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做法及成效研究
2022-11-18张璇
张 璇
(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 盐城 224051)
自从全国进入后疫情时代之后,无论是国际还是我国对粮食安全更加重视,其也是国家安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农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对耕地的科学研究,对耕地土壤进行科学的分类,结合对土壤和周边环境的研究和监测数据,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耕地保护规划,优化农村农业结构,提高政府在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中的积极作用。重视对耕地的科学研究,落实各类耕地保护措施,加强对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宣导,进而提高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工作成效。
1 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工作的实施内容
1.1 用调查采样的方式开展化验
按照耕地质量的等级调查评价和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对耕地进行合理的布设点位。同时要采用规范的采集方式对土壤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对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常规化验,其中10%~30%的土样需要接受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等元素的测定分析,在当地耕保站的要求下进行统一分析检测。
1.2 对农户的施肥情况开展调查
通过深入农户针对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准确把握不同地区的农时季节,对农户农务进行调查。利用随机等间距的抽样方式,将乡镇作为基本单位,在乡镇的行政管理村落中,根据对土壤类别及肥力的检测,选取其中好、中和差3 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村落,在3 个村中随机抽取20 户进行具体施肥的状况调查。另外还需要在每个乡镇中随机选取4~5 家经营肥料的商家,并对商家进行调研工作[1]。
1.3 开展田间地头施肥试验
根据当地耕保站规划的施肥方案,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田间开展氮肥用量和肥效矫正试验。外加一个经济作物或者蔬菜肥料的利用率试验,并且还要按照试验要求对植株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便于摸清当地耕地中的主要农作物种类。
1.4 耕地中病虫防治试验
在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中开展对小麦及玉米种子的包衣技术,包括对重大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融合绿色化防控技术的推广。试验的开展要积极与当地的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或者专业化合作社等进行深度合作,创建农作物在病虫害防治管理示范区域。在不同的病虫害防治阶段,对示范区域内的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等开展专业化的培养,从而提升耕地种植人员的绿色化防控能力及统防统治的水平,从而促使当地耕地在获得保护的基础上增强其质量,同时在当地积极发挥示范区域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区域耕地质量的提升。
1.5 提高对试验数据等信息的有效开发利用
相关人员要积极利用测土配方开展科学施肥,还要积极使用病虫害的绿色化防控技术研究成果。推动农村在施肥及用药过程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当地政府要积极为耕地种植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中,便于农民掌握了解耕地信息。还可以创建耕地保护和质量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推送与其有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肥料配方等可以适用于耕地种植的信息。另外,还要对测土配方施肥的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使其更具实用性[2]。
2 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有效做法
2.1 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为了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当地相关政府的组织力量,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比如:在当地每年春季以前召开有关耕地保护人员的会议,以确定未来一年的工作方案,同时明确耕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及任务指标。在人员组织结构上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人员的积极作用,可以结合不同部门成立拥有健全组织结构的领导小组。并在小组内执行行政领导责任制,从而不断强化工作的协调性,明确未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从下而上形成联动,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另外还要积极调动当地各级农业部门,促使其在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上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联合农技部门,耕保站人员等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指导技术,解决农民在耕地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各种先进的技术能够在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
2.2 开展耕地保护研究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和耕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重视相关的科学研究,用真实有效的数据为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条件,同时也要积极推广示范田模式。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耕地现状,将减少耕地化肥农药使用数量,以及提升土壤有机物质并培育健康植株和推行绿色化耕地生产为核心内容,在具有良好耕地条件的乡镇开展技术+科研+基地+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当地开展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具有实验性质的示范田,在示范区域内开展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型肥料的试验。如在示范田开展有机肥的使用效果比对试验。通过试验找到适合当地耕地保护的肥料。或者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和地膜复改的效果比对试验,进而为大范围推广秸秆还田模式做好准备,以便于当地耕地在受到保护的同时还能提升耕地质量[3]。
2.3 对耕地开展分类指导,提高中低产田的改造
通过对当地的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对土壤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类,其分类标准要依照我国的中低产田类型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将正常年份下全年产粮为500 kg/667 m2的作为高产田,另外年产粮低于400~500 kg/667 m2的划分为低产田。在此标准下为当地的耕地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同时结合耕地的基本现状及土壤主要障碍因素确定改良的主要方向,针对低产田再进行细分,包括干旱灌溉型、渍涝排水型、坡地梯改型和瘠薄培肥型4 种类型。将改良培肥土壤作为出发点,协调土壤中的水、气、肥和热4 个因素。结合不同土壤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种植物,充分发挥区域性优势,通过增加有机物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增加耕地产能,从而推动先进的生物工程及农业技术在耕地进行应用,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率,促进耕地土壤结构得到改良及培肥,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效奠定基础[4]。
2.4 落实保护耕地质量措施
为了实现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目标,要积极开展测土施肥,耕地质量的保护及粮油高产创建等高科技农业项目,通过研究秸秆腐熟剂及商品有机肥等对农户发放补贴,确保秸秆粉碎腐熟换填,商品有机肥在耕地中的示范推广。我国各个地区在此类工作上进行了尝试推广,并且获得一定的成效。为了保护当地的耕地质量,在肥料的使用上要进行严格筛选,将符合耕地保护标准的商品在农户中进行推广,避免农户购买到不利于耕地质量提高的肥料商品。同时还可以通过采购多个品牌且成分不同的肥料,在示范田中开展对比试验,最后选择对耕地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实现增产增效的产品作为推广产品。政府可以将此作为政策补贴,便于落实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目标的实现。
2.5 加强耕地保护宣传
在农村开展耕地保护宣传,首先就需要将秸秆还田、测土施肥、使用有机肥和加强对病虫防治能力等作为宣传的主要宣导内容。尤其在农民农闲时期可以开展集中性的培训活动,帮助农民熟练掌握先进的耕地种植和养护技术,使得农民意识到耕地保护对于土壤的重要性。另外还要对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推动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中提供技术支持。政府要引导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下乡指导,针对农民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还可以通过发放技术手册等便于农民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和意义,从而提高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保护耕地及大气环境。在开展精准扶贫活动中,为困难户及特困户等给予物资等补贴,还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支持,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在农业经济中实现脱贫致富[5]。
2.6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用新农业发展理念和思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方向和目的,因地制宜地种植适合不同土壤的农作物。结合不同地区的种植现状,发挥自然资源中的优势,为区域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优化现阶段耕地种植存在的问题。从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等方面完善当地的种植结构。对于一些等级不高的耕田,可以种植谷子、红薯和大豆等短季节作物或者是耐旱性较好的作物。另外要积极发挥当地大型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作用,采用多种发展模式,带领农民在耕地管理中具备新的理念和思路,以满足市场对农业的需求。比如:当地有大型的玉米加工企业,就能够带动当地的玉米种植,为了调动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具有创新经营的主体及现代化农业开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并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物质和名誉奖励,引导当地农民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通过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将小麦和大豆轮流种植的组合模式转变为小麦和玉米的轮流种植模式。
3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我国取得的成效
从央视网的消息可知,我国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的过程中,将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升我国粮食产能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大了对耕地保护的建设及资金投入,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于建立政府和农民耕地保护的信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由农业农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我国制定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中明确指出,到2025 年建成10.75亿亩(1 亩约等于667 m2,下同)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到2030 年建成12 亿亩的高标准农田。在对各个地区的耕地建设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在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的同时,也对中低产的耕田进行科学有效的改良。在2021 年的1—9 月份,我国就完成了6 517 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占到了全年任务量的65.2%。并且在建的高标准农田还有3 100 万亩,在2021 年底就完成了1亿亩的建设目标。这个成绩对于近年疫情下的中国而言是非常难得的[6]。随着我国耕地质量的稳步提升,还开启了对黑土地的保护项目,对东北7 200 万亩的黑土地进行了保护性的耕地作业,并且在退化耕地的集中连片治理过程中成立了200 个示范区,其综合治疗的面积高达280 万亩。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耕地类型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对其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耕地开展保护性作业,帮助农民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实现耕地增产增效的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在对我国耕地开展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实施内容,从而提高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能力,并重视耕地保护的科研工作,将其科研数据进行整理,对开展耕地分类指导和提高中低产田的改造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要在当地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地为农民和农业相关人员普及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意识到耕地保护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主动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耕地土壤特点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耕地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种植结构,从我国高产农田的数量可知,我国在开展耕地保护及提升质量的这些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续为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