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侵入座舱
2022-11-17胡万程
胡万程
当你正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突然一则弹窗广告出现在中控屏幕上,掩盖了原本的导航路线。
如果想关掉,你得先空出一只手,避开更靠近驾驶位的“查看”图标,准确地点击屏幕上“取消”的按键,才能让屏幕恢复如初。
是不是听上去已经感觉有些麻烦,甚至有些危险了?如果再加上“恰巧临近高速分岔路口”“前方有车辆紧急刹车或变道”“路前方有需要避开的尖锐物”等条件的话,似乎离交通事故的距离也不算遥远了。
驾驶中弹出广告,听上去如此离谱,如今却接二连三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违背安全常识和用户意愿的弹窗广告,点燃了消费者们对行驶安全的焦虑。
当动辄十几寸大屏幕中控成为汽车内饰风潮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这一本以“人性化、智能化”为名的车内设备,会变成商家随意推送广告的用具。
无孔不入
9月23日,重庆的刘女士正驾驶一辆纯电车,突然间,本显示导航信息的中控屏幕出现了弹窗广告。
刘女士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刻。根据照片,弹窗广告面积几乎占了触摸屏的一半,刘女士原本的导航行驶信息被遮挡了大部分。广告上写着“推荐购车有好礼!单车成交至高可获12000积分,即日起—9月30日!”
针对此事,该厂有负责人向媒体解释道,车机消息推送是面向车主的关怀行为,并非弹窗广告,主要内容是提醒用户保养、品牌活动邀约等与用户息息相关的信息。
把影响行驶安全的弹窗行为,形容为“面向车主的关怀行为”,这一点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广泛不满。且广告内容实质上是推荐购车,并非负责人所说的“提醒保养,活动邀约”等信息,网络上不乏“这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这种行为属实无法无天”等评价。
无独有偶,微博用户“@德卤爱开车”也曝出了奔驰车机出现弹窗广告的照片。照片显示,在同样处于导航状态的车机屏幕顶端,出现了奔驰推送的广告,上面写着:“全新EQE预售现已开启,为你,唤醒每寸感知信息”,广告对导航信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遮挡。
“与前述纯电车不谋而合”的,不仅是广告的弹出时机,还有广告的关闭方式。前述纯电车设置在了远离驾驶位的右侧,而奔驰设置在了最右侧,且尺寸较小。可以预料的是,如果在开车过程中想要关闭该广告会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分散注意力。
截至发稿前,奔驰官方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不过南风窗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了奔驰的客服热线,客服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奔驰车机系统本身不会植入任何广告,如果有广告可能是车主打开了第三方软件。
EQE是奔驰正在推广的纯电车型,而照片中的弹窗广告左侧,印有奔驰的标志性logo,很难想象这则广告是客服人员口中所说的“第三方软件”弹出的。
事实上,有过类似事件的车厂,远非上述两家。近年来哈弗、魏牌等多个汽车品牌的车辆,都曾被曝出现中控屏广告。
这件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引起热议的智能冰箱广告事件。
之前有网友在小红书上爆料,自己购买的云米大屏冰箱出现强制播放广告情况,“简直是买了个大屏广告机回家”。标榜“智能化”的电器,往往会配备触摸大屏,但现在发展成了“有大屏幕的地方就会有广告”的奇怪现象。
监管现状
之所以车企能够无所顾忌地推送弹窗广告,甚至做到一定程度开始影响用户驾驶安全的地步,在于现行的法规中,这一行为处于相对模糊的地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的说法,证实了这一观点。他表示,现阶段汽车弹窗广告需要关注时机问题。目前,有关弹窗广告的管理规定,基本都是针对广告内容的,缺乏对弹窗广告发布时机的规范要求。行业暂时亦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弹窗广告的发布时机。
比如于2022年9月30日刚刚施行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虽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传統的弹窗广告问题都纳入治理范围,但对于“驾驶中不得弹出广告”这类细化到具体场景的行为并无明令禁止。
想在车载系统中嵌入弹窗信息的主体很多,车企、车载操作系统供应商、App开发商、电信服务运营商等等,都有可能嵌入弹窗信息。
《规定》用一种“如果用户提出要求,则可以关闭”的形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推送行为。但这种“提出→改正”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只有在发生了第一次,或者多次后,用户才有可能提出改善需求,这仍然给企业留下了前期“无责弹窗”的空间。
如果在手机、电脑、电视、冰箱等设备上,这样的使用场景可能充其量只会给用户带来厌恶感,并不会造成安全问题以及财产上的损失。但如果发生在汽车上,在需要高度专注的驾驶情景中出现“弹窗”,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或无法再亡羊补牢。
在汽车这类事关用户生命安全的特殊用品上,是否需要推动额外补全更加严格的弹窗广告规定,这有待监管部门做出进一步的研判。
重庆正启律师事务所的汪泽律师告诉南风窗记者,这个问题可以理解的层面很多,但首先我们要看清楚的是,这件事本质上是一个所有权问题,即为何厂商可以随意推送广告到消费者已购买的产品上来?这是否是厂商越轨的行为?
他表示,想在车载系统中嵌入弹窗信息的主体很多,车企、车载操作系统供应商、App开发商、电信服务运营商等等,都有可能嵌入弹窗信息。但现阶段一般认为,只有车主拥有车辆完整的所有权,除了OTA更新这种众所周知的服务推送之外,不得以广告推送通知的方式影响车主对车辆的控制支配。
“显然,一些汽车企业的行为违背了这一认知。驾驶员驾驶了一台并不完全受自己控制的汽车,今天它会出现弹窗广告,明天它就有可能窃听你的通话,后天就有可能偷偷开启摄像头。这是很可怕的。”汪律师说。
汪律师认为,行驶过程中的车辆弹窗信息,危害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这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益赤裸裸的漠视。对于这类情况,未来有关法规应该进一步明确相关安全事故的责任划分,确保汽车厂商等相关企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短视的钱
事实上,如果追溯弹窗广告的诞生,它起初并非是一种人人厌恶的牛皮癣。相反,它是商家为了改善广告投放的一种商业创新。
弹窗广告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伊凡·佐克曼的程序员,他的初衷是用弹窗的方式将网页与广告分离,避免用户将某些负面的网页内容与网页展示的广告相关联。他写了一段“弹射窗口”的代码,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广告可以突然弹出来。
由于搞突然袭击的隐蔽性,让用户“防不胜防”,这一发明成了网站开发者和广告主的福音,迅速火遍全球,成了让广告主欢呼的蜜糖,以至于伊凡·佐克曼后来表达了忏悔,称弹窗是他最糟糕的发明。这一桥段,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个后悔自己助力原子武器开发的爱因斯坦。
弹窗广告原本只生活在电脑端,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逐渐蔓延至手机上。而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的开启,则让弹窗广告出现在了更多的电子消费品上,以至于现在只要有大屏幕,连接了网络,就一定有厂商想在这个屏幕上投放广告。
由于搞突然袭击的隐蔽性,让用户“防不胜防”,这一发明成了网站开发者和广告主的福音,迅速火遍全球,成了让广告主欢呼的蜜糖。
弹窗广告出现在汽车的中控屏也是一个道理,原本汽车的中控屏幕主要功能是显示车辆信息、导航、控制汽车的各项参数等,同时兼顾一部分信息娱乐功能。用户用来调节空调、收聽电台、看看导航、听听音乐也就足够了。
但随着车内屏幕越来越向平板电脑靠近,软件装得越来越多,原本只会发到手机上的信息推送,也可以发到车载屏幕上。一样的生态系统,一样的软件,使得这种过渡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他们是十分欢迎这种变化的。因为这个屏幕,他们凭空多了一个流量入口,他们理所当然把这块屏幕当作自家田地,既可以推送自家产品和活动信息,也可出租给其他品牌商用于收取广告费用。
这一点,在很多电子消费品厂商中早已驾轻就熟。比如小米,根据咨询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生态系统分析:小米互联网服务》报告,小米公司平均42.74%的毛利润是由互联网服务贡献的,这其中大部分就是随机广告。
这类企业大可以以慷慨的姿态“低价”出售高清大屏给用户,而后再以“进了你家,就是我说了算”的姿态,源源不断地通过广告盈利。有前人摸索过,汽车厂商走起这条路来自然也不费功夫。
但显然,这种纯商业的做法,与一些汽车厂商标榜的智能化的软件订阅、人机交互,是背道而驰的。硬件的升级与软件的改善,从根本上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如果弹窗广告都把最基本的驾驶安全给牺牲的话,那么所谓的智能化无非是汽车厂商牟取利益的幌子罢了。
如今,车辆软件订阅服务主要分为车联网娱乐功能、车辆性能改进和自动驾驶功能三个层级。如果说厂商需要合理的利润支撑,围绕这三点完全可以实现丰富的商业生态。特别是最后的自动驾驶,这是被多家公司认为将成为营收重要增长点的业务。
是赚弹窗广告这种短视的钱,还是赚“真正智能驾驶”这种既树口碑、又引领未来行业方向的钱,一家真正为用户着想的企业不应想不明白。