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行为心理的高校老校区景观改造
2022-11-18黄明慧
黄明慧,芮 潇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 210088)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也是校园使用者中占比最高的一类人群。因此,校内设置的各种活动场所应首先满足大学生的使用感受和心理感受。学生拥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源于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建设,这不仅会增加学生户外活动的频率,也能满足学生在使用方面的各种需求,产生好的身心感受,提高学习与交往的效率。而高校老校区往往具有历史性的特征及文化内涵。因此,在老校区的校园景观改造中,应结合校园办学特色及校园文化,使艺术性与功能性高度统一,视觉系统上营造出一个具有意境美,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空间。
1 大学生行为心理
本研究中大学生行为指的是大学生在校内不同景观场所的所作所为。而“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对各种校园内景观的心理价值评价,以及因景观而产生的各种心理情感与思考。
探索大学生行为心理和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切实地考虑设计的需求,以使用者行为为依据来研究他们的活动心理,对老校区景观改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实质性策略[1]。
1.1 行为心理
“行为”是指有机生命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身体反应,其表现于人们的身体外部、内部,且强度大小不一。而人意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被称为“心理”。心理学通过人们的各种行为举止,研究人类反应与外部刺激之间所产生的联系,从而根据外界的各种刺激因素预判反应的发生,或根据人类的反应来推测出所引发刺激的因素,最终达成预测和调控人类行为的目的[1]。
1.2 大学生行为心理的特征需求
相较于其他学习阶段,大学阶段的生活内容相对丰富,时间与空间的范围也更大,因年龄上的原因,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具有想法和计划,行为表现更具多样性,因此也会需要更多样的校园景观环境。
1.2.1 学习。教书育人是大学校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最大的需求。校园室外空间的景观设计,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场地,这种学习可以是文化方面的学习,也可以是体育活动如篮球、街舞、滑板类的学习。
1.2.2 社交。通过社交,学生们能够感受友谊,从交往中获得来自同伴的友谊、关心和鼓励,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因此,在校园户外景观设计中也要注重交往空间的建设。
1.2.3 归属感。归属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而熟悉的环境能够增强人心理的安全与归属感,增加大学生对校园的亲切感。因此,校园景观设计需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性,打造富有校园自身特色的景观空间。
1.2.4 舒适感。人的舒适感来自于生理,也来自于心理。一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可以让人感受到生理上的舒适,而良好的景观环境也能让人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所以,校园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打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环境,拥有尺度亲切的景观小品、人性化的休憩设施等。
1.2.5 视觉审美。校园景观环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审美高度。为了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心理模式,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审美能力,校内活动的场所景观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视觉美感。
1.3 景观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景观的形象具有3 个特性,分别是直观的物态性、四维的时空性、全面的通感性[3]。因此,景观可以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人们身心压力的调节与释放。
室外空间中有很多因素,例如新鲜的空气、阳光、小河流水等都可能对人的身体及心理产生有益影响,比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能力、帮助机体降低血压等。因此,高校校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感受也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好的自然环境能够帮助同学们放松身心、精神,产生积极影响,使心态平和,陶冶情操。
2 高校老校区校园景观特征与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与学校形象密切相关,而校园景观环境是高校人文精神的载体,体现着大学自身的特色,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承载着道德教育作用。同时,校园空间景观也是一块具有社会综合功能的绿地,能够融入城市中不同尺度空间,成为城市休闲的交流空间。
裴主事有些紧张:“华老板从地摊上收来一只旧香囊,绣工很精,说兴许是宫里流出来的,只是太脏太旧。老板让厨娘清洗一下,看看再说。厨娘将里面的残香倒出来,放在窗台上晒。黑咕隆咚的一小坨,也看不出好坏。”
2.1 老校区的校园景观特征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高校教育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建设新的校区。但随着建设重点的变化,“粗放式”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成为了大学校园老校区景观面临的主要问题。旧的校园景观特征可概括为:①老校区内空间因早已规划,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景观改造;②校内树木长势良好,绿化率较高,但杂乱无章,绿化利用率较低,部分户外活动场所也因此受到影响,显得过于封闭阴暗;③总体景观设施老旧,风格不一,缺少视觉美感,部分设施维护不当,破损严重。
2.2 现阶段老校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2.2.1 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恶化。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校园周边原本便捷、优美、简单的环境变得多样且混杂。高层建筑与新老小区交杂、人群密集、交通产生的噪音问题也对校园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2.2 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校园交通产生影响。曾经的校园以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因此老校区的交通设计也是以人行为主。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复兴,小轿车的普及,使校园内部的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原有的停车位供不应求,严重地挤占了学生原有的社交空间。同时,车流的频繁出入也打破了高校校园原有的宁静。
2.2.3 老校区的历史性与现代化智能发展产生冲突。通常老校区历史建筑风格独特鲜明,但校内设施老旧,原有的设备无法满足现需的功能,新增的管线系统、空调等设备直接安置在原有建筑的墙体内外面,打破了原有的历史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2.2.4 新修高层建筑使老校区原有空间布置产生影响。早期高校建筑的规划多以4 层为最高层,尺度宜人。但20 世纪90 年代后,高层建筑开始普及,为了满足教学需求,高层建筑开始在校园盛行,虽然材料与颜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高耸的建筑体量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老校区原有的空间尺度,从而也影响了舒适的校园景观空间。
纵观现状,国内的高校校园景观建设还处在较初始的阶段,大部分的课题研究并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现状,尤其是对高校校园内部景观空间的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等的内涵发掘还不够细致,所提出的改造建议也不够具象,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完善。
3 基于大学生心理对老校区景观改造的策略
3.1 改造目标
人是环境的产物,而校园景观环境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载体,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反映在行为上。在明确高校老校区的景观特征和大学生的心理行为需求后,提出了几个关于改造老校园景观的目标:①保留老校区内原有的景观空间布局,比如校园内较大型的乔木,以及具有纪念性景观的保护等,并非全部推倒重建,而是将环境和景观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②优化老校区的交通流线;③营造老校区的人文气息;④合理利用植物优势,满足植物空间需求,创造具有意境美的植物景观环境[4];⑤注重老校区文化性景观和纪念性景观的建设与保护,突出校园历史风格,努力提升大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亲切感;⑥完善并统一校园内的景观风格,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积极丰富场地内被忽视或不合理规划的边缘地带,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活动设施和场地的需求;⑦进一步优化校内休憩活动设计造型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在保证基本使用需求外,满足大学生的舒适感需求;⑧打造比例适宜的开放性交往空间与较私密安静的个人空间,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与社交需求。
后续改造策略与设计研究中,高校老校区景观既要满足使用者行为与心理的需求,又不能忽视老校区的景观改造目标。
3.2 设计原则
3.2.1 归属感的校园。归属感能够给人安全、庇护的感受,独特的校园景观能增进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进而增进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
3.2.2 丰富的空间景观。学习之余一定的活动或锻炼,能很大程度缓解学习生活上的压力,景观空间设计要积极创造不同的体验空间,让大学生们接触自然,开展户外活动。
3.2.3 便捷的交通体验。校园内的交通需具备较好的通达性,同时配合标识系统使人们能简单,轻松地到达目的地。
3.3 设计方法
在校园整体绿地规划时,首先要明确各个空间的功能、层次,根据不同景观空间,灵活分类、运用校园内不同的绿地空间,使整个校园景观空间分层分级,为学生创造清晰、明确且各不相同的活动空间。
人的心理变化来自于对世界的感知,例如:触觉、嗅觉、视觉等,这些感知相互配合构成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反映。所以,合理尺度的景观小品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带给人亲切舒适的视觉感受;精心打造的植物景观,可以带给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嗅觉、视觉感受。这些都依靠于景观要素的营造,例如:铺装、植物、构筑物等,对于不同空间的界定,也需要结合这些元素去营造。对于休憩性的私密空间,可利用高乔木形成顶界面和围合性强的景观小品;对于交流性的开放空间,则利用低矮的灌乔木和散状分布的小品去营造空间的疏朗感受。除此之外,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也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4],色彩的调节可以给人不同的空间尺度感受,在舒适性的交谈空间中,多采用暖色调,让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在休憩性的安静空间里,多采用冷色调的布置方法,让人能够平静下来。在分析景观空间之后,色彩与景观要素有效结合,无论从视觉尺度关系还是从美学角度,都可打造一个使人舒服的空间。
4 结语
时代发展迅速,大学生心理也随之会发生一定改变,而大学生的行为心理变化与校园景观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这种环境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以及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摇篮,重视校园景观在文化建设上发挥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心理也起着积极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校园景观提升改善了老校区的老旧面貌,结合时下最新视觉审美需求进行原场地改造,使得老校区焕发新活力,并继承原场地精神,会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