观生态性原则。即选择乡土、适生树种,打造以疏林草地为植物景观,营造特色的三维生境;结构系统性原则,即注意点、线、面的串联衔接,保证功能上的系统性,结构上的完整性。

3.3 设计主题

“艺景视廊”栖翼的形色主义。广义上即园林艺术与大地景观相结合,打造视觉感官绿廊;狭义上在生态栖息的基底框架下,将竖向、景观、文化、功能充分运用于场地,并结合绿意盎然、浪漫花语和彩林叠翠的植物主题,共同打造一处区域中心级空港新城典范。

3.4 设计策略

3.4.1 竖向设计。通过对竖向的梳理与整合,达到因地制宜塑造竖向空间层次的效果。通过微地形的塑造,形成开合收放的复合空间,在丰富场地竖向的同时,也增加了人行动线的空间趣味性。同时,适当增加下凹式绿地,形成滞水斑块,保证暴雨时期雨水径流通畅。地形为植物提供最适生长环境,植物借助地形塑造空间效果,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塑造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绿色景观。

3.4.2 构图、界面与空间结合的景观形态。在保证一级园路线条流畅和通达性的同时,运用自然曲线形构图,增加线条伸张力。二级园路强调体验感,增加流线的舒适性,并有主次、有序列的植入功能点。积极界面即商业与居住段,打开双向绿化围合空间,在道路人行道一侧设置进入口,同时打开商业与居住建筑界面,为后期使用预留出入口。消极界面即仓储与工厂段,打开车行面绿化围合空间,在道路人行道一侧设置进入口,在工厂与仓储建筑面进行绿化隔离。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私密空间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将实体包围起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性,增加人体行为上的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

3.4.3 文化形态。即挖掘区域背景,利用“生态基底、文化渗透”的方式植入,塑造文化景观。随着科技发展,导致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又体现与衣食住行及娱乐休闲。将互联网+时代人们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变化作为表达主题,植入设计方案中。

3.4.4 功能形态。梳理生态空间,植入适度的趣味功能,主要体现形式包括休闲游憩、亲子游乐、绿道骑行、运动健身和健康慢跑等。

3.5 种植策略

3.5.1 数字化配置管理模式。即实现常绿与落叶(4∶6)、乔木与灌木(7∶3)、速生与慢生(5∶5)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综合绿地率控制在85%左右。同时,精细化管养及自然粗放式管养比例2∶8(草皮20%+麦冬、葱兰、蔓长春、络石等80%)。

3.5.2 植物季相色彩。即运用春花秋色、夏荫冬姿的方式来确定各个区段的色彩意象主题。包括基调色:基于现有生态环境色调,尊重植物原初色,提取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调色彩作为景观环境大背景;强调色:体现植物春季繁花似锦的景观效果,打造花海大道,体现植物秋季色叶植物的变化,打造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

3.5.3 整段种植难点。即管网上方的植物种植设计,如何将该处消极空间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空间。从荆州路规划横断面来看,50m 生态绿廊中规划有热力、通讯、给水、燃气、污水、电力等市政管网,位置比较密集,该区域在植物种植设计中采用浅根系乔木或者花灌木类,如雪松、杜仲、法桐、刺槐、竹子等植物,避免深根系对管网造成破坏。

3.6 海绵城市系统

分区分段融入低影响开发措施,合理进行竖向设计,实现雨水自然收集、渗透、净化;选择耐水湿植物;大面积铺装处,重要区域以花岗石加线性透水为主,其他区域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雨水通过城市“海绵体”(池塘、河流、湖泊等)、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下雨时通过建筑物屋顶吸水排水以及地表径流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循环利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减缓城市内涝。

3.7 总体结构

一廊两带,呈三维生境;四段多点,显港区风貌。

4 绿廊分区详细设计

4.1 物流科技(始祖路——迎宾大道)

设计定位:开新章、启便捷生活;关键词:物流文化、科技便捷;文化植入:消费方式、出行方式。本段为项目起始段,结合规划周边用地性质,定位为物流段;沿道路边缘通过置石消坡来创造渗渠,并在开阔处局部设置渗塘;绿道铺装采用黑色透水沥青混凝土,休憩广场采用陶瓷透水砖铺装。

4.2 商务会展(迎宾大道——亳都路)

设计定位:展新貌、现商务新风;关键词:林荫树阵、疏林草地;文化植入:阅读方式、社交方式。本段西侧正对机场、东侧毗邻高铁南站,结合规划周边用地性质,定位为商务会展段;以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阅读、社交方式的影响为文化主题;北侧以硬质铺装及疏林草地为主,给人流集散提供空间。

4.3 产业文化(亳都路——仓储四路)

设计定位:塑新颜、造产业文明;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文化植入:通讯方式、教育方式。本段结合规划周边用地性质,定位为产业文化段;以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通讯、教育方式的影响为文化主题,设计以大面积乔木混交林为主,仿自然式种植,形成森林氧吧,即为周边人群提供亲近自然的去处,并兼具生态防护功能。

4.4 宜居生活(仓储四路——和睦路)

设计定位:营新态、造宜居空间;关键词:功能复合、休闲生态;文化植入:饮食方式、娱乐方式。本段为项目终点段,结合规划周边用地性质,定位为宜居生活段;以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阅读、社交方式的影响为文化主题,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未来居住人群的使用需求;因地制宜布置景观节点,为使用人群提供休憩、运动、放松身心的去处。

4.5 停车场设计

为道路沿线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在商务会展段与居住段设置林荫停车场,为周边使用人群提供停车场地;在物流段和产业段适当设置少量车位,为周边人群提供临时停车。其中,物流科技段46 个,商务会展段62 个,产业文化段24 个,宜居生活段52 个。

5 结语

在当代,生态景观廊道早已成为城市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道路防护上可以减少噪声、美化城市,打造一处远离喧嚣都市的净土,构建城市绿色系统网络,亦能结合当地产业分布,展现当下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市民打开一扇通向绿色未来的城市窗口,更能为商展交易提供承载地,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猜你喜欢

景观道路植物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