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阅读”教学主张实践研究
2022-11-18方晓敏
●方晓敏
“智慧阅读”是新课改以来长期实践经验形成的阅读教学主张。书籍中充满智慧,读书就是为了从中获取智慧,发展智慧,所以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1]“智慧阅读”指适用智慧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文本智慧,运用文本智慧进行表达交流,从中发展自身智慧。“智慧阅读”是为了创造性使用语言文字,通过阅读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个人智慧的自然生长。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宝贵智慧资源,分析智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探索智慧阅读教学模式,提出智慧阅读的主要方法。
一、“智慧阅读”教学中智慧的内涵
智慧,泛指聪明才智,是对事物认识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犹言才智、智谋”,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高端智力。[2]文本中有三种智慧。
一是人文智慧,指人类生活、生产、交往、处事、创造、发明等智慧。如,《赵州桥》表达古代工匠巧妙造桥的智慧;《称象》表现古代少年解决称象难题的智慧;“火烧赤壁”表现古代战争中巧妙“借箭”,用火攻获取胜利的智慧;《搭石》表现现代人们过搭石时的智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以“自己种花,人人共赏”表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智慧;《小英雄雨来》表现少年英雄雨来勇敢、机智斗日寇的智慧,从中渗透品德行为和思想情感教育。
二是自然智慧,指大自然环境各种生命、生活、生存发展的智慧。如,《乌鸦喝水》《爬山虎的脚》《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声音》《蟋蟀的住宅》《蜜蜂》《跑到我们家的松鼠》等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自然界生命求生存、促发展、和谐相处、展示自身美好等方面的智慧。这既丰富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又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三是表达智慧,指文本中为表达人文智慧和自然智慧而运用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智慧。人文智慧或自然智慧运用的生动、形象、巧妙、精炼的语言,无不充满作者的言语智慧。尤其是经过许多专家精选的语文教材,无论是遣词造句、叙事描写,还是抒情议论、构段成篇,都是值得小学生学习、揣摩、效仿、运用的语言文字表达典范,充满了表达智慧。
文本中处处展示的三大智慧,既是小学生学习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宝贵资源,也能从中体现文道融合、书写融合的意义。这些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成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钻研文本、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新思路,也是“智慧阅读”教学主张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二、“智慧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智慧阅读”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的要求,其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运用智慧阅读文本,理解文本中的人文智慧、自然智慧与表达智慧;二是运用文本智慧进行智慧表达,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三是体验学习和运用文本智慧进行智慧表达的乐趣,发展自身智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以生为本原则,即智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中,教师要尊重、激励和支持学生主体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发挥阅读智慧,激励学生进行智慧表达。
二是以本为本原则,即智慧阅读的对象是文本。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和支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感知、理解和概括文本蕴含的人文智慧、自然智慧和表达智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文本智慧的能力。
三是以思为本原则,即智慧的核心是思维。智慧阅读的过程是感知、理解、分析、概括和运用文本智慧进行表达交流的一系列思维过程。教师要启迪学生以文本情境感知为思维起点,以质疑问难为思维导向,以问题分析解决与概括归纳为思维核心,以问题解决成果的迁移和创造性运用为思维的拓展延伸,使智慧阅读过程成为学生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四是以动为本原则,即学生一系列思维是在与文本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各种辅助媒体互动、独立思考练习表达中展开的。智慧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支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多向互动中展开思维碰撞,进行表达交流,形成情感共鸣,拓展思维空间,发现、理解、运用文本智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自身智慧的发展。
三、“智慧阅读”教学的“四读”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指导下形成的特征鲜明、相对稳定且可以普遍运用的教学程序与结构的教学范式。智慧阅读教学模式指在智慧阅读教学主张指导下形成的具有发展智慧的教学程序与结构的教学范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笔者在“智慧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四读”模式。
一是感读,即感知性阅读,或叫初读。从文本中感知表现人文智慧或自然智慧的主要内容或特征,形成对文本内容蕴含智慧的整体印象,从中产生想要深究的问题,提出质疑。感读方式包括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并动手圈画关键词句,提出问题。
二是解读,即分析性阅读,或叫细读。以感读中的问题为导向,围绕解决问题的重点内容,反复阅读。读中思考、分析探索而后再交流互动,进行思维碰撞,加深对问题解决的理解,形成共识,进而对文本内容中展示的人文智慧或自然智慧进行概括归纳,体验文本智慧,享受发现与理解的乐趣。解读方式包括个人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借助多媒体信息探究等。
三是品读,即欣赏性阅读,或叫复读。在再次阅读中进一步感读文本内容中表现的人文智慧、自然智慧或语言文字表达智慧,欣赏文本的语言美,并会概括文本语言智慧表达的主要特点,进而运用文本中的智慧语言进行智慧表达。品读方式包括对文本语言美好词句段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围绕文本智慧的欣赏进行交流互动等。
四是习读,即练习性阅读,或叫诵读。进行语用练习,促进读写、读说有机结合,可用各种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对文本中精彩片段体现的人文智慧、自然智慧的感受,或表达文本中智慧语言美好的体验,或运用文本智慧语言进行模仿迁移性或想象创造性的表达,发展自身智慧。习读方式包括个人、同桌分组或集体式的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写心得感悟,摘录好词佳句或仿写补写续写片段等。
“四读” 模式在阅读一篇文章中可以普遍运用,但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遍有效的模式。不同文本的文章,阅读中也有所侧重,精读文与略读文也有所侧重。教师应做到有模式、不唯模式,贵在合适。
四、“智慧阅读”教学的“五读”方法
一是情境感读。情境即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场景,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记事、状物还是抒情,都离不开对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具体场景的叙述或描写。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记叙文。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方法初步感知和把握文本中记叙或描绘的情境,理清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情节或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动手圈画重点词句,形成对情境中反映出的人文智慧或自然智慧的初步印象,为深入理解,产生疑问,进而分析概括文本智慧奠定基础。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感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或默读全文,围绕文本重点感知妈妈赞赏“精彩”、爸爸批评“糟糕”的情境叙述,并动手圈画出关键词句,理解、感受“我”受到精彩赞赏与糟糕批评时的心情,而后欣赏文本中表达妈妈赞赏与爸爸批评的语句,进行情感性朗读,感受文中表达的形象生动与详略差异的智慧,为学生生疑、质疑奠定基础。
二是问题导读。学问,学中要有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疑问是思维的发端,学而不思则罔,学离不开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阅读文本时,要善于从情境中生疑,质疑甚至梳理出有序的问题串,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有序思考,深入分析,进而解疑,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智慧或自然智慧,并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问题导读、培养学生好问会问是智慧阅读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方法。如,阅读《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后提出问题,形成问题串。然后,让学生再次细读文本,找出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具体情境描写,深入分析,理解概括表达,从中体会到各种动物的尾巴都是有用的。这是一种自然智慧的表现。最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表现不同动物尾巴动作的词语,如老黄牛“甩”着尾巴赶苍蝇,小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小鱼在水中摆着尾巴游来游去。
三是联想助读。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3],包括简单的接近联想、相似联想、比较联想和复杂的关系联想、意义联想。学生平时生活中累积的知识经络、学过的已有课文知识均是联想的“信息源”。联想能加深对新接触到的文本内容的理解、新感知情景的体验、新发展问题的解答,助力对文本的有效阅读和感知思考,加深体验。因此,善于联想助读也是一种智慧阅读。如,学生阅读《匆匆》一文,感知作者关于时间在自己身上匆匆溜去的表达后,教师启迪学生联想自身浪费时间让时光在自己身上匆匆溜去的经历,并进行模仿叙述。这种联想方式的阅读表达,能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人文智慧与表达智慧的理解与运用,发展自身的表达智慧,提高阅读效果。
四是想象展读。想象是个体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前提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与思维方式[4],根据一定的语言描述或图示符号标记的示意,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再造想象。超脱文本描述展开的想象是创造想象。教师常要求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来理解古诗词意境,就是启迪学生带着想象展开阅读,也就是边阅读文本边展开想象。这对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意境、欣赏文本语言、感悟文本智慧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阅读、写景、抒情、表现人物形象类文章时,展开想象是不可或缺的智慧阅读之道。教材中也有启迪想象的专门要求。如,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中就专门进行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和读词语想象画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就这一单元《观潮》中的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展开视觉想象,感受钱塘江潮浩大声势、凶猛澎湃;与作者产生视听共振、情感共鸣,加深对文本中智慧表达的情境与情感的理解与感悟,并展开联想,进行迁移运用或创造性展开智慧表达。
五是比较辨读。比较指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5],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比较,有助于分辨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从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关系,分清几种相关事物或特征间的重要性程度等。比较是阅读中概括文本内容的必要前提,阅读中只有随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情境描述或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的比较,才能在准确感知、表达中获得智慧、运用智慧。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各种维度比较:就智慧表达方面,有形近字比较、近义词比较、褒贬词义比较、句式比较,也有肖像描述、动作描述、人物语言、性格差异、情境变化的比较。智慧阅读教学应该善于描述文本中的可比较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感受异同,发现差异,分清主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阅读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一文中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三种昆虫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概括出它们“都有翅膀”“都会飞”“都有色彩”等共性。花大姐的硬翅是朱红色的,硬壳翅下还有软的膜翅,独角仙只有硬的壳翅,多是深色的,而蚂蚱只有软的膜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法无止境,贵在得法,师生在智慧阅读中都可以尝试、探究、创新,摸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方法。师生应因文而异,运用批判、深读、发散拓读、欣赏品读、表情诵读等进行智慧阅读,进而发展自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