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提升设计探析
——以金佛山风景区天马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为例
2022-11-18白坤,贾真
白 坤,贾 真
(1 陕西省西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10000;2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710000)
1907 年中国第一条正式通行汽车的青岛台柳路建成至今,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公路从之前仅仅满足汽车通行的功能之道,逐渐演变成为景观资源的一部分,公路的审美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现以金佛山风景区天马旅游公路景观提升设计为例,解读在自然山水背景下风景区旅游公路设计手法,以期为同类旅游公路设计提供借鉴和交流。
1 项目介绍
1.1 金佛山景区介绍
金佛山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景区总体发展目标是把南川金佛山打造成集佛教、苗寨等文化为特色的5000 万级接待规模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建成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旅游基地、商务会展中心和交通枢纽,建成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最终将金佛山打造成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1.2 天马旅游公路介绍
天马旅游公路是连接重庆市金佛山景区的重要通道,道路现状为双向四车道,路宽18m,全长约6km。沿途所经环境主要有滨水区(河道、池塘)、山林区、村落段等为主的风貌特征,沿线周边山明水秀、水资源丰富、自然基底良好。作为金佛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天马旅游公路的打造,将为景区带来极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实现愿景
依托金佛山整体旅游发展战略布局模式,将天马旅游经济带与金佛山景区紧密结合,项目沿途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公路旅游经济带,开展地方特色旅游。最终将天马旅游公路打造成为一条优美的、独具特色的、异于其他同类项目的公路景观,成为带动金佛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具有多功能、多效益、多景象的综合性绿色通道长廊。
2 总体规划设计
以实现公路融入旅游,使道路本身成为既有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人文、生态、经济为规划理念,通过设计旅游公路带动道路周边产业带的建设发展进程,以线带面,建设“宜居宜游”的城乡环境,实现安畅舒心、路域秀美有韵的愿望。
2.1 规划策略
2.1.1 生态资源的补偿及多样化。公路景观建设必须遵循“生态补偿”原则,在保证和恢复原有生态绿量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绿化景观设计结合利用现状地形,使公路路域景观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从苗木选择、景观造型、附属设施的景观选择等方面入手,使公路路域景观与周边环境融合,形成和谐的对话关系。
2.1.2 旅游文化的发掘与营造。项目所处金佛山风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自然遗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七顶桂冠”的景区。因此,在景观绿化造景时,高度重视和强化沿线地方特色和人文历史风情,设计中进行艺术提炼,在硬质景观及沿线附属设施中予以体现。
2.1.3 景观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树立沿线景观资源及视线遮挡关系,依据景观设计要素及行为心理学对道路沿线景观进行合理分析,分段开展绿化景观设计。
2.1.4 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考虑。景观绿化遵循经济性原则,设计中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的协调,尽量减少工程后期的管养和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总体设计
以“串联山水生态,印象路域风光”为理念,以“由线带点,移车换景”为手法。根据道路两侧景观资源与地貌的不同,通过场地特征划分,分为村落景观段、山地风貌段、滨水生态段3 个分区,每个主题分区特色鲜明。其中,重点打造滨水景观段,营造出“路在林中展、河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优美公路景观。
2.2.1 村落景观段。该段沿线主要为居民区,以村落风貌为主,景观设计注重绿化的遮挡和隔离作用,保护好已有绿化景观,改造生态不足地段的景观环境,采用多层次的植物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从而达到提升场镇的环境品质,创建人与自然共融空间。
2.2.2 山地风貌段。主要集中在路线中部,下穿山体隧道进出口段。如何处理好开挖隧道对山体及周边环境破坏的修复是设计的重点;设计依托山体风景区,结合现代的装饰手法,结合场地文化背景,打造具有引导性及自然生态的装饰景观。
2.2.3 滨水生态段。道路沿线紧邻石钟溪,周边有苍翠山体、奔流河道及少量的居民区,景观呈多元化。设计依托石钟溪的河流景观及山体风景为背景,结合现代的休闲生活方式,营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节点。合理协调休闲游乐与道路环境治理的关系,丰富周边村民的休闲生活内涵,为游人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
3 植物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区别于其他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人行体验,也需要考虑到车行视域对空间尺度的把握,景观空间尺度会随着观赏速度的不同而变化。本方案也充分考虑动态视觉下的景观尺度,两侧道路前景以低矮灌木种植为主,充分打开景观视域,凸显路域内的主题雕塑及小品景观,边界两侧以高达乔木进行组团种植。对已遭破坏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整体改善沿路的街道里面和村庄风貌,着力展示自然生态景观效果,注重对自然透景线的利用和打造,突出地域特色。
3.1 路侧绿化
道路两侧以暮春菊、天竺桂、合欢、蓝花楹、栾树、紫荆、黄葛兰与桂花等植物为主。力求做到过渡缓和、自然,达到既整体又丰富的目的。
3.2 三角区设计
三角区绿化设计采用自然式的布置手法,组团配置植物景观,以开花色的叶小的乔木为主,以日本晚樱、紫薇及紫玉兰特色组团,香樟等常绿树种为背景,以高乔木意杨组团为核心景观,结合微地形营造疏密有致的空间,丰富景观效果。
3.3 隧道洞口
隧道进出口追求自然,注重水保、环保与洞口景观设计相结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洞门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洞顶及仰坡采用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如:马尾松、银合欢、杜鹃花、栀子花等植物,洞口注意恢复自然生态群落。
3.4 边坡
边坡提升根据合理利用“自然”的总体设计理念,在边坡防护、绿化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护形式,少用工程防护形式,达到“恢复自然、改良土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最终效果。边坡绿化植物品种选用胡秃子、马棘、结缕草等草种合理配比进行混播,并增加灌木措施,增强边坡绿化效果及水土保持效果。
3.5 交叉口等节点
设计主要运用适宜的植物进行列植、散植、交错栽植。通过色彩组合搭配,高低错落造景,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满足日常道路通行功能的需求,提高道路的景观效果。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色长廊。植物选择:乔木以香樟、雪松、水杉、广玉兰、银杏、红枫、紫薇、杨树、紫叶李、圆柏、大叶女贞为主,灌木选用大叶黄杨、石楠、塔柏、金叶女贞、红花檵木、美人蕉,地被植物选用早熟禾等。
4 天马旅游路景观提升解决的主要问题
4.1 天马旅游公路与周边产业的结合
项目位于南川区首个中新(重庆)战略合作项目的“中新·金佛山旅游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范围之内,产业园以“佛山福地·大美南川”为载体,依托金佛山“万山朝拱、万民朝拜”的佛文化,打造集游客集散、旅游度假、佛教文化、体验休闲、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天马旅游路是串联该产业园各节点的重要道路。
因此,加强道路文化元素的体现,针对沿线灯杆、垃圾桶、候车亭、座椅等附属设施,在造型、色彩、质感上融入佛教文化元素进行细化设计,使其符合所处环境气质,以展示金佛山旅游文化内涵,凸显地方特色为出发点,为司乘人员和游客留下旅游公路的第一印象。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处,可因地就势修建观景台及停车区,引入周边农户设置售卖摊位,既满足景观功能、丰富路域景观,也为当地农产品推销和农民增收提供场所。通过节点命名、标识系统引导等手法,对周边产业及风景区进行相关介绍及展示,加深游人对场地了解与印象。
4.2 景观为动态观赏的狭长带
相比常规的景观绿化,该项目为线性景观,且道路沿途经过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作为道路景观其参与方式与常规公园或广场不同,旅游公路景观特点是节点相对较为分散,距离远,以快速移动不断变化的动态观赏为主。
因此,在设计上,利用线性景观手法进行绿化,绿化景观强调连续性、重复性、节奏性。绿化方式以大的群落式组团为主。绿化景观的营造从动态观赏角度进行考虑,结合道路设计速度、预测时速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合理排布景观的变化频率、景观组团的长度等。针对沿线不同地貌,进行类型化设计。
4.3 视线良好有景观利用价值的开放空间
道路沿途村庄较多,村庄的原始风貌保存相对良好,且村庄多坐落于道路两侧,大片农田之中,或山谷之间,风味独特,景观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道路两侧风貌变化丰富,大致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 种类型。每个段落根据其自身主题搭配不同群落组合的景观林带,使景观不断变化,由此丰富沿线景观,增加景观多样性。充分打开景观效果良好的视域范围,梳理前景现状植物;将部分紧邻道路、景观效果不佳、阻碍空间发展的建筑进行拆除;选取部分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的村落作为游客服务节点,设置相应配套设施,也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机会。
4.4 沿线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沿线范围内具有良好自然条件的山水景观,包括河流、山体等。公路的建设如何对现有景观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及利用是重点。
在公路建设时,对于沿线可保留的树木、林带进行利用或移栽,减少对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公路与地域环境相融合。在沿线风景比较好的地段,调整绿化林带的间距进行透景,展现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
4.5 景观绿化管理养护
旅游公路的设计特点是绿化占线长、范围不集中。景观绿化的管理与养护较为困难,如果采用过于频繁的管养措施,将导致投入成本大,且养护困难的植物成活率不高。因此,在本次设计中,绿化苗木选用易于养护、可粗放管理的乡土植物,避免采取需要频繁修剪的膜纹、绿篱等栽植方式。硬质景观选用寿命长、防腐耐久性强、不需要频繁更换的材料。
5 结语
虽然每条道路都具有特有的自然风貌和地域特色,但在旅游公路的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基本要素是大同小异的。首先,要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保证景观布置的合理性,使景观绿化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再次,发挥好景观的指示、识别、诱导功能;深入挖掘地域元素,为每条旅游道路注入自己特有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