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及防控策略探究

2022-11-18冯彩侠马欣宇廖柏生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调运家畜

冯彩侠,马欣宇,胡 琦,廖柏生

(1.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西田各庄所,北京 101509;2.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檀州所,北京 101500;3.北京市密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1500;4.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北庄所,北京 101503)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乙类传染性疾病,其致病菌是布鲁氏菌。布病被人们所认识已有100 多年历史。1814 年Burnet 首先对布病进行了描述。布病的流行范围广,几乎遍及全世界。高发地区为地中海地区、亚洲和中南美洲等[1]。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500 000 例。近年来,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01—2010 年的人群发病率为6/100 000~19/100 000。布鲁氏菌可使全身各系统受累,其中布鲁氏菌病侵及神经系统并不少见,神经系统损害是布病严重的局灶性并发症,发病率为5%~37.5%,成人较儿童更易累及,病死率高达7%。而布鲁氏菌病对于现代化养殖行业,尤其是对奶牛和养羊行业具有较大的威胁。布鲁氏菌病患畜与阳性畜都是主要的传染源,而布鲁氏菌病可通过动物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侵入人体或牲畜体内引发疾病。除此之外,受到布鲁氏菌病感染的牲畜,可通过各种体液及死亡后被掩埋的水或土壤传播疾病[2]。从事养殖和畜牧行业产品加工及屠宰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做好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以及在对牲畜进行处理时的个人保护,就十分容易因感染而患病引发各种工作安全问题,所以做好畜牧养殖期间的布鲁氏菌病防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布鲁氏菌病的人畜感染症状表现

神经系统损害是布鲁氏菌病的唯一损害,也是布鲁氏菌病损害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 类:中枢型、周围型及混合型。其中周围型多见,可以出现在布鲁氏菌病的任何阶段,以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硬膜下脓肿、脊髓炎、脊神经根、颅神经损害或以脱髓鞘、脑血管的疾病、尿崩症、帕金森综合征及神经精神症状等形式出现,临床表现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出汗、体重减低、抽搐发作、意识模糊、多发神经根病和淋巴细胞性脑脊髓膜炎等,最常见的是脑膜炎、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在布鲁氏菌病神经系统损害中占50%。其他少见的临床症状有单纯颅内压增高、视神经乳头水肿、格林-巴利综合征和神经性耳聋等。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几年牛羊肉因用药残留较少,被称为绿色肉品,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群众的喜爱,而如果人食用了患有布鲁氏菌病的牲畜,则同样会感染布鲁氏菌病[3]。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已知有60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病的宿主,而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则是受到感染的羊、牛和猪,其次则是家养犬。例如,患有布鲁氏菌病的羊在流产后羊水经实验检测,其1 mL 的含菌量高达3 万以上,并且牲畜的带菌时间可达到1~5 a。除此之外,罕见的白质受累应与多发性硬化及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相鉴别。有些患者以精神症状起病,如抑郁、人格障碍和幻觉等,常就诊于精神科,临床医师在诊断时需谨慎。而牲畜在感染病情后会出现乳房炎、支气管炎及滑液囊炎,牲畜的全身器官都会在疾病的影响下出现病变。病菌会经由血液形成感染,形成菌血症扩散至各个器官中,进而引发牲畜出现器官病理损伤,并且病原菌也可能通过牲畜的粪便或尿液排出。人在感染了该疾病后,病情较为复杂,不仅包含上述提到的脑部和全身症状,同时还包含罕见的白质受累应与多发性硬化及进展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相鉴别[4]。研究者Gul 通过对187 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头痛(57%)、发热(57%)和出汗(30%)发生率较高,还包括体重下降、背痛、行走困难、恶心呕吐、四肢感觉异常、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尿失禁、复视、抑郁、卒中样发作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 牲畜间布鲁氏菌病发生的因素分析

2.1 防控政策缺乏延续性

在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畜牧养殖较为发达的地区,部分牧场的人畜感染率可以达到60%甚至70%。而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后,我国针对布鲁氏菌病病情的传染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牲畜的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控制在了0.09%~0.28%之间。主要是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畜牧养殖时严格执行了免、检、杀、消和处的综合防控政策,尤其时我国北方地区较为严重的布鲁氏菌病传染区通过多年的治理,达到了布鲁氏菌病控制区的标准,而个别地区则达到了稳定控制区域的标准。但自从进入了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畜牧养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家畜在养殖并且送入市场环境时调用极为频繁,这就导致布鲁氏菌病防控政策执行时难度较大,同时也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提供了路径[5]。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回升,例如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的奶牛养殖区域内,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由0.05%上升至2.31%。

2.2 产地检疫侧重点并未将布鲁氏菌病防控融入其中

布鲁氏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由于这一疾病传播速度较慢,并且死亡率较低,所以十分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在我国的畜牧养殖工作中一度未被纳入重点疫病的防控序列。近年来,各个地区强化了奶牛及牛羊牲畜的布鲁氏菌病监测,而针对畜牧商品的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缺乏良好的重视度。尤其是在家畜检疫中突出了以重大疾病为主的产地检疫,在进行档案记录时,并没有将布鲁氏菌病作为免疫和重要的检测内容。

2.3 未形成布鲁氏菌病的常态化免疫

在我国的畜牧养殖区域,家畜规模养殖场及畜牧养殖个体户在一段时间内中断了针对布鲁氏菌病的免疫,这就导致家畜在养殖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布鲁氏菌病感染的病处,会通过排泄等方式对外进行细菌的排放,并且排菌量较大,这就导致养殖场地及畜牧养殖的环境和生产工具遭到污染。而已检测出阳性畜的饲养场,往往会因消毒不彻底而引发二次感染的现象。所以在养殖区域内有效地开展布鲁氏菌病常态化免疫工作是现代养殖环境中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6]。

2.4 养殖场盲目对家畜进行调运

一部分以养殖业为主的个体户或养殖场,在向外调运家畜时,并没有向当地的卫生监督所上报,存在较为明显的外调随意性,同时部分进货商对于输出地的动物疫病流行状况缺乏重视。在调运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奶牛或羊等家畜进行详细的布鲁氏菌病疾病检测,导致家畜在调运后并没有接受有效的隔离观察,甚至有部分养殖单位直接将调运家畜与当地家畜混圈饲养,导致疫病在调运过程中出现传播形成家畜之间的互相感染。

3 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策略

3.1 定期开展养殖场的布鲁氏菌病检查与建设消毒工作

牲畜规模养殖场及种畜饲养场在进行养殖时,需要进行有效的普查和复查。普查或者复查一般需要在阳性畜扑杀并淘汰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健康的牲畜进行检查并开展集体免疫工作,而新调入的牲畜则需要进行补检和补免。检出阳性畜的养殖场则需要彻底对所有的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尤其是还需要针对圈舍内的粪便进行清除堆积发酵处理。针对养殖场的环境则需要采用强力杀菌剂,例如可以采用2%~4%的苛性钠或者10%的热石灰乳对圈舍及牲畜所使用的各种设备进行彻底消毒,随后再次利用前应当用清水对其进行冲洗,并采用常规消毒剂喷雾消毒后再行利用。

3.2 强化动物输出地的产地检疫工作

为了避免布鲁氏菌病疫情出现广泛传播,需要饲养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而如果需要进行牲畜的调入,则应该首先向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上报并按要求进行备案,这样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输出地的动物疫病流行环境。在进行牲畜的调运时,应当选择布鲁氏菌病防控安全区内的饲养场或者种畜场。而在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一年半左右的所有牲畜,都需要在孕初前进行全群的布鲁氏菌病琥红平板凝集试验,及时将其中的阳性牲畜剔除。而布鲁氏菌病化验诊断意见需要作为动物调运检疫的凭据,并按要求进行备份和记录。而在布鲁氏菌病免疫有效期内的牲畜调运需要由相关工作人员查验这一养殖场的养殖档案,如果曾经出现过布鲁氏菌病疫情,则需要对调运后的牲畜进行有效的隔离观察,确认其安全后再对其进行饲养,这样能够保证动物调运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调运出现布鲁氏菌病疫情[7]。

3.3 切实保障动物检疫部门工作经费及布鲁氏菌病阳性畜淘汰补助经费的有效落实

由于产地检验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检疫人员在进行处理时需要到场到户进行现场检疫,而由于这一工作产生的差旅费用和运载动物的车辆费用都需要予以报销,否则有可能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的检疫积极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无法获得最优的检疫效果。各个养殖区域的财政部门需要将这一经费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除此之外,在各个省市的养殖环境中,针对布鲁氏菌病阳性畜的扑杀补助标准,需要根据市场行情适当调整,这有助于提高淘汰阳性畜的处置力度。目前我国的养殖环境中也有一部分地区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及时兑现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导致养殖户病畜处理费用的总量受到影响,这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阳性畜瞒报的情况。通过提供扑杀补助资金及动物检疫经费,能够使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财力支持和物力支持得到有效的保障。

3.4 强化牛羊个体屠宰人员的有效监管

我国的相关动物卫生监督部门需要对辖区内的牲畜个体屠宰人员做好备案登记,并针对其防控知识做出相应的培训,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出台牛羊定点屠宰管理,规定针对不具备建设大中型定点屠宰场的地区,在进行处理时,也需要落实小型牛羊屠宰点的优化管理办法。在进行管理时,需要由当地的动物检疫部门与屠宰部门配合,按要求派遣检疫人员获报检后定期开展产前产地检疫验证及牛羊屠宰同步检疫工作,切实做好屠宰这一环节的布鲁氏菌病疫情防控,坚决杜绝私自处理和监管不力的情况发生[8]。

4 结束语

布鲁氏菌病的管理是目前我国在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面积较广,并且传播方式多样化,同时布鲁氏菌病又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所以在进行布鲁氏菌病疫情的防控时,不仅需要对牲畜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相关养殖人员和屠宰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建立完整的检疫体系,并针对相关防控工作进行优化使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得到控制,这样有助于促进我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调运家畜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隐蔽而凶险, 布鲁氏菌病缘何又“抬头”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浅谈家畜饲养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防汛积石调运预案关键因素浅析
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蕉坝乡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线性规划运输方案在集装箱空箱调运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